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有關一個本質的問題:文意

作者: sargent (Conditional)   2017-09-14 10:17:27
※ [本文轉錄自 heart 看板 #1PkUPAyo ]
作者: sargent (君子報 報仇君) 看板: heart
標題: [心得] 有關一個本質的問題:文意
時間: Thu Sep 14 10:15:35 2017
高中國文課較接近這主題的是典論論文那一課,因為有講到文章的氣質、功能等。
不太記得那課到底說什麼,因此也無從判斷我這裡要提出的點與那篇課文是否重疊。
簡單說,文意,是一篇文章較接近「本質」的東西。附帶說一下,這篇心得
是我闡述我所認的文章之本質,以及何謂「好文章」。
文有文意,畫有畫意,即使是唱歌也有類似的唱意。呃,總之一個表現物被
人表現出來,總有一個意識的作用在。今天沒有意識的人怎麼作畫寫詩?難以想像。
惟有文意還不夠,尚須按吾人成長過程中吸收了的文字語法去修飾與造句才會有一篇
得被人了解與閱讀的作品產生。簡單或不正式如手機簡訊、字條亦同。
故可知在此自意到句一連貫的創作過程有不同階段,依照個人喜好與寫文知識
的認知等,也有不同偏重與要求。例如:有人習慣信末必署名、有人認為寫下一觀念必
得有實例或故事附隨其後、有人一定會按照三段論的邏輯法闡述他論點、又有人要求連
接詞務必洽當使用(因為後面一定要接所以)等都屬於不同階段的要求。
既然在寫文不同階段中各個作者有不同偏好,自然在品文與評論文章良莠之時
會特別去看自己所好之處,他人是否做得好。通常合於己者,評得較高是很自然的。故
是我在此提出,一篇好文具有不同面向,但是卓越的文章必然得要求文意部分。(一流的
,非風花雪月)
在此先寫個寫文的「式子」,再讓我繼續說:
(抽象、核心) 「文意」+「規則」→「作品」 (具體、表面)
舉例:「我餓了」這句話是飢餓的意念、想法或者意識的層面的東西搭配一個極簡單
的文法規則與修飾的作品。在意念不變更,包含增加、減少、變質的前提還能修飾一點
,但是,常常文字的增添與減少,意念也通常隨著有些微改變(端視你檢視的精細程度)

所以這句我餓了的平常句子也可以是「吾已飢矣」這種古文說法、「我的肚腸正大唱
空城計」有點老套的詼諧比喻說法,難度與文藝性濃厚一點也可以是:
「我想把天地萬物都吞進肚子去,以填補我正塞滿胸口的飢餓感覺!」
總之在不去抽換那句「我餓了」所涉及的抽象層面的概念的前提下,它所述說與要表達
的文意,都是:「我餓了」。(附帶一提:各種外文間的翻譯就有點類似這味道,他們
盡量不要去改變的就是「文意」/「語意」,可是畢竟剛剛上述那些變更外貌的這些做法,
也已讓一篇文章的風貌改變。)
好,然後,所以呢,各位在前面所看到寫文的式子,一般來說,按照不同文法
句構這些規則所加諸於一個原始的文意,就會有不同作品呈現,我在這裡要講的我的看
法是:那些講究「文采」的人,可別只顧著「規則」盡量須用得與那些受文藝青年們喜好
跟歡迎的方式一樣,但抽絲剝繭後,還原到「文意」這層原始層面時,只發現平淡無奇
的論點、只說出些類似他人已闡述過的思想、只是個已在某處發現過的例子。我舉韓愈
的雜說,即那篇「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做例子。這裡,這個句子就有點味道,不
是嘛?韓愈與眾不同地把常人認知的「千里馬非凡馬,為不常有」的一個概念做了一種
與常人角度不同的「顛覆」,且在其文章中邏輯與前後因果關係都說了個明白。結果是
甚麼呢?文學世界中多了一篇流傳後世的古文佳作。至於反例,我認為即是那些偏重於
雕刻詞藻的華麗詞賦,這是一種文學嗎?我是認為這較接近於技巧。但文學不是僅僅這樣
,與其他可以經時間考驗的藝術特徵一樣,「文學」是表現某種抽象、永久性較重的高
深的、本質的時候所牽涉到的‧‧‧(我在開始語焉不詳了,這也表示越接近這世界核心
或本質部分的那些道理越難以用言語表示。)
作者: s5921 (雲)   2017-09-29 13:40:00
(+_+)b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