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0606台灣COVID-19疫病目前為止之總結(N=443)

作者: starmiao5566 (魔神阿)   2020-06-13 08:49:48
0606台灣COVID-19疫病 目前為止之總結
https://i.imgur.com/apvTaxK.png
(CECC記者會截圖)
今天(6/6)大概是最後一次張教授時間。
報告台灣COVID-19疫病到目前為止的總結。
分享專家諮詢小組過去一段時間參與的一些事情。
一、國內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確定病例流行曲線(依通報日)
0522→https://i.imgur.com/VqqUbvS.jpg
   (ETtoday,CECC提供)
0606→https://i.imgur.com/ImouMY2.png
到目前為止所有確定病例的流行曲線圖(依通報日)。
最早:1/21,第一例確診病例。
一到二月:零星個案,最多大概一天不會超過四或五個通報確診的個案。
三月中後:大量境外移入,一天最高可以通報到三十幾例,後來慢慢趨緩。
4/17:敦睦艦隊,後來十四天集中檢疫要離開時,偵測到幾個時陰時陽的個案。
之後就只剩下零星的境外移入個案。
5/9報告已經兩個潛伏期境內沒有確診個案,本土社區應該基本上是安全的,
(0509 十一)
確實也是如此,從那時到現在,又再過了四週,完全沒有任何本土的個案。
二、國內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確定病例流行曲線(依發病日)
0522→https://i.imgur.com/TMGLF8L.png
0606→https://i.imgur.com/poa0pDe.png
對於疫病,除了通報日以外,更需要注意發病日期。
首例確診:
  1/11、12在武漢時就已經發病。
  入境時因為CDC啟動登機檢疫很快被偵測到,轉到桃園的醫院。
  沒有去過華南海鮮市場,沒有接觸任何生鮮野味,沒有進過醫院,
  沒有接觸任何診斷有肺炎的病人。
  周遭頂多有一些輕微咳嗽的同事,所以提高警覺,
  認為這個疾病的傳播可能不是那麼簡單。
首例無症狀帶病毒者:
  2/10附近(確診)。
  從義大利回來的一家人,父母已經先生病,後來大兒子也出現症狀,採檢陽性。
  小兒子雖然沒有症狀,也還是請他做採檢,就偵測到是無症狀的帶病毒者。
從個案表現的資料裡面,去做很多、很重要的一些判斷。
個案數雖然不多,只有四百多例,可是很快掌握這個疾病的很多特性,也滿精準的。
後續包括嗅、味覺異常和腹瀉的狀況等,讓病例的定義一直跟著做調整。
對什麼樣的人需要做採檢,也都隨著這樣的資訊,得到新的資料,一直一路往前走。
敦睦艦隊發病日:
  第一波→3/10,艦隊最早發病的個案。
  第二波→3/21、22附近,2 確診,1 抗體陽性極可能病例。
  第三波→三月底、四月初,3 確診,3 極可能病例。
  第四波→因為已經回到左營軍港,也許心情上相對的比較放鬆,有一些活動,
      造成比較大的傳播,1 極可能病例。
抗體檢測陽性在好幾波都有看到個案,不是只有單一波。
三、確定病例特徵 (N = 443)
0522→https://i.imgur.com/OaGuu81.png
0606→https://i.imgur.com/wYCyyNf.png
男女大概是一半一半,年齡分布跟先前報告差不多。
本土個案:   55 人,  12.4%(-0.1),4/11後無本土。
境外移入:  352 人(+2),79.5%(+0.1),最多,近八成。
敦睦遠訓支隊: 36 人,   8.1%(-0.1),另有 8 極可能病例。
55 本土 + 352 境外 + 36 敦睦 = 443 確診(+2) (括號內為和前次報告相比)
症狀表現以咳嗽占最多,其次是發燒,跟下一張敦睦艦隊看到的表現相當不一樣。
四、敦睦艦隊確定病例及極可能病例症狀分布
https://i.imgur.com/Kh9Tw5J.png
確定病例(N = 25)
嗅覺異常(64%)近三分之二。
咳嗽、喉嚨痛、味覺異常、頭痛、發燒其次。
發燒(24%)其實並不太多,大概只有四分之一而已。
