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雷] 《台北物語》──致我逝去的青春年華

作者: Nashooko (N)   2019-06-02 06:16:21
1.影片名稱 : 台北物語
2.觀影時間 : 2019.05.19
3.觀影地點 : 凱擘影城
4.觀影方式 : 自行購票
§其他防雷說明(非必要) :
首刷。劇情雷很大,各種意義上。
另推薦由以下blog連結觀賞,排版會比較順眼:
https://episode.cc/read/ArtificialkidsN/my.190602.043323
  首先,我想先感謝一下辦了這場《台北物語》兩週年慶台中影迷狂歡場
的熱心主辦。
  雖然先前我就已對這部國產神片略有耳聞,然由於場次太少,我平日出
沒的地方又偏遠到根本沒上映,所以一直無緣進電影院觀賞這部奇片。這回
能和一大群志同道合的人一同現場欣賞這部電影,真的是非常幸運──這還
是我頭一次跟這種包場電影團呢!
  ──能跟一大堆同好在電影院裡大笑、大叫,為演員的表現集體鼓掌歡
呼,這種感覺實在是太美妙了。若不是因為實在對《台北物語》太好奇,依
我這種家裡蹲個性,我想我是絕對跨不過「咦咦咦跟團包場看電影嗎我從來
沒做過這種事耶我平日都只有跟親友一起去看片子啊嗚哇導演還會到現場Q&A
耶感覺好高級喔這種場合我真的能參加嗎」這種無謂的心理障礙,勇敢地從
電腦前站起來,跑出去參加這種活動,體驗到這些樂趣的。
  因此,為了感謝熱心舉辦這場活動的主辦單位,同時也算是為我個人這
個小小的人生里程碑做個紀念,我想在此非常大聲地告訴各位:
  《台北物語》絕不只是一部爛片!相反地,它可是一部寓意深遠,結構
巧妙,還能創造奇蹟,予人勇氣的神奇電影啊!
  就先從許多人大加撻伐,覺得霧裡看花的劇情跟敘事手法說起好了。
  這部片在2個小時裡頭,安排了大量分支劇情:議員與醫生夫妻間瀕臨
破碎的婚姻,還有他們各自與小三及曖昧對象之間所形成的四角關係、政治
商場上的利益角逐與權謀鬥爭、因罹患絕症而放棄希望,又因重獲新生而徹
底絕望的失意女子、隨波逐流又胸無大志的小偷等……族繁不及備載。
  許多人在批評這些劇情時,會認為:雖然從這些支線劇情中,我們能看
出導演他滿懷壯志,有很多想探討的主題及社會議題,但卻因其劇情安排及
穿插手法實在太過粗糙,又太過刻意要將所有支線都串在一起,導致明明這
些支線劇情個別看來,都該有能發展成一部完整電影或社會紀錄片的潛力,
卻每個主題都無法深刻探討,只能淺淺帶過,如衛生紙般廉價輕薄,用完就丟。
  然而在我看來,那些破碎又零散的敘事方法,不僅完全是導演刻意為之
的,更甚者,它的藝術價值跟底蘊已經遠超過那個已經被大家講爛的「蒙太
奇鑲嵌式拼貼」這種根本就是把兩種東西混在一起亂講你實際去念藝術史就
會知道它們根本不一樣的四不像手法,而是真正的、確實的,在精神層面上
對整個電影界發起了挑戰。
  請大家先回憶一下自己國、高中時的那段青春時光:
  一般來說,十四、五歲的青少年,正是人生中最纖細敏感、心思細膩,
對萬事萬物萬般道理都自有一套看法的時期。尖銳冷刻的目光裡,蘊的是對
社會現狀的憤鬱難當,百轉千折的思緒中,藏的是對世間道理的厭棄嫌惡。
  然而同時,這個年紀的青少年,又常會因人生經驗不足,閱歷不夠豐富,
導致雖然對世界滿懷怨氣,卻往往只能憑想像去描繪社會百態,更無法對這
個讓自己氣憤難當的骯髒社會提出任何具體改善方法。他們眉頭深鎖,憤世
嫉俗,對自己腦中構築出的幻想社會大肆撻伐,冷言冷語,反胃作噁:
  「噁心的社會。」
  「世界就是這樣。」
  「大人都好髒。」
  「你們都不懂啦!」
  ──多麼青澀。多麼傻氣。多麼幼稚。多麼無知。
  而在這部電影裡,導演呈現出來的,也恰恰正是這種集所有中二想像刻
