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完美主義的拖延心理(二)

作者: oubravo (箱子)   2014-08-14 22:06:17
摘自《拖延心理學》p.45
兩種不同的心態
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卡蘿‧杜薇克(carolDweck)研究廣泛,她的研究證實了我們觀察到的
現象:拖延者有完美主義的傾向。她在研究人如何面對失敗時,歸納出兩種不同的心態,
一種是固定心態,一種是成長心態。固定心態認為,智力和才能是與生俱來的,永久固定不
變。成功就是證明你的能力,證實你很聰明,有天分。而且,人生中會持續出現新的挑戰,你
必須一再的證明你成功的。如果你有固定心態就無法容許任何錯誤,因為錯誤是失败的證據,
證明你其實不聰明,也沒有天分。如果你聰明又有天分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不需要努力,需
要努力是欠缺聰明才智的證據。此外,大家把你每次的表現視為衡量你能力的永恆標準,失
敗很危險,因為那會永遠把你定型。
由此可見,固定心態如何讓人對失敗產生恐懼,進而導致拖延。事情變得難以處理時,有固
定心態的人會開始退縮,失去興趣,不想做任何可能證明他們不適任(或一無是處)的事情。
拖延讓我們避免失敗的風險,固定心態的人覺得,失敗就像判定你一輩子都能力不足一樣。
杜薇克提到的第二種心態是成長心態,這種心態的中心思想是: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只要
努力栽培,就可以愈來愈聰明,表現得愈來愈出色。有成長心態的人認為,努力是讓你熟悉
或擅長某件事情的關鍵,努力可以「開發你的能力,把它轉變為成就」從種觀點來看你不需
要馬上精通某件事情事實上,做一些你不擅長的事情反而更有趣,因為這可幫你開發潛能,從
中學習。有成長心態的人不只追求挑戰,還會因為挑戰而成長茁壯。失敗可能會讓你感到
難過或失望,但是成敗不代表你的好壞。失敗是你督促自己加倍努力的理由,而不是就此退
縮、放棄和拖延。
抱持成長心態是破除「自我價值觀等式」的一種方法。表現不僅不代表你個人價值,也不再
是你最關切的重點!重要的是你學到什麼,對什麼感到興奮,你有什麼進步,結果無關緊要「能
力」不再是固定不變的東西,而是可以改變與開發的。現在沒有什麼需要證明的了,就像杜
薇克提出的問題一樣發人深省:成功究竟是為了學習,還是為了證明你很聰明?
p.176
當你把自己定義成有彈性應變力的人,而不是一定要表現出色時,你就打破了前面提過的自
我價值等式,不再以表現和能力定義你的價值。
作者: oubravo (箱子)   2014-08-14 23:46:00
註:手機版等號那邊排版會亂掉,用手機的可看網頁版
作者: meatkai (凱)   2014-08-15 18:05:00
好高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