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日常對話》:用二十年說好一句疼惜的話

作者: NEKObus (我美好的記憶就是我的神)   2017-04-28 21:07:59
《日常對話》:用二十年說好一句疼惜的話
http://www.biosmonthly.com/columnist_topic/8764
看完第二次的《日常對話》,覺得能夠理解為什麼導演黃惠偵更喜歡長片版
的標題,說它更適合也更接近當初拍片的初衷了。也許關鍵不只在把焦點從人物
(我和我的T媽媽)移動到「對話」上,也不只因為這二十年的拍攝計畫源自想
記錄一個家的日常;而是那場後段的餐桌戲,恰恰說明了「日常」這個概念的弔
詭。或者說,是「家人關係」的艱難。
因為最貼近的,其實壓迫感最大。明明應該要最稀鬆平常的,卻最難說出口,
最難問到答案。
而捕捉這個艱難,是《日常對話》的可貴和勇敢。或根本應該說:是最讓人
震撼和啞然之處。在雀雀的這篇專訪裡,導演提到她不考慮把這故事拍成劇情片,
因為就算拍得再好,觀眾也很難完全相信。我想確實是如此。片中所揭露的家庭
樣貌,階層處境,時代的侷限和愛與恨的曖昧並行、難解,都因為是真,才有了
不待多說的力量。而這樣一部有著前世(短片)與今生(長片)的紀錄片,先後
在 NHK、金穗獎、金馬影展播映,再來到如今終於上院線,不只拍攝行為本身充
滿戲劇性,面世之後更帶入了創作者/被紀錄者/觀眾/公共思考的多重互動,
而根本成為創作的一部分了。
於是站在現在,既然片子本身已經被討論得差不多了,作為在最後一波浪頭
上觀看的觀眾,我想談的是稍微「事後」的觀察。據導演在映後所說,我們知道
《日常對話》做到這種程度的自我揭露,不只是為了對觀眾說個故事,還要透過
「說」的過程去撼動——甚至是修補——紀錄者(我)和被紀錄者(我的T媽媽)
的親情關係。
這讓我想到從電影開始。從聽到導演的閩南語旁白,我就在思考:她這裡的
語言選擇,是為了紀錄片本身的美學嗎?或純粹是因為她比較善於用閩南語「訴
說」?但我聽了一陣子,其實感覺她的語調偏穩而平靜,比起說書,更像在自白。
映後座談使用國語犀利又流暢的她,在片中彷彿是把自己「抽離」當下,放到童
年的女兒視角(或語氣)去敘述,既是原初的自我,又不那麼直觀。這層層的選
擇讓我非常感興趣,也非常好奇。
但後來某一瞬間,我突然懂了。其實沒有這麼複雜的語境或語言政治的思考,
純粹就只是:唯有用閩南語,她真正的觀眾——她的媽媽,才聽得懂呀!
而第二次看也確認了我自己的觀察:片中對於導演的媽媽在年輕時代所受到
的壓抑的描寫,比較不是來自性傾向的弱勢(當她說出自己交過十幾個女朋友,
廳內瀰漫著一片驚嘆聲,且有很多明顯是男性觀眾),而是身為女性本身的性別
弱勢。從對長輩的訪談裡,可以看到在那個年代、那樣的階級環境中,不只是「
女人長大就是要嫁人」、「嫁了就嫁了(即使嫁到一個爛人),不然怎麼辦?」
還幾乎多數的女性長輩都說到會「被打」,可見家暴的存在不是個被隱去的惡,
而根本是那個時代對婚姻/兩性互動的典型想像。
再回到前面說的:黃惠偵拍這部片,給觀眾看是其三,讓自己了確人生一大
心願是其二,作為一種家書、拍給她的母親看,才是其一。豐富的層次,超越了
主題相近的《莎拉波莉:家庭詩篇》(Stories We Tell/2013金馬影展)和《
白色謊言》(Little White Lie/2015 CNEX 紀錄片影展)。
映後座談時,有人問起這樣的做法——把一家私事攤在陽光下,邀請大眾的
目光來一起凝視母親,給予後者某種壓力(?),並希望這能夠帶來和解……等
等,真的妥當嗎?對此,導演說她已經先試過所有可以想像的方法:口說,寫長