板印象於一身,脫離現實又缺乏常識的世界觀:
  在電影裡,所謂的有錢人,就是家裡要有泳池,出入得開名車,晚餐必
吃龍蝦,還要咬文嚼字,大打禪機,以彰顯自己的高級高貴高水準。
  但在此同時,這些「有錢人」的生活品質卻也沒那麼高水準:對蠢到連
機場兩個字都聽不懂的私家司機萬分容忍,再怎麼生氣都不敢直接要對方走
人,顯然已經窮到連招臺普通計程車都付不起,只出得起香蕉所以請來隻猴
子;品酒時不只搖杯動作粗糙萬分,甚至還忘記要先舉杯觀色;香水明明輕
點兩下就好,卻偏要拿來在脖子臉頰旁邊猛按當防蚊液噴。富豪生活對他們
來說顯然太過吃力,即使不提品味,光是食衣住行育樂就叫他們難以適應,
連我坐在底下都看得渾身發癢,過敏異常。
  在電影裡,所謂曖昧高手,就是每天一杯拿鐵跟溫馨小紙條;所謂嘴砲
喇妹,則是在紙上畫隻小豬讓對方大翻白眼。都會男女的生活在導演眼中實
在太過寂寞,空虛非常,只要一點點關懷,就足以使人墜入情網。
  但在此同時,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我們也心知肚明:這種每天一杯拿鐵
外加小紙條的手法,其實就跟每天在女宿底下排隊送宵夜沒兩樣;刻意放下
工作開車載同事出去,則與特地翹課去送意中人搭車,企圖以溫馨接送情博
得對方好感的大學生相差無幾;在紙上畫小豬裝傻想表現自己很幽默的層次,
則跟小學生故意拉女生辮子引起對方注意的作法同等級。明明是想營造情場
高手的形象,或表現日常生活的小情調,但導演所能想出的調情方式,其技
巧之拙劣,手段之幼稚,層次之低落,卻足以喚起所有曾連送了三個月宵夜,
最終只換得一句「我只把你當普通朋友」,自此深切明白宵夜攻勢三小根本
一點屁用都沒有的成年人的心靈創傷,讓我們這些早已青春不再,卻也曾用
過這些爛招的觀眾們忍不住面有慚色,羞愧難當,在座位上淚流滿面,黯然
神傷。
  而在電影裡,所謂的政商勾結,就是圍標投資必找議員喬事,一言不和
就能立刻黑吃黑;所謂的競選黑幕,就是遇到狀況直接掏錢,迅速打發掉所
有可能對自己不利的新聞。在導演心中,這個社會就是人命本賤,金錢至上,
好好的一個人,只要碰到鈔票,就會立刻拋開理性,徹底瘋狂。建立在利益
上的情誼就是如此脆弱,即使只是一次價錢談不攏,都得馬上翻臉不認,買
兇殺人。
  可在此同時,做為已經看過太多政治新聞及花邊醜聞的台灣人,我們其
實非常清楚:比起請沒什麼交情的議員綁標喬事,喬一喬還跟你吵分潤,還
不如一開始就找親戚甚至自己直接出馬競選,再把標案轉到手下的空頭公司,
從此以後裁判球證都是我的人,看你們怎麼跟我爭;想把車禍消息壓掉,那
就直接打通電話找警察過來趕人,根本不用蠢到自己主動下車露面談價錢,
明擺著是要給人拍照錄音放上Youtube; 真要搞掉競爭對手或眼中釘,比起
直接把對方打昏做成消波塊這種老套的買兇殺人,還不如去搜集甚至製造對
方的醜聞,再買通網軍上FB爆料宣傳抹黑發文,以倫常道德之名,行社會抹
殺之實,來個資訊時代的借刀殺人;都在搞黑心標案了,哪還可能考慮什麼
工程品質工安意外,而更應該依照台灣傳統民間習俗標準流程,得標以後只
蓋個空殼,接著永遠不要實際投入使用,讓蚊子館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一
間蓋完再一間,一棟蓋完又一棟,若有民眾出聲抗議要求改建還更好,方便
我們直接順應民意,來個重新招標,再撈一票。看來導演似乎對近年來的政
治新聞不大清楚,再不就是他雖然清楚,卻毫不在乎,反正對他來說,只要
他的政治敏感度能使自己的內心小警總運作良好,把原本想拍《台灣物語》
的野心自我審查限縮成《台北物語》,就能令他滿懷雄心壯志,認為光靠這
部電影就足以使他揚名立萬,進軍中國

  ──這些空洞的控訴,不正是我們在青少年時期,曾對社會抱持的憤怒嗎?