25 有症狀 + 11 無症狀 = 36 確診
5 有症狀 + 3 無症狀 = 8 極可能病例
確定病例(N = 25) + 極可能病例(N = 5) = 30 人有症狀
加起來看,嗅覺異常還是最主要的一個臨床表現。
咳嗽、喉嚨痛、發燒其次。
發燒(30%)也不過才三成。
(前一張確定病例特徵以咳嗽、發燒最多。)
這個疾病的表現其實非常多樣化,光靠臨床就要去快速診斷不太容易。
五、確定病例發病年齡層分布 (N = 443)
0509→https://i.imgur.com/fmnNwNu.png
0606→https://i.imgur.com/g75smnR.png
再多加後面一、兩個個案,整個分布還是跟先前報告的差不多。
二、三十歲占最多,理由先前說明過,出外遊學、留學都是這一群比較年輕的個案。
(0425 五)
六、確定病例嚴重度與預後分析 (N = 443,資料統計至6/5)
0522→https://i.imgur.com/eqMQQvO.png
0606→https://i.imgur.com/pSMKEv0.png
WHO 嚴重度分類
無併發症之輕症 + 無症狀感染者 = 306 人,  69.1%(-0.3),最多,近七成。
輕度到中度肺炎         100 人(+1),22.6%(+0.2)
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37 人(+1), 8.4%(+0.2)
沒有太大的變化,肺炎的個案占比稍微增加了一點。
有些個案開始時沒有肺炎,解隔離時會詳細瞭解整個住院的過程。
如果本來列在無併發症輕症,後來住院中出現肺炎,就會改列為肺炎的分類。
嚴重肺炎也是在解隔離過程中出現氧氣飽和度不好的時候,占比慢慢增加一點點。
侵入性治療
曾使用呼吸器 = 24 人,5.4%,7 死。
曾使用ECMO = 7 人,1.6%,3 死。
0 使用 + 17 脫離 + 7 死 = 24 人呼吸器
0 使用 + 4 脫離 + 3 死 = 7 人ECMO
預後
已解除隔離 428 人(+22),96.6%(+4.5)
已出院   425 人(+24),95.9%(+4.9)
住院中   11 人(-22), 2.5%(-5.0)
死亡     7 人,   1.6% (致死率)
已出院趨近於已解除隔離,不過還是不完全一致。
少數幾個非常嚴重的重症個案還在進行呼吸的復健,
或者是因為加護病房住太久,造成肌肉變得比較沒有力氣,所以都還在復健當中。
425 出院 + 11 住院 + 7 死 = 443 確診(+2)
七、我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病例住出院分析
0522→https://i.imgur.com/YBjJIls.png
0606→https://i.imgur.com/RyTQxpY.png
累計出院數愈來愈接近累計確診病例數(扣除死亡個案)。
相信再下來的一、兩個禮拜,如果沒有新個案,很可能全部都會出院。
八、解除隔離天數與住院天數分析 (資料統計至6/5)
0522→https://i.imgur.com/ZTK28dH.png
0606→https://i.imgur.com/iIRQsNz.png
2/29之前住院個案 (N = 39)(PPT日期錯誤)
  發病至解除隔離天數中位數 31 天,範圍 14-83 天。
  住院至解除隔離天數中位數 27 天,範圍 9-80 天。
  住院至出院天數  中位數 28 天,範圍 9-80 天。
3/1-3/31住院個案 (N = 290)
  發病至解除隔離天數中位數 31.5 天,範圍 10-78 天。
  住院至解除隔離天數中位數 27  天,範圍 7-73 天。
  住院至出院天數  中位數 28  天,範圍 8-73 天。
4/1 以後住院個案 (N = 95)(排除解隔出院後復陽個案)
  發病至解除隔離天數中位數 28  天,範圍 8-70 天。
  住院至解除隔離天數中位數 22  天,範圍 6-51 天。
  住院至出院天數  中位數 22.5 天,範圍 7-53 天。
住院病人到解除隔離採非常嚴謹的方式。
從剛開始二採陰才解隔離,後來發現二採陰後還會再陽性,就變成三採陰才能解隔離。
以前報告是解隔離的日子是什麼時候,往前去看需要多久時間。
