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深慮論 (天道不可謀)  方孝孺

作者: sony577 (雙姓:《姓名權》平等!)   2021-06-08 21:36:23
原文: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於所
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與?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
於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當秦之世,而滅六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為周之亡,在乎諸侯之強耳。變封建而為
郡縣,方以為兵革可不復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漢帝起隴畝之匹夫,而卒亡秦之
社稷。漢懲秦之孤立,於是大建庶孽而為諸侯,以為同姓之親,可以相繼而無變;而七國
萌篡弒之謀。武宣以後,稍剖析之而分其勢,以為無事矣;而王莽卒移漢祚。光武之懲哀
平,魏之懲漢,晉之懲魏,各懲其所由亡而為之備;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備之外。
  唐太宗聞武氏之殺其子孫,求人於疑似之際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
祖見五代方鎮之足以制其君,盡釋其兵權,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孫卒因於夷狄。此其
人皆有出人之智,負蓋世之才,其於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慮切於此,而禍
興於彼,終至於亂亡者,何哉?蓋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良醫之子,多死於病;良
巫之子,多死於鬼;彼豈工於活人而拙於活己之子哉?乃工於謀人而拙於謀天也。
  古之聖人,知天下後世之變,非智慮之所能周,非法術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謀詭計
,而惟積至誠、用大德,以結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釋。故其子孫
,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慮之遠者也。夫苟不能自結於天,而
欲以區區之智,籠絡當世之務,而必後世之無危亡,此理之所必無者也,而豈天道哉?
譯文
考慮天下大事的人,往往思慮到他們認為艱難的地方,而忽略了簡單的事情,防範他們害
怕的地方,而遺漏了不成問題的事情。然而禍患常常發生在他們忽略的地方,而災亂常常
發生在不成問題的事情裡面。難道是他們考慮得不夠周詳嗎?這是因為思慮所能夠達到的
範圍,只是人世間本就應該的事情,而出於人的智力所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天道啊!
  當秦朝的時候,併吞消滅了六國諸侯,統一天下,秦始皇心裡認為周朝之所以滅亡,
是由於諸侯強大罷了。於是他就改掉封建制度,變為郡縣制度,才正以為兵器,戰爭可以
不再使用、進行了,天子的職位能夠世世代代保有了,卻沒料到漢高祖這位在田野中崛起
的平民,最後竟然消滅了秦的天下。漢朝將秦孤立無援而被滅亡當作教訓,於是大封庶子
去當諸侯王,認為靠同姓親屬的關係,就可以世代相繼而沒有變化了;可是吳、楚七國卻
萌生了篡位弒君的陰謀。漢武帝、漢宣帝以後,稍稍將諸侯的土地分割,將他們的勢力削
弱,認為這個樣子就可以沒有事情了;可是王莽終於還是篡奪了漢朝。漢光武帝將哀帝、
平帝當作教訓,曹魏將東漢滅亡當作教訓,西晉又將曹魏當作教訓,各以前朝之所以滅亡
的緣由當作教訓而(特別)加以防備,但是他們的滅亡,都是出自於自己防備以外的事情
呢!唐太宗聽說將有姓武的人會殺戮他的子孫,於是就到處去查訪那些有嫌疑、有類似的
人,而全部加以殺害;可是武則天每天都侍奉在他左右而已,卻反而沒有察覺到。宋太祖
看到五代的藩鎮能夠控制天子,於是將藩鎮的兵權給全部解除,讓他們力量薄弱而又容易
控制;卻料不到自己的子孫最後是受到夷狄的困擾。這些人啊!都擁有出乎常人的智慧,
擁有蓋世的才華,他們對於治亂存亡的徵兆,思考得夠周詳、而防備得夠周密了啊!但是
他們的考慮切中在這個地方,而禍患卻產生在另一個地方了,終於導致災亂滅亡,這是為
什麼呢?大抵人的智慧只可以謀劃人事,卻不能夠謀劃天道。高明醫生的兒子,大多死於
疾病;高明巫醫的兒子,大多死於鬼魅。難道是他們善於救活別人,卻不善於救活自己的
小孩嗎?這是因為他們善於謀劃人事,而不善於謀劃天道啊!
  古代的聖人知道天下後世的變化,不是人的智慮所能夠周詳的,不是法令權術所能夠
控制的;所以不敢放縱他們的私謀詭計,而只是累積至誠,施用大德,來聯結上天的意志
,來使上天顧念他的德行,好像慈母保育自己的嬰兒而不忍心放棄。所以他的後代子孫雖
然有非常愚蠢、不成材,能夠讓國家被滅亡的人,而上天也終於不忍心就讓他立刻被滅亡
,這就是思慮深遠的人啊!如果不能夠讓自己聯結於上天,卻想要用小小的智謀來控制當
代的事務,而又希望後代子孫一定沒有處境,這在道理上是必然不會有的,更何況是天道
呢?
https://blog.xuite.net/walance/twblog/11534875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