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愛之船:台灣

作者: jygiant0330 (小禎)   2019-05-27 23:14:15
雷文防雷資訊頁
~*-*~*-*~*-*~*-*~*-*~*-*~*-*~*-*~*-*~*-*~*-*~*-*~
1.影片名稱 : 《Love Boat:Taiwan 愛之船:台灣》
2.觀影時間 : 5/26 (日) 19:20
3.觀影地點 : 真善美
4.觀影方式 :
§其他防雷說明(非必要) : n刷等其他說明請於此區說明....可留空
~*-*~*-*~*-*~*-*~*-*~*-*~*-*~*-*~*-*~*-*~*-*~*-*~
此區為發文防雷頁
可選擇性提供上列 1~4 資訊 或不提供亦可
觀影心得於分隔線下方發布即可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2002年開始的「城市遊牧影展」是台灣最大的「獨立」電影節,也就是部分人覺得怪、部
分人認為酷的影展。不斷探索與追蹤當代藝術、科技、環境、性別、人權與音樂等各種面
向,「城市遊牧影展」期待能突破領域疆界、串聯不同思維,以促成各種新興思潮、社會
運動、人類現況與文化社群之間的相互對話。邁入第18個年頭,2019年的「城市遊牧影展
」選擇了《愛之船:台灣》作為閉幕片,除了紀錄「愛之船」計畫超過半個世紀以來的變
遷,也側寫台灣與中國間族群認同的改變。
1960年代,許多華人移民海外,生兒育女後,希望子女也能學會中文。1967年國民黨政府
透過救國團舉辦「海外青年暑期返國研習團」,原本是具政治意味的中文暑期班,卻誤打
誤撞成為海外華僑情竇初開,認識另一半的好所在,也成了海外父母為子女牽紅線的媒介
,所以有了「愛之船」的暱稱。雖然研習團有政治因素,但海外年輕人根本不在乎活動是
否在文化層面上傾向「中華民國」;「愛之船」經過長年的經營,不但讓廣大海外華人產
生共鳴,也讓他們在精神情感面上挺台灣。
身為1982年的學員,導演起心動念拍攝這部紀錄片的原因是為這段美好回憶留下紀念,同
時訪問不同時期參與計畫的學員們,這段經歷對他們的人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不過,導
演並非一味地歌功頌德,盡說「愛之船」的好話,她也忠實呈現了計畫當中較為不適當的
一面。不論是營隊成員翻牆玩樂、喝醉鬧事與性氾濫,或是片中唯一對「愛之船」保有負
面印象,控訴其他學員淫亂,甚至兩週就退出計畫的學員,都納入了電影當中。
除了文化體驗之外,「愛之船」的學員們所獲得最難能可貴的便是「友誼」了。現代網路
發達,活動結束後彼此互留連絡方式,比起戒嚴時期的學員容易多了,但即便如此,由於
導演拍攝紀錄片而再度牽線的學員們想必也不少,而電影當中所呈現營期間並未來電的兩
位學員,居然能夠在多年後重逢,如此緣分再難得也不過了。尤其片中其中一位受訪者JJ
,也出現在「遊牧影展」閉幕片現場,另外也有很多曾經參與過計畫的學員都出席,眾人
映後還一同於背板前拍照,儼然同學會,這份友誼絕對是「愛之船」送給學員們最珍貴的
禮物。
許多學員在訪問中都分享到,當年參加計畫的自己正處於「身分認同」的困境。被台灣人
或中國人當作外國人,但在美國、法國、比利時仍舊格格不入,這群青春期的孩子面對在
自己身上流淌著的多文化,被稱為香蕉的他們,有迷惘,也有困惑。但上了「愛之船」,
發現原來大家都一樣,有史以來第一次,感覺自己完完全全地被接納與融入。就像前行政
院長劉兆玄的姪子劉柏川著書「偶然生為亞裔人」裡所提到「究竟是什麼,凝聚海外幾百
萬華人的心?是他們的華人本質。華人本質又是什麼?就是凝聚所有華人的東西。」這些
問題的答案其實沒有人知道,但海外華人第一代經常會如此要求子女,不僅在無形中對他
們造成負擔,也使得他們在尋找「身分認同」時更有障礙。但是,《愛之船:台灣》這項
計畫讓學員真切認識自己的文化,也以他們自己的方式探索並愛上這從未丟失的一部份自
己。
當然,台灣的政黨發展與政治局勢是這段歷史當中無可避免的一環。「愛之船」走過戒嚴
、改革開放、社會運動與黨禁開放等見證台灣民主進程的事件,參與的學員們也從認同國
民黨所稱將會「反攻大陸」的「中國人」,慢慢轉變為認知自己為「華人」,並在今日支
持「台灣」的概念。對這群學員來說,他們並不在乎政治意義上的「國名」,而是自己真
正歸屬的土地與文化。可是,導演並沒有迴避這段歷史,反而將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解
除戒嚴、政黨輪替等事件對計畫的影響,以及與「愛之船」發展之間的關係,以動畫與圖
表的方式呈現出來。尤其其中一位學員親自現身說法分享,當年自己參與計畫時曾看過稱
為「民主進步黨」的抗爭人士上街,當時輔導員告訴他們那是會引起社會紛亂的行為,但
如今海外的她回頭看,原來自己見證了台灣的民主發展。
最後,一定要提到最為感人的「種下種子」。不管是買了一把扇子後從此穿著打扮都改變
了的JJ、登上「愛之船」使他後來到台灣來做生意的Pierre,或是回美國後興奮與媽媽分
享自己愛上了台灣,讓媽媽不知所措的年輕世代,以及決定拍攝《愛之船:台灣》紀錄片
的導演自己,這個原先具有政治意涵的計畫,因著派對與友誼,終究還是在這群青年學子
的腦海中種下了種子。別說尋根如此沉重,光是深刻認識到世界各地都有著與自己相同,
為著身分認同而辛苦掙扎著的朋友們,就是對這群孩子最大的震撼了。
《愛之船:台灣》以非常活潑且幽默的口吻講述這段與政局發展有關的「愛之船」歷史,
除了記錄導演與其他學員那曾經的六週、四週或三週的美好回憶之外,也為「海外華人」
的身分認同下了註解,而在計畫改版後繼續施行的現在,相信更多的海外華人也能透過「
愛之船」活動找到定義自己的目標與屬於自己的「身分認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