信,但媽媽都沒有任何回應,「完全石沈大海」。於是她才想到攝影機的介入,
也許是最後的機會。「我只知道我不能什麼都不做,如果不做,什麼都不會改變。」
這樣的宣稱,在聽的當下讓我有一點疑惑。一來,攝影機理當讓人更警戒;
二來攝影機也就是「拍」而已,如何能帶來改變?後來我才想到,導演所指的不
是在攝影機拍的當下,而是完成了電影之後,在影廳裡媽媽一定得「看完」,不
能中途離席,這變成有一套完整敘事的、終極的書信了。
恰好,最近在幾個對學生演講的場合,我都說到了電視與電影的不同。電影
不會被切碎,觀眾篤定會「從頭看到尾」。或許在電影院中,那股近乎儀式性的
「看電影」氣氛,真的幫了導演一把,讓媽媽終於把訊息讀了進去。
但那位觀眾的提問,畢竟問出了不只是我的疑惑,更是疑慮:這樣「公諸於
世」的方式不會有負面的副作用嗎?沒想到導演說:目前為止兩次看完,媽媽心
情都超好的,而且雖然沒有多說什麼,回家卻一直煮菜給她吃。所以她的判斷是
這真的達到某種修補及和解的效用了。「更何況,連最難說出口的話都說了,還
有什麼不能克服的呢?」
這讓我想到片中,導演媽媽面對尖銳的問題,雖然有明顯難以招架的時候,
但是在講到自己的「另一面」時,又一再冒出得意的神色。足見我們眼中的「被
暴露」,也許對她而言是「被看見」、「被注目」。「對他們那一輩來說,能上
電視就是很驕傲的。」
加上,導演是抱持著善意,抱著對和解的期待在拍這部片,她用了將近二十
年的人生(電影第一個鏡頭,媽媽手上的還是貝殼機!)讓媽媽根本習慣了攝影
機的存在,卸下她的警戒與不安,再用對著全世界大喊的音量,對媽媽說出「我
愛妳」。這其中不只有心疼和詢問:「為什麼妳都不對我們說、不回應我們?」
還有那段剪成了整整十分鐘、實際上僵持了兩三個小時的餐桌戲上,巨大的同理:
「我要妳知道,那不是妳的錯」。黃惠偵要表達的是:我明白的,而且我願意原
諒妳(的懦弱)。
這樣的心意真的動人。甚且別忘了:這也是導演的自我暴露;不只是和解之
路,還是療傷之途。她需要的勇氣沒有比較少。要跨越那個「日常」的門檻,她
同樣是花了將近二十年啊!
回想電影的第二幕,是導演與女兒的相處,最後收尾也收在女兒和外婆的童
言童語上。《日常對話》是一部難評的電影,因為它根本不是戲而是人生,而人
生的力量比電影大多了。有誰敢說我們真的懂,真的能夠掌握?
但話又說回來,這電影回頭修補了人生,所以面對一部可能比人生還大的電
影,我們只能盡量地談,盡量去思考,試著從中學習,學習理解也學習勇氣。《
日常對話》以及黃惠偵導演,讓我看到了勇敢與元氣,在這樣的電影面前我只能
當個觀眾,當個學生,而不是影評。
作者: joey0602 (joey)   2017-04-28 21:30:00
大推日常對話現在超想看短版!
作者: Leaflock (民雄鳳梨田切讓)   2017-04-28 22:33:00
最近金穗巡迴有機會看得到哦 可以找找中正大學明天有要放映的樣子
作者: joey0602 (joey)   2017-04-28 23:01:00
Lea大,不是在華山三月結束了QQ
作者: Leaflock (民雄鳳梨田切讓)   2017-04-28 23:08:00
沒有哦 金穗是巡迴全台灣的 最近到嘉義台南的樣子
作者: joey0602 (joey)   2017-04-28 23:12:00
應該是台北結束了…可惜當時不知道華山有上
作者: NEKObus (我美好的記憶就是我的神)   2017-04-28 23:20:00
金穗的全國巡迴表在這裡 https://goo.gl/FHQtzb不過目前看來確實是只剩5/7在嘉義有最後一場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