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在車上

作者: sentital (三小)   2022-02-12 20:17:21
有《在車上》雷
有《偶然與想像》雷
有原著小說《沒有女人的男人們》雷
有戲劇《凡尼亞舅舅》雷
以下防雷
與其說多愛《在車上》這部片,不如說很喜歡濱口竜介這次的嘗試,這次的作品探討跟《
歡樂時光》類似的大方向:人在經歷生命的考驗變故之後,該如何自處並繼續活下去。然
而《歡樂時光》之所以如此成功,一部分得歸功於編導藉由集體創作的方式去揉合不同個
體的生命經驗,才能呈現出芸芸迷茫活著的眾生相,那個廣度可能是單一作者很難去做到
的。而《在車上》從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Drive my car》出發,原著小說的主軸在藉由
伴侶出軌去追尋關係的真相,改編電影則加入了原作沒有的《凡尼亞舅舅》舞台劇排練及
演出(小說僅提到家福會在車上聽該劇的演出錄音做練習)。《Drive my car》跟《凡尼亞
舅舅》其實探討的面向不盡相同。然而濱口成功的把兩個故事銜接,豐富了整個文本的面
向。片中無處不在的《凡尼亞舅舅》台詞不但呼應了男主角家福的心境,反映了飾演角色
在戲外的狀態,也將這齣經典舞台劇中「求之不得、被剝奪」的苦澀帶到《在車上》裡面

很喜歡劇本中,由妻子音親自錄製《凡尼亞舅舅》對白給家福對稿的巧思。由於舞台劇的
演員往往得專注於接對手的台詞並且做出回應。因此同一個角色只要換成不同的演員演出
,台詞之間的停頓跟空白就會因個人習慣而不同,也因此家福說自己跟音是完美搭檔絕非
妄言。音為他準備的錄音必須要非常洞悉家福的表演節奏,才能在錄音時留下足夠讓家福
剛好接話的空白時間-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因此兩人的默契是很驚人的。而《凡尼亞
舅舅》的錄音也隨著家福跟司機美沙紀之間的關係有所變化:一開始家福很抗拒有司機這
件事,因此在美沙紀試開時不但要求她播放錄音,自己還大聲的對稿企圖讓她反感。然而
人跟人之間終究必須回到本質的碰撞,如果真心喜歡一個人,假裝討厭是藏不住的。家福
佩服美沙紀的開車技巧,也喜歡她曖曖內含光的性格,他在允兒(手語演員)家坦白很慶幸
有她當司機這個舉動,成為兩人變成好友的轉折點,至此《凡尼亞舅舅》的錄音逐漸退場
,取而代之的是兩人的掏心對談及公路之旅。這代表著跟美沙紀交流的溫度,讓家福終於
能夠漸漸抽離《凡尼亞舅舅》的台詞,也慢慢放下失去音的傷痛。而兩人一起在車上點菸
那幕,可能會成為很多觀眾心中的經典場景。
在親眼目睹音又一次的出軌後,音的《凡尼亞舅舅》錄音開始侵蝕家福,讓他開車時聽到
深陷其中並出了車禍(導演直接空拍車禍當下的那一幕,是家福的車已經完全開在待轉車
道的左邊,才會撞上對向也要右轉的來車)。正式演出時,他也因為台詞太對應自己的狀
況而崩潰無法演下去(「那女人所謂的忠實,是徹頭徹尾的虛假。」), 至此家福已無法
再演出凡尼亞這個角色,直到兩年後遇到外遇對象高槻才得以有所改變。家福跟高槻在片
中的兩次私人對話都被人偷拍,而被偷拍的高槻兩次都選擇跟對方正面衝突(從電影的鋪
排來看,第二次起衝突的那位很可能就是後來高槻打死的人),對照之下,家福面對高槻
的偷吃卻是隱忍,直到最後兩人車上對峙才願意完全坦白。兩人個性的差異也反映在各自
原先《凡尼亞舅舅》選擇的角色上(家福演凡尼亞,高槻演阿斯特洛夫醫生,兩人在劇中
皆愛上有夫之婦伊蓮娜。),因此家福後來讓高槻演出凡尼亞這個角色的這個決定,等於
是把他放在不適合的容器中,讓高槻很不自在。但最後殺人被捕前,高槻終於能很好的詮
釋凡尼亞的其中一場戲,也代表在車上的衝突過後,他反而因此能更理解家福一點。
家福的誤區在於將音當成全知全能的存在,音的出軌一定存在著某種理由,而她所做的決
定能主導伴侶關係的走向。事實上音的外遇只是跟家福的逃避一樣,都是源自於人的軟弱
。電影很明確的說出早逝的女兒是他們之間一直以來的傷痛,這讓音多年以來都處在不好