  ──這些膚淺的認知,不正是我們在學生時代裡,曾對世界抱有的想像嗎?
  說到這裡,這部電影之所以要拍得如此奇葩,其背後用意已經很明顯了。
因為比起述說各種人生大道理或添加聲光刺激,導演他其實是想另闢蹊徑,
企圖透過模擬學生作品或新手電影的粗糙感,讓我們回憶起自己青少年時期
的稚拙跟無知,回想起自己當年中二期時,那種明明什麼都不懂,卻還老是
自視甚高,孤芳自賞,裝模作樣又自以為是的樣子。
  說得更明白一點,導演他其實是故意把這部片拍得這麼爛,這麼糟,這
麼意義不明,這麼像學生作品的。甚至可以說:連我們對這部電影的反應,
也全都在導演的掌握之中,是他刻意製造的效果,是他真正想傳達的意義啊!
  所以,在整部電影裡,我們總能看見無法對焦微微晃動的鏡頭、明暗方
向皆不到位的燈光、既沒品味又沒日常感的服裝造型,連孫英約會時戴的項
鍊都要前後不連戲:明明剛才戴的還是條白色串珠短項鍊,下一幕就轉成流
蘇亮片長項鍊。
  這是因為:在沒有太多拍攝經驗的新手眼中,場記通常是個非常多餘又
無趣的職位,要做的事也繁雜囉嗦又瑣碎,大部份新手甚至不認為需要找人
負責這個職位,以為只要交給演員跟導演的超人記憶力就一切ok. 包括前面
所提及的晃動畫面、沒有對焦的鏡頭、斷斷續續忽大忽小還會被環境音干擾
的收音,這些細微瑣碎又無處不在的低級失誤,正是初次接觸電影拍攝,胸
懷大志卻又眼高手低的新手作品中的常見特徵。
  所以,當林秋紅被告知自己得了血癌時,雖然她拿到的根本就是張X光片,
但她依舊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對,對眼前醫生的專業沒有半分懷疑。
  這是因為:儘管那些正值中二期的少年少女們,他們的內心總是千瘡百
孔,擁抱著破碎的受傷靈魂,鎮日無病呻吟,風花雪月,長吁短嘆,悲秋傷
春,但在此同時,他們的肉體也孔武有力,百毒不侵,臉蛋膚質吹彈可破,
柔細滑嫩,新陳代謝好到不只能在吃到飽餐廳裡連嗑30盤五花肉,臨走前還
能再去冰淇淋櫃多挖個兩球;打起電動來連熬三個晚上是稀鬆平常,打完外
出買早餐前還能跟朋友約好晚上打球記得到場。對這些身強體壯,方值人生
中精力最旺盛時期的少年少女而言,成年人那種膚色暗沉,腰酸背痛,吃塊
雞排就會重半公斤,一過晚上11點就開始打瞌睡,每年都得去做健康檢查,
努力避免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肝臟硬化坐骨神經痛胃食道逆流心血管疾病
的悲慘生活實在離他們太過遙遠,遠到他們根本無法想像,當然也對檢驗報
告實際長什麼樣子毫無印象。
  所以,Tony撩妹的手段明明糟到不行,講起話還不知所云到根本聊不下
去,但對劇中人物而言,他的一舉一動卻是如此迷人如此帥氣,風流倜儻處
處留情。
  這是因為:對還在摸索如何發展人際關係的青少年來說,他們唯一能想
像出來的撩妹方式就只有獻殷勤,滿心以為光靠幹話就能吸引女生注意。在
他們看來,這兩招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而若兩者皆備卻依舊不成,那問題
肯定是出在自己沒有Tony那張臉,絕不是因為這種追求方式根本沒考慮到職
場上的微妙人際關係,弄得對方不收很尷尬,收下更尷尬,硬著頭皮道謝的
同時還會在心裡腹誹「靠北喔我是有丈夫的人,接著還要拼主任,你天天送
咖啡約晚餐陪下班的小動作這麼多,到底是想自己把我搞掉卡位,還是已經
跟隔壁部門跟我競爭的王醫生串通好,等著收集證據背後放黑函讓我無法升
等不成?」也絕不是因為這種講話方式根本內容空泛荒謬愚蠢,答非所問成
天跳針,顯然腦袋空空缺乏邏輯,光跟你講話就尬聊到不行,更別提要跟你
認真交往約會談情──哼,就說女人很膚淺,我都這麼努力了,搞半天還不
是只看張臉!