(這次是從住院日往後看)
住院至解除隔離雖然維持三採陰,但天數看起來大致穩定,或是稍微好一些。
(一、二月 27 天 → 三月 27 天 → 四月 22 天)
九、國內新型冠狀病毒監測通報趨勢 (N = 73040,109/1/15-109/6/4)
0522→https://i.imgur.com/46aN3BS.png
0606→https://i.imgur.com/tSwDMh0.png
曾經一直有,包括到最近還是有外界說採檢得不夠多。
從 7 萬多個監測、通報、採檢的個案裡面確診 443 例。
其實採檢非常多,四百多確診比七萬多採檢,比例非常懸殊。
十、醫療院所及照護機構人員新型冠狀病毒篩檢-依身分別 (109/1/15-109/6/4)
0509→https://i.imgur.com/yME5B1V.png
0606→https://i.imgur.com/iqFZTdt.png
部長說過,國外曾經做過比較或統計,台灣以這樣的狀況在全球是排名前幾名。
認為最容易被感染的,包括醫療院所、照護機構的醫護同仁,持續不斷監測中。
擴大監測送驗愈來愈多,可是到目前為止,還是都一直陰性。
代表醫護人員基本上安全,都沒有被傳染的狀況。
只有法定傳染病通報,曾經有一家醫院的幾位護理同仁跟一個清潔人員得到感染。
十一、持續擴大採檢監測
0425→https://i.imgur.com/tQwYjeP.png
0606→https://i.imgur.com/MCipQcv.png
(4/25的圖比較大XD)
最早1/17確定有武漢旅遊史、發燒、呼吸道症狀的病人就必需進行通報。
專家諮詢小組根據所了解的疫病狀況,認為需要不斷擴大界定監測通報定義。
十二、因應中國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專家諮詢會議紀錄 (109/1/5)
1、專家諮詢小組
https://i.imgur.com/LnsHdrH.png
12/31周署長決定要對武漢登機檢疫。
1/2、1/3浩浩跟淳淳通電話,決定找專家一起來開會。
當時還不知道病名,所以這個會議叫做「因應中國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專家諮詢會議」。
1/4通知。
1/5下午專家諮詢小組第一次開會,所以其實非常早。(1/5在疫情非常早期)
除了六區的指揮官以外,還找了幾位專家委員一起來開會。
部長、署長都非常重視,浩浩自己主持,阿中親自到場指導。
2、參加人員
https://i.imgur.com/dOuURe2.png
https://i.imgur.com/MdRk135.png
兩位副署長、主任秘書、各組組長、科長、簡任技正等等,
疫情中心主任、檢驗中心的主要負責人員、防疫醫師的leader、公關室主任,
各區管制中心的主任、副主任、科長,有些是視訊會議。
CDC的重要成員第一次會議幾乎全員到齊,來看看這個疫情到底是怎麼回事。
3、決議及建議事項
https://i.imgur.com/ewSqzwX.png
很快研判這是有問題的一個疫情,沒有病名,只知道是一個武漢旅遊史發燒肺炎。
還是給了很清楚的病例、通報定義,決定什麼樣的病人需要進行通報,
讓全國醫護、第一線工作人員、防疫成員知道,遇到什麼樣的狀況要通報。
剛開始的時候,研判是發病前14天內,曾經去過武漢地區,就必須通報。
也把整個中國大陸都列入需要做一點警戒的地區,監測範圍非常廣。
沒有武漢旅遊史的中國大陸其他地區民眾,回來如果有肺炎的話,
也要經過不明原因肺炎的通報,或者通報會出現肺炎類似狀況的新型A型流感。
https://i.imgur.com/SGfd8Ug.png
醫療院所比照MERS採就地隔離治療。
加強醫院感控。
預期可能會遇到需要大量檢驗的狀況,1/5專家小組建議強化實驗室檢驗量能。
此外也建議疾病管制署主動派員前往中國大陸調查。
1/5當天就已經做了很多超前規劃和佈署。
4、疑似病例處理流程
https://i.imgur.com/4rtRO12.png
界定出整個處理流程。
十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專家諮詢會議紀錄 (109/1/16)
1、專家諮詢小組
https://i.imgur.com/Y5MGaVT.png
