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書摘: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作者: isaki1987 (N/A)   2022-07-14 09:54:10
https://i.imgur.com/4tLfV0n.jpg
「我好,你不好:挑剔型父母型態」
這些人動不動就指責,焦慮得隨時會發脾氣,還想用不可能達到的標準來評判別人。當然了,有時候他們會擺出’養育型父母'的姿態,說些諸如 ’我比你更心痛’或’我是為你好’之類的話,但大部份人都能聽出這是虛情假意。不過,關於這類人的心理狀態,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他們從來不會抑郁。”
“因為憤怒能夠非常有效地抵抗抑郁。憤怒的人從不覺得內疚,因為他們總在怪罪別人。他們自衛的方式,是把自己內在的恐懼對外投射到別人身上,這樣就能把對自己的怒火轉向別人。
「我不好,你好:悲傷的兒童狀態」
低自尊的人通常覺得生活對他們不好,卻更善待別人。概括地說,處在這個坐標的人認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所以他們就玩那些會把他們變成受害者的遊戲。
還有一種遊戲叫做’不論我做甚麼都要愛我'。有些人生活一團糟,或者有意無意惹上麻煩,就是想看看別人能寬容他們到甚麼程度,甚麼時候會排斥他們。接着他們就會說:’我早說過你會這樣對我,證明我是真的很差勁很愚蠢。’ 這個遊戲很危險,因為如果你尊重或你愛的人放棄你,你肯定會覺得痛苦,孤零零一個人。
「我好;你也好:勇敢的選擇」
說’勇敢'是因為選擇了這個人生坐標時,你不僅為當下做出了選擇,還許下了一個承諾,終生的承諾。
‘我好;你也好'的人生坐標並非靜止的狀態,而是動態的過程。你不能說’好了,我終於到了’,好像登頂珠穆朗瑪峰一樣。你覺得自己是好的,也相信別人是好的,那就得靠行為和態度持續地對自己和別人展示出來。而這個選擇肯定不能給你庇護,免於’殘暴命運如投石飛箭般的摧殘’。”
我好;你也好'其實是一種發自內心信念的行為。它非常接近於人本主義的信條:信自己,信他人,而不一定非要信神或超自然。
作者: pinpo (孤獨患者)   2022-07-16 19:18:00
感謝分享。
作者: saskiavander   2022-07-17 08:13:00
謝謝分享~
作者: Belieeve (芥末拿鐵)   2022-07-19 23:57:00
感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