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罪之聲》,追求真相的意義。

作者: a122239 (Sharp)   2021-07-30 13:02:12
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5499323
1984年3月18日,江崎固力果(格力高)社長江崎勝久遭到三名男子綁架,隔日清晨警方
接到綁匪電話要求以10億日圓現金和100公斤黃金交換人質,然而於三天後的21日江崎勝
久自行從遭監禁的廢棄倉庫逃出和警方聯繫,搜查未果後以為事情就此結束,豈料4月江
崎勝久又陸續收到威脅信、其辦公大樓、公司倉庫亦遭縱火等事,到了月底就連產經新聞
和每日新聞大阪分社都收到了自稱為「怪人二十一面相」的犯人挑戰書,無奈大阪府警方
卻對犯人束手無策,甚至被犯人耍得團團轉。次月,怪人二十一面相再次向日本四大報社
發送了挑戰信,信裡威脅到若這次再沒收到現金,他將會在固力果底下的巧克力產品投放
劇毒的氰化物,後來警方果真在某間便利商店裡發現摻有氰化物的巧克力,另外還附有屬
名怪人二十一面相的字條,明指吃下這盒巧克力的人將會有危險等,消息傳出讓不少連鎖
商店紛紛撤下了固力果的所有產品,受到此事影響造成了固力果股價暴跌、商品乏人問津
,推估至少損失50億日圓。
當5月中就連長期和固力果合作的長岡香料公司都收到威脅信件,內容同樣是被指定在某
個地點交付鉅額日圓,可到了指定日期與地點卻不見人影、直到6月26日四大報再次收到
怪人二十一面相的信件,提到將結束對固力果的威脅,預告「明年1月再回來」後,整起
事件才總算暫時落幕,固力果的股價慢慢上漲、產品生產也逐漸恢復。但事實上,怪人二
十一面相根本沒有停手,相反的他開始向更多的食品企業寄出威脅信,在固力果之後的是
丸大食品,儘管這次警方跟之前一樣按照指示在不同地點之間到處跑,最終卻還是一無所
獲,不過過程中他們卻發現一個行徑詭異的男子「狐狸眼男」,遺憾的是該名男子利用車
站人潮甩掉了警方,而這次同樣的犯人並沒有出現在指定現場拿取鉅額現金。
同年9月,這次換成森永製菓成為目標,在被要求支付1億日圓之外,同樣被威脅將會在產
品裡投毒,由於過去同屬一個集團的森永乳業曾爆發過「森永牛奶砷中毒事件」,造成數
百個嬰兒死亡,讓企業形象受到嚴重影響,所以森永製菓社長松崎昭雄面對此次威脅相當
謹慎,但即使籌出1億日圓,犯人依舊沒有在指定日期地點出現。過分的是,在次月陸續
在數家商店裡發現含有氰化物的森永牌食品,上面除有怪人二十一面相署名紙條,他更揚
言要在更多的產品投毒,逼使數十家銷售商撤下森永製菓的產品,此外,他這次亦透過媒
體公開向警方做出挑釁般的挑戰。
比起固力果,森永製菓受到的威脅與影響顯然更多,隨著越來越多家銷售商因收到威脅信
下架產品,森永製菓為節省成本不得已削減產能至十分之一、撤去全國各地的電視廣告,
沒想到怪人二十一面相還是不放過森永製菓,不光是再度向森永乳業副社長發出威脅信要
求更高的鉅額日圓,還要求他們得在報紙上刊登一條指定內容的尋人啟事,據了解,森永
製菓因此事損失將近200億日圓。接著,著名咖喱製造商好侍食品也收到了威脅信,內容
提到怪人二十一面相看著固力果與森永製菓相繼損失慘重,譏諷了警方的辦事無能,覺得
警方根本幫不了好侍食品,但好侍食品還是請求警方協助,而這次警方則要求媒體進行對
報導的管制,因此好侍食品的事並沒有曝光。到了好侍食品被指定的11月14日,這天被警
方認為是最有機會逮捕怪人二十一面相集團成員的一次,無奈卻因搜查本部和縣警察之間
溝通不夠而錯失良機...