  所以,林秋紅光是去買杯咖啡都會無聊到拼命觀察旁邊的路人,觀察還
不夠甚至還主動自報身家,對著素不相識的客人滔滔不絕,大發議論,顯然
對自己的人生故事得意非常,認為全世界都該分享她的悲傷。
  這是因為:對那些心中總積鬱著無數想法的青春期少年少女而言,他們
總認為自己短短十四、五年的人生已經太過精采太過漫長,足以贏過幾千年
來世上所有人的生命故事;而他們對社會跟世間的見解也如此精闢如此獨到,
即使是素不相識的路人,也必定會在聽個兩句話後就忍不住拍手叫好,而不
是筆電一合皮包一提就離開位置迅速走人,或是直接招手請店長幫忙報警趕人。
  所以,電影中時不時穿插有諸如「打電話到銀行查帳」、「互相確認正
確時間」、「真的假的假的真的」對話等,許多意義不明的劇情。
  這是因為:在中二期的少年少女眼中看來,世界就是如此空虛,如此荒
謬,所有用以維持社會正常運作的必要手續與細節,全都是印證生命空洞本
質的實質證據。清查信用卡帳單的鏡頭,諷刺的是成年人追逐金錢的嘴臉;
互相對時的橋段,是對被時間綁架的整個社會的嘲笑;「真的假的假的真的」
之反覆詰問,則是對這個已經被各種行政手續、工作進度、會議流程、世俗
禮儀等既定框架給侷限,卻又從沒做出一點成績來的世界的最大嘲諷。
  而以現實來說,雖然導演本人早已年過花甲,但在這部片裡,他卻仍把
中二期那種矯揉造作、憤世嫉俗又不食人間煙火的心態掌握得絲絲入扣,透
徹萬分;身為資深影評兼電影人,卻能將新手初次拍攝電影時,可能出現的
各種低級錯誤跟問題模擬得如此逼真,入木三分。
  這種令人難以想像的反差,反而更添增了《台北物語》這部電影的錯置
與迷亂魅力,當然也在上映之時帶來了極大的話題性。
  而事實上,這種以假亂真,以真擬假,橫跨真實與虛假的倒錯手法,其
實正是《台北物語》整部片的核心概念。而那隻從上映以來,便在所有觀眾
間口耳相傳,被討論得沸沸揚揚的神奇大麥町狗,則正是這個核心概念的最
佳明證。
  相信曾看過這部片的觀眾都知道:在電影剛開始,郭心純──也就是與
議員有外遇關係的公關公司職員──躺在沙發上時,抱著的還是隻真的博美
狗。但後來這隻博美狗便沒再出場,取而代之的是那隻存在感巨大無比,不
只演員時不時就要去摸摸牠的頭,連電影海報上都佔有一席之地的陶瓷大麥
町狗。
  明明是真狗,卻不知何時被偽物所取代。明明是假狗,卻比真狗更具有存在感。
  不是中二,卻也是中二。不是新手,卻也是新手。不是在拍爛片,卻也是在拍爛片。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亦真亦假,若虛若實。何需言假?何需言真?
