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全臺疫情趨緩 柯文哲:北市進一步放寬餐飲內用與長照機構

作者: prussian (prussian)   2021-09-27 22:26:16
完整標題:全臺疫情趨緩 柯文哲:北市進一步放寬餐飲內用與長照機構探視規範
發稿單位:臺北市政府秘書處媒體事務組
發稿時間:110-09-27 20:01
撰 稿 者:n/a
原文連結:https://bit.ly/3m5Gbau
全臺疫情趨緩 柯文哲:北市進一步放寬餐飲內用與長照機構探視規範
https://youtu.be/m8XpWXfrsVg
臺北市長柯文哲今(27)日率領市府防疫團隊召開防疫記者會。針對中央流行疫情
指揮中心今日宣布,新冠肺炎案例本土+0,疫情趨緩,因此電子遊藝場、MTV、
KTV、桌遊麻將館等四大業別10/5起,在落實實名制規範下開放;臺北市境內餐
飲內用、長照機構探視也進一步放寬防疫管制。
柯文哲表示,從8/22開始,臺北市每周確診數都控制在4例以下;8/22至8/28(第
34週)2例、第35週4例、第36、37週都是3例,上週是0,此外,也已經16天沒有
不明感染源;昨日居隔者人數也降至122位,北市提供的醫院免費PCR篩檢總共做
656位,陽性數是0,回顧近一個月,疫情已經非常穩定。
https://i.imgur.com/miEmCWM.png
https://i.imgur.com/5OZA9zK.png
https://i.imgur.com/zEVtYvL.png
因此,柯文哲宣布進一步放寬臺北市防疫管制,不過他先強調,放寬有一個原則
,就是每周會滾動檢討。首先,是針對餐飲內用放寬(詳見下方圖卡)。同住親友
及照顧者聚餐,不受不同桌及同桌之距離及隔板規範;落實實名制,若違反將依
據《傳染病防治法》處3千元至1萬5千元罰鍰;屬確診發病3日內足跡或為高風險
區域者,暫停營業1-3日,恢復營業後再暫停內用11日。
https://i.imgur.com/ObWwZUS.png
柯文哲提醒,不管是不是同住家人,他仍強烈建議餐廳,要維持梅花座、架隔板
、不同桌之間隔需要1.5公尺,起身夾菜或去洗手間口罩要戴起來。DELTA病毒仍
可能隨時跑進臺灣,尤其接下來秋冬季節還有流感,是最危險的時候,請大家繼
續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太放鬆。
另外,10月1日開始,針對醫院特殊病房、長期照顧機構(機構住宿式及團體家
屋)、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一般護理之家、精神護理之家、兒童
及少年安置及教養機構、康復之家等,恢復探病探視。
https://i.imgur.com/GkPUUkB.png
柯文哲也補充疫苗接種情形。上週校園疫苗接種(對象:五專1-3年級、高中職、
完全中學含國中部),從9/22至9/24日,共接種37校、36902位學生,校園總場
次166場,場次完成率23.5%。總計請防疫假的人數有1萬多人,出現不適反應有
450人。
https://i.imgur.com/l3wZv9B.png
蔡炳坤副市長則宣布下一階段接種規劃。他表示,目前有四種疫苗(AZ、莫德納
、BNT、高端)同時開打,接下來還有流感疫苗,因此,針對第一劑接種AZ疫苗滿
10周、需要打第二劑AZ之長者,北市七大醫院會從明天開始開設特別門診,只要
預約掛號就可以接種。(詳見下方圖卡)
https://i.imgur.com/dKNkT6J.png
另外,第一劑接種莫德納疫苗之70歲以上長者(接種間隔滿10周以上),以及60歲
以上原住民,設籍北市,或第一劑在北市接種之非設籍長者與合法居留外籍人士
,現在也開放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疫苗,明日上午9點開放北市預約系統,有兩天
時間可預約,共285個接種點供選擇。(詳見下方圖卡)
https://i.imgur.com/RM40tID.png
至於無法透過預約系統預約,或其他原因未預約之長者,可在10/7、10/8的上午
8:30~12:00、下午1:30~5:00,兩天兩個時段打電話至各行政區公所進行電話登
記,並於10/13~10/15至北市12行政區責任醫院進行接種。(詳見下方圖卡)
https://i.imgur.com/zr8l0bn.png
媒體提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擬鬆綁KTV、麻將館、電子遊藝場等四大場
所指引,臺北市對此規劃為何?柯市長認為疫苗覆蓋率應該要達到幾成,才適合
大幅度鬆綁?柯文哲回答說,隨著疫情趨緩,當然一定要逐步開放。如果看東京
的例子,或是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例子,這些城市在解封的過程,如果突然解封幾
乎每個都會出事,所以臺北市的策略是不要重蹈別人失敗的覆轍,既然市府每週
一、三、五都會開記者會,所以就採逐步解封。問題之一是到底疫苗要打多少才
算夠?當然愈高愈好,接種疫苗者愈多效果愈大,疫苗覆蓋率要到多少才安全?