1/12晚上,專家跟防疫醫師去中國武漢。
1/13、1/14兩天在武漢聽當地的報告做了解,1/15回台。
1/16早上開第二次專家諮詢小組會議,區域的正副指揮官也都一起出席參加。
2、決議及建議事項
a.修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之病例定義
https://i.imgur.com/LEw325Q.png
1/15宣布是一個第五類法定傳染病,給了病名,叫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難得出現全名,上色一下XD)
1/16修訂新的病例定義、通報條件。
  檢驗條件裡面,檢體分離並鑑定新型冠狀病毒或核酸檢測陽性,就是確診。
當時還是發燒且有呼吸道症狀,隔沒多久了解不一定會發燒加呼吸道症狀,
就改成發燒或呼吸道症狀都可以通報,這也是專家諮詢小組很快的做應變。
b.修訂通報個案處理流程
https://i.imgur.com/w9Vx7IM.png
新的通報流程。
c.修訂接觸者之接觸定義、適時檢討修訂
https://i.imgur.com/nYBktcl.png
界定清楚接觸者的接觸定義,也告訴防疫人員特殊情況的接觸者框列原則。
對病例定義、通報個案處理流程、接觸者框列原則,
未來視疫情、流行病學資料及臨床實證情況,適時檢討修訂。
這就是後來為什麼框列或通報採檢的範圍一直不斷擴大、愈來愈大,
對第一線工作人員造成很大的困擾,才剛了解怎麼樣要通報,
馬上又改變了,變更大範圍,所以他們一直在追著跑。
非常謝謝第一線人員配合得很好,一直把通報做得不錯。
d.醫療院所預先規劃準備、提升武漢至第二級警示
https://i.imgur.com/Ap4wioT.png
醫療院所預先規劃準備疑似病例的就醫動線、隔離空間。
加強醫院感染管制措施。
建議提升武漢市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二級警示。
十四、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專家諮詢會議 會議紀錄 (109/1/23)
https://i.imgur.com/KlfjrOF.png
1/20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三級開設,浩浩不方便召集會議,改由淳淳擔任會議召集。
1/23開會討論訂定出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臨床處置的暫行指引。
非常謝謝防疫醫師蒐集了很多資料。
1/23時才確診第二例、第三例,所以在只有很少病例的時候,
很快就訂定指引,告訴臨床醫護同仁要怎麼樣處理這些病人。
十五、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會議紀錄 (109/1/31)
1、流行地區判斷條件
https://i.imgur.com/aeH1n1Y.png
1/31討論流行地區的判斷條件。
2、第二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臨床處置指引
https://i.imgur.com/AOfOJDB.png
才隔一個禮拜就有新的資訊,1/31馬上就把處置指引做第二版修正。
十六、流行地區判斷
1、流行地區判斷條件
https://i.imgur.com/yrLxBVP.png
開始時並沒有用疫區這個字眼,叫做流行地區。
本來單一個流行地區(武漢),後來覺得不太夠用,又分成一級、二級流行地區。
有段時間一級流行地區列入通報定義旅遊史中,回來要居家隔離,二級是居家檢疫。
不過後來當然又全部都改了。
一路追著疫情做調整,非常謝謝CDC疫情監測組同仁,在困難情況下努力蒐集疫情資料。
(困難情況是指中國數據嗎XD)
2、湖北以外累積超過300例以上省市
https://i.imgur.com/UmeLhwm.png
這是在早期的時候,可以看到中國各省市從一月中開始個案數怎麼變化,蒐集得很清楚。
3、二級流行地區省市──廣東省
a.廣東省每日新增、累積病例數
https://i.imgur.com/iVyzp2e.png
舉例二月初時認定二級流行地區的廣東省。
