[新聞]「食品過敏原」警語標示增至11項!

作者: sony577 (雙姓:《姓名權》平等!)   2022-09-25 10:26:15
「食品過敏原」警語標示增至11項!不是癢就算過敏
2017/12/12 · 作者 / 康健網站編輯 · 出處 / Web only
食品過敏原標示規定再擴大!衛福部食藥署昨(11日)預告,強制標示食品過敏原的警語規
定,將從原本的蝦、蟹、芒果、花生、牛奶、蛋及其製品6項食品,擴增至11項。含有過
敏原食品應註明「本產品含有○○」、「本產品含有○○,不適合對其過敏體質者食用」
等警語。
(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署)
不是癢就叫「食物過敏」
其實醫學上食物過敏定義相當嚴格:所吃食物中的特定蛋白質被免疫系統誤認為有害,產
生抗體對抗這個過敏原,因過程中釋出大量化學物質如組織胺、白三烯素而造成的身體不
適。但必須每次吃到這種食物都會出現相同症狀,才算過敏。
通常過敏會在吃進去的15~30分鐘出現,但也會拖幾個鐘頭甚至到隔天。症狀可能出現在
人體不同部位,包括:
■消化系統:腹痛、噁心、嘔吐、腹瀉、口咽部搔癢等。
■皮膚:蕁麻疹、風疹、濕疹、血管性水腫、紅斑、搔癢等。
■呼吸系統:鼻炎、氣喘、咳嗽、眼睛搔癢紅腫。
嚴重食物過敏的人,即使少量接觸也可能引發致命性過敏反應,不可小覷。過敏免疫學專
家、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江伯倫舉了國外的例子:一位男生吃了花生醬以後,
親吻女朋友,沒想到他女友對花生過敏,竟導致全身性休克而死。
雖然食物過敏和遺傳基因密切相關,但沒有家族史,突然開始過敏也不在少數,江伯倫指
出,可能是腸道免疫調控機制出問題、外在致敏物質變多,「讓你的體質改變了,」而不
同於幼兒時期的食物過敏,可能等長大發育健全就會減輕;成人的食物過敏「發生了就不
會好起來,」他宣布壞消息。
許多擔心自己體質過敏的人,期望藉助過敏原測試避開地雷食物。但過敏狀況因人而異,
以成人致敏機率最高的有殼海鮮為例,有人是吃到油炸、不新鮮的會過敏,有人是只對其
中一種過敏,變數很多,很難單靠檢測判定。
想確認過敏是否來自某種食物,「還是自己吃最準,」他認為。可在醫生監測下,暫停食
用可能造成過敏的食物一段時間(約兩週),如果症狀改善消失,再重新一樣樣恢復食用
,當症狀又重新出現時,就表示可能找到罪魁禍首了。抗過敏小撇步
食物引發過敏的機制很複雜,許多還有待研究,但最有效(也最令人沮喪)的治療方式只
有一種:禁吃會過敏的食物。
不小心誤食過敏原,該怎麼辦?
輕微過敏可以服用抗組織胺緩解,嚴重過敏反應時,則須立刻就醫,以口服類固醇或注射
腎上腺素治療。日常則應注意以下事項:
1.避免隱藏的食物過敏原
許多食品裡可能有導致過敏的成分,包括牛奶、蛋、花生等,例如有些義大利麵、冰淇淋
、餅乾中會使用蛋,對蛋過敏的人也可能對這些食物過敏。「每吃一種新的食物,應先看
標示有沒有致敏物質,」萬芳醫院營養室組長魏賓慧建議。
常外食的人,最好準備幾家值得信任的餐廳,確定服務人員能回答關於食材的問題,認真
看待你的過敏。到新餐廳吃飯時,則選擇較簡單的菜色,以免不同菜餚中的過敏原加起來
過量而致敏。
2.少吃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劑、香料、人工甘味劑等,「可能會改變食物中的蛋白
質結構,提高致敏性,」江伯倫指出。
目前已知硫化物如亞硫酸鹽、二氧化硫(多添加在蜜餞、金針中),會誘發氣喘,有氣喘
宿疾的人購買時一定要注意標示。
3.只吃新鮮的海鮮
不新鮮的海產會孳生細菌,促使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提高致敏物質如組織胺的濃度,更
容易誘發過敏,就算健康的人吃了也可能過敏。
曾經發生過嚴重過敏反應的人,最好隨身攜帶藥品及警示手環(註明過敏的食物),並讓
身邊親友知道自己的病史,以防突發事故。盡人事、防過敏
有過敏體質的人無需活在恐懼中,了解自己的狀況,精挑細選好食物,過敏魔咒也許反而
能提高飲食品質,吃得更安全美味。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76436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