和怪人二十一面的纏鬥直到1985年3月向駿河屋寄出威脅信後便告一段落,約莫半年的時
間裡犯人的活動減少,到了同年8月12日,發生造成520人死亡的重大空難,好侍食品社長
浦上郁夫也為罹難者之一,而就在這一天,怪人二十一面向媒體發表公告,直說「くいも
んの 会社 いびるの もお やめや…悪党人生 おもろいで」,宣告停止一切活動,此後
怪人二十一面向就再也沒有出現在公眾視野,事件落幕的前幾天,滋賀縣警察本部長官山
本昌二於8月7日退休日當天自焚身亡。這一系列的案件被稱為「固力果‧森永案」(グリ
コ・森永事件),對於當時的日本社會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響,直到了現在追訴期已過該
案件依舊未破,被認為是完美犯罪的一大懸案。
在「固力果‧森永案」裡事實上犯人並沒有真的得到什麼,包含金錢在內。也沒有人因為
吃下有毒產品而死亡,先前的固力果縱火案以及被牽扯其中的少女綁架案都無人傷亡,普
遍認為這都是因為犯人每次犯案前都會事先預告的緣故,但從固力果、丸大食品到森永製
菓,每一家受到威脅的企業不論是經濟或是名譽都受到難以估計的損失,於是便有人懷疑
犯人的真正目的,是企圖從受到影響的股價波動中賺取利益,趁著股價下跌時將其賣空、
在趁股價低潮時大量買進的手法賺取高額利潤。然而不管各界如何推測,「固力果‧森永
案」真相還是無人能夠解答。作家塩田武士便是以這起「固力果‧森永案」為故事原型、
費時長達15年的時間完成了這部推理懸疑小說《罪之聲》。
塩田武士筆下的《罪之聲》和原來的「固力果‧森永案」基本上是如出一轍,他巧妙的以
「銀河」、「萬座」等虛構公司取代了原來的固力果、森永製菓,用「銀萬事件」替代了
本來的「固力果‧森永案」,犯人則由「怪人二十一面向」變成了「鞍魔天狗」。銀萬事
件的發生背景同樣是在1984年的大阪,以和原事件幾乎相同的犯罪脈絡成為了故事裡的懸
案,而在銀萬事件前一年,荷蘭也發生了相似案件「貝克曼綁架案」,兩起事件被人發現
共通點很多,所以當時銀萬事件剛發生時,警方便依著貝克曼綁架案的方向著手展開調查
,不過顯然的最後是一無所獲。在現實裡,貝克曼綁架案的原型來自知名的「1983年佛瑞
迪海尼根綁架案」,這起案件與「固力果‧森永案」先後發生,這讓塩田武士創作有了想
法,他將兩起案件進行解構,使兩起案件產生意外的連結,同時更將1960年代的學運風潮
放進書裡,讓整起事件的理由導向為「當年參與學運的學生長大後對社會、對國家、對企
業的報復行為」,給予本來意義未明的案件一個明確且強烈的動機,最後更從這樣的動機
裡延伸去探討後續影響。
「就算他真的是什麼案件的犯人,追訴時效早就過了,弄清楚也沒用。」
「真相大白是有意義的。」
「什麼意義?不是你的自我滿足嗎!」
案件從來不該只有檯面上被報導的那樣子,檯面下無人知曉、無人關心的部分,往往才是
最該被人們了解的,檯面下的受害者的聲音同樣該被聽見。或許這樣的想法成了塩田武士
創作《罪之聲》的動機,不論是「固力果‧森永案」還是「銀萬事件」,比起被停留在
1985年的真相,塩田武士更想去關心的是事件後續的延伸,所以《罪之聲》重點早已不再
是案件真相,畢竟就像曾根俊也對阿久津說的,追訴期都過了抓到兇手又有何用,阿久津
之所以重啟調查,並不單純是進入新時代的一次總結,而是新聞媒體責任的重新審查,面
對案件不該只是一昧的追求真相,更該不斷的反覆思考「為什麼」,便能在真相水落石出