可以看到每日通報的確診個案怎麼增加,累積起來怎麼增加的。
有時候每日新增病例數往下掉,判斷是檢驗量能也許不夠,不然應該一直上去。
b.廣東省病例分布地圖
https://i.imgur.com/G956LRT.png
甚至蒐集到每一個省中的每一個縣市裡面到底有多少個案。
加上台灣跟某些省市的交通來往頻繁度,判斷到底是一級還是二級流行地區。
後續分成需要被通報,還是要居家檢疫等等。
CDC疫情監測組同仁,日以繼夜辛苦蒐集資料,幫助專家小組可以做一些研判。
十七、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臨床處置指引
1、七版臨床處置指引
https://i.imgur.com/217k6Yr.png
從1/24正式公布的臨床處置指引,一直到現在六月初已經改版到第七版。
每一版裡面一直都有相當不小的新資訊加進去。
2、診治指引建議演變:以治療藥物為例
https://i.imgur.com/Z1ETdWM.png
例如以治療來說,第一版沒有任何建議治療藥物。
第二版開始有抗愛滋病毒藥物的治療,加上抗干擾素等等。
後來到有氯奎寧的使用。
現在第七版已經把瑞德西韋放進去,是一個治療的指引藥物。
十八、專家諮詢小組會議討論議題
1、議題
https://i.imgur.com/jBYrGhZ.png
專家諮詢小組過去二十幾次會議中,討論的議題範圍非常廣。
‧病例定義、通報條件、監測範圍、處製流程。
‧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的處置作法。
‧疫區(流行地區)的監測、判定。
‧感控作為、不同情境下的防護裝備。
‧病例臨床處置指引。
‧疫情監測組、社區防疫組、邊境檢疫組、醫療整備組等各組提出來的專業問題。
除了正式會議外,有建立一個LINE群組,所以專家隨時在這個群組上面討論。
也因為這個群組,通知開會就非常快速,常常都是今天通知,明天中午就開會。
例如有一次禮拜六晚上11點多通知禮拜天中午開會。
非常快速的聯絡,就非常快速的聚集開會。
2、照片
https://i.imgur.com/Da3oMjt.png
在疫情指揮中心開會的狀況。
(還問需要照片給記者一張嗎XD)
十九、與其他主要國家之確診率比較 (Updated:2020/06/06)
https://i.imgur.com/HKiM10m.png
經過非常多人共同努力,疫情控制在跟其他主要國家確診率來比較,離人家愈來愈遠。
因為一直保持非常小的數字,可是人家一直在增加,領先的已經變成新加坡。
新加坡、美國每百萬人口都超過 5000 甚至 6000 以上確診個案,確診或發生率非常大。
台灣一直保持非常低,只有百萬分之18.8,比其他亞洲國家也都是更低。
二十、與其他主要國家之死亡率比較 (Updated:2020/06/06)
https://i.imgur.com/ErsroJf.png
台灣每百萬人口只有0.8的死亡率,比其他比率非常高的歐洲國家來說,確實低很多。
二一、衷心感謝
https://i.imgur.com/wjblfvu.png
台灣可以有這樣的表現其實是非常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淳淳就參與比較多的部分感謝:
‧疾病管制署全體同仁,包括各區管中心同仁。
 從一月初到現在,日以繼夜、不眠不休,也沒有週末假日,隨時說要開會就開會。
 在他們辛勞努力下,蒐集很多資料,做很多疫情調查和研判,
 才可以在疫情掌控上確實非常精準、非常到位。
‧全體專家諮詢小組委員。
 從開始的包括淳淳在內的七位,一直慢慢擴充。
 到現在已經有 20 位專家小組成員,還不包括各區正、副指揮官。
 成人感染科、小兒感染科、胸腔科、病毒學專家、公衛專家等,都一起參加諮詢小組。
 有時候是分組開會,不一定全員到齊。
‧所有第一線照護病人的醫療團隊
 確實非常辛勞,在擔心被感染的狀況下,還是配合著不斷調整、改變的要求。
 也做得非常到位,讓通報、採檢、病人照護到康復,都非常順利。
 可以說台灣幾乎沒有院內感染的狀況,非常不容易。
‧衛福部、行政院的各級長官
 還有很多部會長官,也給了很多幫忙,在此一併衷心致謝,謝謝大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