這個並沒有統計資料,但隨著疫苗覆蓋率上升、疫情趨緩,就像摸著石頭過河,
每一兩天放寬一點,他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安全的策略。
媒體提問,指揮中心公布的指引,像KTV唱歌時要全程配戴口罩,而且不得飲食
,每兩個小時必須進行空間換氣,這樣子市府在稽查上會有困難嗎?另外,醫師
沈政男指出,若全解禁八大行業,他最想看到萬華茶室重新開放,柯市長怎麼看
? 柯文哲表示,八大行業終究要解封,以萬華茶室為例,他一直認為每一個危機
就是轉機,經過COVID-19疫情之後,目前市府對萬華茶室都是採一對一輔導,比
方說食安、環保、噪音、建照、使照、公安等,每一樣都讓它標準化、安全,現
在市府輔導他們,未來開放後,店家就可以來向市府申請,如果都符合這些規範
,就會開放給他們營業,也希望經過這個事件,讓它變成比較健康、明亮,蔡炳
坤補充說,一開始市府就與業者設定三階段:溝通宣導、復業輔導、稽查督導。
目前進行的是第二階段復業輔導,針對有意願要復業的業者,正在進行一對一輔
導,包括書面預審、現場勘查,目前已完成50家現場會勘,有些公安、違建等相
關問題,就會要求業者立即改善,並進行第二次會勘,在這段時間都已做好相關
準備,一但八大行業解封,市府與萬華茶室業者做好最好的準備後,再開始營業
,希望扭轉部分對萬華地區的負面看法,對萬華來說這是一個新的開始。
媒體提問,校園指引是否再鬆綁調整?10月能否恢復校外教學?柯市長日前說臺
灣已達到降一級標準,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卻對此表示不考慮降級?