孰能言假?孰能言真?
  沒錯,在看《台北物語》時,我們是會大笑。因為這部片中有太多不合
常理的劇情,有太多矯揉造作的台詞,有太多荒謬空洞的片段,有太多無知
錯誤的編排。
  然而換個角度想想:當我們被片中演員的生澀演技跟拙劣台詞給逗笑,
或對他們荒謬的言行舉止深感不可置信時,這些反應,不正和我們與三五好
友坐在一起閒聊,對彼此年輕時代的蠢事哈哈大笑,大嘆「當年怎麼會那麼
傻」的景況一模一樣嗎?
  當我坐在電影院裡時,從頭到尾,我的內心都充滿感慨。因為這部片子
裡談論的議題簡直包羅萬象,有男女情愛,有政治黑幕,有醫療疏失,還有
人生百態;然而在此同時,它所呈現的世界觀跟社會樣態又如此可笑,如此
幼稚,如此缺乏常識,如此脫離現實。
  也正因如此,當看著這部電影時,我才忍不住回憶起自己青少年時期的
懵懂無知:對每件事都看不爽,對所有人都有意見。明明覺得整個社會就是
漆黑一片,成天想拿顆炸彈炸毀全世界,到頭來卻連當面頂撞師長都不太敢,
對父母所能做出的最大反抗是不去補習班;明明不想跟世界同流合污,認為
每個大人都好骯髒,活到二十歲就要立刻去跳樓自殺,結果轉眼一晃,我不
只早已平安活過了二十歲,現在還開始跟所有骯髒的大人一樣,成天煩惱工
時過長薪水太少房價過高市區車位超難找。
  我從沒想過:自己居然能在遠離那段年少輕狂的歲月後,再次體驗到當
年的中二精神。
  我也從來沒想過:居然有人能如此無畏地把那些對現實社會的膚淺認知,
以及對整個世界的拙劣想像給實際拍攝出來,還大膽放到電影院裡要其他人
花錢買票觀賞。
  在人生中,除了憤世嫉俗卻脫離現實,滿腔熱血又腦衝無知的中二時期
以外,我們還有什麼時候敢說出這些台詞,寫出這種劇本,拍出這種電影,
幹出這種蠢事?
  而又有多少人,能在脫離了那個懵懂無知的青少年時期,實際進入社會
後,依舊持續保持當時的年輕心態,繼續不問世事不明事理,不食人間煙火
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那是我永遠逝去的青春年華。那是我再難回首的純真過往。
  我為導演熱烈鼓掌。我為這部片熱淚盈眶。
  也因此,儘管我自知文筆拙劣不堪,寫文速度更是無比遲緩,但我依舊
想盡力為《台北物語》這部題材平凡卻表現非凡,徹底解構電影表現手法與
既定框架,將觀眾本身也納入劇情格局的神奇電影,認真寫出一篇完整影評。
  甚至,為表誠心,我還刻意把這篇文章寫得比平日更加艱澀難解,抝口
繞舌,矯揉造作,華麗繁複,就為了讓自己能更貼近《台北物語》裡頭那種
無病呻吟,裝模作樣,「有說等於沒說,沒說也算有說,總之說者恆說,懂
者恆懂,真懂不必問,問了也不爽跟你說」的中二境界,以示我對這部電影
及導演乃至整個拍攝劇組的敬意。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打從一開始便明言:《台北物語》絕不「只」是一
部爛片。因為它確實寓意深遠,確實結構巧妙,因為看著它,就使我們憶起
自己過去年少無知的蠢樣,還有那份彷彿正獨自對抗整個世界的高傲。
  而坐在電影院裡,已經長大的我們只是淡然一笑,並在影片結束後走出
電影院,繼續抬頭挺胸,鼓起勇氣,笑容滿面地邁向下一個明天。
  《台北物語》。如此特出,如此異類,別具一格,又爛出新品味。
  我對《台北物語》滿懷感佩,正如《台北物語》一樣地台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