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小小的大世界—芬妮與亞歷山大

作者: ueiwei (盲羊)   2018-08-08 11:05:38
大約是在金馬奇幻影展的時候看到「柏格曼百年紀念影展」消息(有點不太確定,但印象
中是那時看到什麼廣告得知的),非常期待,卻又頗擔心暑假會忙碌到沒有時間看。片單
出來之後,便請資深柏格曼迷的老師圈選推薦幾部。老師圈選出「必看」的三部是《第七
封印》、《處女之泉》、《芬妮與亞歷山大》,有時間應該要看的是《哭泣與耳語》、《
秋光奏鳴曲》、《野草莓》。雖然很想要全看,可八月時間變數太大,最終還是決定試個
水溫(?),先買了列為「必看」的三部。
第一部是1957年柏格曼的重要作品《第七封印》。與死神下棋的騎士、黑死病肆虐的時代
、神秘又充滿戲劇效果的畫面加上對真理和生命的思辯,真的是令人敬仰的作品,只是對
我個人來說,《第七封印》還是有些像戲劇,看的時候整個思緒都在電影外面,一邊看著
劇中角色、場景和對白,一邊思考而沒有太多移情,因此不能說是投入,也談不上有愛。
第二部柏格曼的封刀之作《芬妮與亞歷山大》則給我全然不同的感覺。從一開場亞歷山大
在房子裡穿梭跑動到整個聖誕夜結束,萬花筒一般的場景和人物,很快就令我著迷。
三個小時的電影,有家庭關係、婚姻場景、無常生命、老年憂愁與喜樂等各式各樣的主題
,卻是從一個小男孩亞歷山大的小世界發展出來。豐厚飽滿的故事,不單是深邃的回憶,
也把人生種種景況都包納進去。即便所拍攝的時代是二十世紀初,整個生活狀態全然不同
的我們,仍可以將自己(或身邊人)投射到這電影角色之中。而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看這部
片,應該有共鳴的部分也會大不相同(想收DVD啊啊)。
看完覺得最有趣的是這部電影叫《芬妮與亞歷山大》,但芬妮的角色其實很弱,那整個世
界都是亞歷山大的世界。芬妮一直都與亞歷山大同在,作為兄妹的命運和處境一致,幾個
重要時刻,她也看著、聽著、感受著,只是就是靜靜地,不像亞歷山大的敏感和激烈。特
別是面對全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兩個父親角色(亞歷山大的生父與主教繼父)的部分。生
父忽然重病離去的時刻,亞歷山大崩潰逃避,不願直視即將離世的父親,芬妮卻乖巧地伴
在父親身邊。再則是主教繼父因亞歷山大說謊勃然大怒的時候,亞歷山大從寧死不屈到違
心求饒的過程,芬妮在一旁看著,心理的恐懼大約不少於亞歷山大,但就只是看著。芬妮
像是亞歷山大對照組,將亞歷山大的性格及他對世界變動的抗拒更加強化,讓觀眾無法不
感覺到(或許觀眾有點像芬妮?)。
大概因為這樣的安排,讓我覺得《芬妮與亞歷山大》格外真實且貼近人心,完全是我心目
中電影的樣子(相對來說,《第七封印》給找更劇場的感覺)—滿滿的日常,平實而深刻

當然,我知道(看過的人都知道)《芬妮與亞歷山大》並不是「完全寫實」的電影,只是
它的幻想與創作、象徵與意義在故事中出現得太美好,讓人相信在那個世界裡「真實」就
是如此。
電影裡主教繼父與亞歷山大兩次談論「謊言」,第一次主角順了主教的意思、答出主教期
待的回答,而第二次說出了自己真實的想法(雖然後來還是認錯,但認錯才是假的吧)。
對亞歷山大來說,謊言大概像是一種創作,騙得別人相信就成功的創作。在主教眼中這是
一種罪,因為謊言不是真理、謊言使人受傷,因此說謊者應當接受懲罰。可電影裡幻想的
謊言卻變成真實,芬妮、亞歷山大和他們的媽媽成功地逃離主角的掌控,回到愛他們、接
納他們的那個原生的家。只是主教像是亞歷山大的父親一樣,成為一個鬼魂,永遠跟著他
。這是創作,充滿幻想(與幻影),卻可能得以道出更多的真實(比如內心的真實,非透
過創作/謊言不能被表達)。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亞歷山大看他的世界,如此恐怖、充滿未知和疑惑。我們看亞歷山
大的世界,看到他這個小世界包含了整個大世界的問題。如此真實,如此迷人。
#預售票160看這片太值得了
#單出DVD一定要收
#可以討論的東西真的是多到炸
#因為能力有限只能寫到這裡
***
這裡是我的樂園:
http://tzuyang1222.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html
FB:
https://www.facebook.com/ueiwei/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