黃珊珊回答說,上週柯市長是說目前實質上可以降級是「就事論事」,在開放的
部分,中央通知10月5日有條件開放的行業與項目,市府每週針對疫情解封的會
議都會進行檢討,應會比照去年的方式,中央雖然開放,但市府會考慮執行面的
作法,讓業者配合,因為這之中還有公共安全的問題,在公安沒有獲得確保之前
,會比較保守,並在程序上做相關的審查,重點在於穩健務實、機動調整,讓民
眾習慣這樣的新常態;另外,有關公園遊樂設施的開放、學校校外教學、場地外
借、中央舉辦的國慶煙火與臺北市的大稻埕煙火、年底前的各項大型活動等也都
會每週檢討;八大行業的實名制也必須要讓警察同仁去臨檢時確實質詢,在相關
作法檢討完成後才會陸續開放。
媒體提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原先在26日宣布,開放52歲以上、第一劑AZ疫
苗間隔滿10週者接種第二劑疫苗,但採用造冊配發,是否讓地方大亂手腳?中央
剛剛宣布50-64歲第二劑又要回到1922預約?這是北市府抗議成功了嗎?蔡炳坤
表示,中央與地方是合作關係,疫苗接種上的情況,市府在第一時間都會向中央
反映,也感謝中央即時處理。52-64歲就是中央1922預約系統接手的第一批,既
然第一劑是由中央系統負責,第二劑還是用同一系統比較合適,中央了解到地方
實際執行上的經驗,今天確定由中央系統處理,市府也會將相關醫療量能開出來
,讓50-64歲的民眾能順利接種;民眾關心的AZ第二劑特別門診,從明天開始,9
月28至10月1日四天,臺北市仁愛院區、中興院區、忠孝院區、長庚醫院、三軍
總醫院、馬偕醫院、關渡醫院等,都會開設,歡迎市民善加運用;另外,65歲到
69歲由地方政府負責的莫德納接種的民眾,所需第二劑疫苗也希望中央能夠重視
,儘早讓這些長者接種。
媒體提問,新加坡疫苗覆蓋率達8成,但24日單日卻新增1650例確診,陳時中也
坦言,本以為有疫苗後能控制疫情,這樣的狀況令人擔憂,單靠一兩種方式難以
控制疫情,請問柯市長看法?柯文哲表示,這要看國家的防疫策略,例如美國目
前的國家策略就是以現行作法撐過新冠肺炎,不願因疫情限制經濟發展與社會生
活,英國作法也是相同,新加坡的國家戰略很顯然也是改為流感化。事實上打疫
苗減少感染的情況不多,特別是面對Delta變異株的疫情,但是接種疫苗可以減
少重症與死亡率,打兩劑疫苗、與病毒共存,這就是流感化的策略,在死亡率降
到可接受的程度後,就開放下去,在過程中,國家的醫療系統還能應付的情況下
,慢慢建構群體免疫。目前很顯然美國、英國與新加坡是採用流感化、與病毒共
存的戰略,像中國、紐西蘭採清零戰術,他覺得這沒有對錯也沒有標準答案,國
家決定戰略後,就要與國民說明清楚。
媒體提問,內政部次長花敬群說因為疫情衝擊,許多旅館會經營不下去,內政部
已經在規劃讓旅館跟政府合作,轉型為社會住宅,柯市長怎麼看花敬群的「居住
正義第三條路」?柯文哲回答說,在疫情期間,做國內外旅客生意的旅館營業額
下降是事實,等到半年或一年後,國內外旅客因疫情解封回流,臨時把旅館拿去
做社會住宅的作法就會開始出問題。在旅館沒有客人的情況下短期作為社會住宅
是OK,但還是要有中長期計畫,畢竟旅館當時設計就是提供旅客住宿,解封後還
是會回到旅館的角色,這不是中長期的辦法。
媒體提問,市府民政局先前拋出成立交友平台,原本評估可以優先從市府公務員
來試辦,但目前已經撤案了,原因為何?過去柯市長也曾說要研議結婚補助,最
後都踩了煞車,這次再度撤案,未來市府這邊還會計畫以什麼方式來嘗試?柯文
哲回答說,市府做過很多研究 ,民間有很多交友平台,公家再去參加沒有意義
,也不會比民間做得更吸引人。市府每個政策要推出之前,大家都可以天馬行空
,也歡迎大家提案,但是要不要真的落實執行,一定要按照SOP去討論,所以這
個想法就被跳過。少子化最大的問題不是不生,而是不婚,結婚者生孩子的數字
沒有明顯下降,是不結婚的人大幅上升;就像25年前40歲女性不婚的是12%,現
在則高達30幾%。這題的正解是:如何讓年輕人願意結婚。他不認為不婚完全是
經濟因素,更重要的是文化因素,50年前大家更窮,還是有很多孩子出生,現在
國民所得上升但結婚率下降,無婚姻狀態的人在過去20幾年的變化,就是不結婚
的比例一直在上升,可見少子化的原因是不婚,不是不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