的狀態,而家福也無從解決(或是無作為)。後來音藉由跟家福性愛高潮所得到的靈感,成
了一名編劇並重回社會的軌道,然而她也開始不斷的跟不同的人出軌。這些家福跟音一路
以來的曲折,無法不被觀眾投射到音生前最後講的故事:一再偷闖入山賀家的高中女孩,
對應到現實就像音一次次的背叛,而當故事的靈感走到門打開的那一刻,無論打開門的是
山賀或是他的家人,它所代表的都應該是「要去面對的家福」,家福很清楚這個故事指涉
的是什麼,卻選擇假裝忘記情節,然而音不想再逃避,所以她選擇自己寫完故事的後續。
(音講述的故事大部分與村上春樹的另一短篇《雪哈拉莎德》內容雷同,但該短篇並沒有
另一個闖入者打開門,也沒有闖入者被高中女生殺掉的情節。),或許一切都源自於家福
的逃避:在女兒過世之後,他仍想要有孩子,卻選擇順從音的不想要,然而順從的背後是
屈就、是不溝通,他沒有真正的去面對音內心的傷痛,也不明白他對音出軌的忍耐只會讓
音感到更愧疚。而在濱口寫的配角戲裡,我最喜歡的是家福/美沙紀做客允兒家的橋段。
允兒跟丈夫允洙的關係就像是音跟家福的鏡射:這兩對夫妻或許看在外人眼裡都是神仙眷
侶,卻也都有喪子之痛。然而即便允洙能透過學會手語跟允兒能夠做日常交流,他們之間
溝通的阻礙也必然比其它夫婦更困難一些,但或許正因為已經殘缺、無法完美,允洙反而
更能堅定的去珍惜已經擁有的(「我用心想理解她的情感比誰都強上百倍,除了我以外,
沒人能成為她的支柱。」),反觀家福與音已經擁有了許多,但卻注視著缺了的那一塊,
家福不知道的是他們可能距離跟彼此和解、圓滿只差最後一步,但音的腦出血過世卻讓這
個遺憾再也無法彌補。所以最後家福在雪地裡對美沙紀說出他無法對過世的音講的心裡話
,讓我忍不住聯想到《偶然與想像》的第三個短篇:我們可能永遠都見不到想見的那個人
,但有另一個人能代替他/她聽到自己想說的話,也能夠帶來很大的安慰。
對於《凡尼亞舅舅》的舞台劇使用不同語言(包括手語)演出這件事,想說個看似無關的題
外話:大部分的貓奴都認為貓多少聽的懂主人在說什麼。一般來說貓被認知具有5-7歲兒
童的智商,因此貓可能並不是真的學會了中文這個語言,而是他知道主人「大概」想要表
達的東西是什麼。同樣的,人也能理解自己養的貓在喵喵叫的時候是想要說什麼,但前提
是必須放下許多自己無謂的表達,真正專心的去觀察。而在舞台劇的排演過程中,一開始
家福只是一再的重複要求演員讀本,遲遲不加入情緒,這樣的枯燥備受演員們的質疑,但
允兒卻能理解家福的用意(「可以看、可以聽,就能理解超越言語表達的事情。」)。純粹
的傾聽然後回應,這樣的重複造就了在戶外排演時,允兒跟珍妮絲(在劇中飾演女兒索妮
亞跟繼母伊蓮娜)明明在現實中是有點陌生的關係,卻能在演出當下感受到角色之間親情
和解的魔幻時刻,那些看似無用的溝通過程,卻能在不知不覺間建立對彼此的理解,就好
像家福跟美沙紀也是從一次次在車上的沉默和凝視中產生友情。
結局對我來說很有力度也溫暖,家福終於試著跨出去面對,並完成了自己兩年前未能完整
演出的凡尼亞角色,《凡尼亞舅舅》跟《在車上》想傳達的訊息也藉由允兒的手語疊合在
一起(我們只能好好活下去)。美沙紀則前往韓國開展新人生,開著像家福的車,養著像允
兒家的狗。濱口如此具象化的表達人跟人之間碰撞後留下的印記,其實是可以跟真實的人
生呼應的:如果曾真心和某個人有過交流,我們往往會從對方的身上得到一些什麼,也許
是喜歡對方最愛的歌手,或者買一本放在對方書架上的書,或許時間久了會淡忘,以為是
自己本來就喜歡這個東西,但有一天想起是因為那個人自己才喜歡的時候,那份懷念取代
了一個人往往很難一直陪伴著另一個人的遺憾。
作者: momvic110456 (monvicada)   2022-02-13 00:29:00
推好文
作者: sunnyday0932 (night)   2022-02-13 07:39:00
作者: yuming900416   2022-02-13 18:11:00
我也覺得車是家福給的,那狗會不會也是允兒給的,不過允兒跟美沙紀有什麼交集,不過係飯局上認識的,且狗狗也喜歡美沙不是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