之時,從中再次認知到其所被賦予的使命與存在意義。
至於俊也,他得知了自己在不知不覺間「被成為」了幫兇,守著秘密獨自調查的他隨著訊
息越來越多,那種「自己原來是造成國家轟動案件裡的一份子」的恐懼感侵擾著他,在知
道與自己同樣被利用「聲音」的另外一對姊弟人生因此事而毀後,恐懼感反而不見了,取
而代之的是「同樣都被利用卻怎麼只有自己過得幸福快樂」的罪惡感,他從反對到和阿久
津合作像是種補償心理,因為他想在找出真相後,將那對不同於自己、在恐懼中活了數十
年至今的姊弟倆救出,讓他們得以在日後能抬頭挺胸的走在陽光底下。俊也的這個角色意
義,是塩田武士想替那些跟俊也一樣的人們發聲,最後的結局安排更是一種正義的展現,
他以「新聞媒體」與「不被他人知道的受害者」角度切入案件,除了讓兩者在中間段合作
破案,更讓阿久津(新聞媒體)成為那個替他幫助俊也、生島望與聰一郎姊弟(不被他人
知道的受害者)發聲的人,「如果記者的宿命就是踏進他人的人生,那我會選擇更靠近他
們一點,傾聽被逼入深淵的微弱聲音,將其化為文字轉達。」
「你讓大家看到國家的空洞,然後有改變了什麼嗎?用犯罪的方式對社會報一箭之仇,留
下了什麼?日本變成你期望的國家了嗎?」
《罪之聲》的情緒飽滿,有歉疚、有恐懼、也有憤怒。每一種情緒在劇情的編排之下幾乎
都是很滿的狀態,比起現實生活裡的「固力果‧森永案」後來的不了了之,《罪之聲》裡
的「銀萬事件」更加戲劇化,和1960年代的學運風潮結合亦是把故事帶往另一思考層面,
滿足私慾也好、達到目的也好,是否真有需要為了自己而讓下一代人背負本來不必背負的
一切?確實現在所擁有的很多都必須感謝前人的努力奮鬥,用汗水與鮮血換來的都是感激
,然而這並不表示享受這些的下一代得毫無怨言的成為自己滿足私慾、達到目的的工具。
對於從銀萬事件中找到自我價值的阿久津而言,策劃一切的曾根達雄不知悔悟的態度令他
感到憤怒,他憤怒著對方即使過了數十年,仍是未對自己犯下的一切罪行有感到一絲抱歉
,他忍不住將當年被他們利用、以為後來平安卻不幸被害死的生島望的事告訴了曾根達雄
,是要他能有一次、一次也好的替自己做的事後悔,若能讓曾根達雄理解自己的錯誤、體
會她所背負著的痛苦,還給生島望遲了數十年的道歉,總算也是遲來的正義。
《罪之聲》有著推理懸疑電影的架構,先讓阿久津與俊也兩人分頭行動去對銀萬事件進行
不同目的的調查,中間在互相合作、分享線索,進而將真相逐漸給拼湊而出,在這過程中
兩人各自找到了「為什麼要知道真相」的理由,而這理由不單對他們而言是很重要的意義
,亦是合理化了電影「為什麼要重啟調查這早已過了追訴期的案件」的原因。《罪之聲》
前半段訊息量龐大、節奏緊湊,隨著每次調查都有新的關係人出現,線索與線索間的關聯
性推測、同件資訊的來源卻因兩個人以不同角入切入而有不同的獲得的設計也很有感覺,
雖然前面說到真相並不是《罪之聲》的重點,然電影卻也沒有因此失去本味,依然讓觀眾
有一次不錯的推理體驗。到了後半段轉為對角色的內心做更深入的探索,細膩的描寫與刻
畫讓角色們變得立體,觀眾於是能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去感同身受著他們的感受。
作者: flyingdreams (時光)   2021-07-30 19:00:00
四平八穩的敘述,雖然沒有驚悚刺激,但帶來一些思考啟發,覺得不錯,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