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52hz&海邊的曼徹斯特

作者: BlueCentry (等一個縫隙……)   2017-01-29 23:11:44
同個檔期上映的兩部電影,正因為兩者的差異太大,更適合並列在一起,
突顯對電影單一價值判斷的荒謬性。
一直以為魏導在<KANO>之後會著手拍攝<倒風內海三部曲>,
天曉得竟然又出現了一部音樂愛情喜劇,
52hz指的是一隻發聲頻率特別高的鯨魚;
同是鯨魚、同在海中,彼此的聲音高低不同,孤單而無法溝通;
如同你我,同是人類,同在城市中,彼此的樓層高低不同,寂寞而沒有同伴。
故事中的母題,也是第一組對照,就是鯨魚與貓咪。
因為孤單,所以每個人都迫切地渴求愛,聽起來合乎邏輯,
但或許是為了「緊扣」住這個命題,台詞裡三句離不開愛字,
有對象的,眼中只有另一半;沒有對象的,生命中除了找到自己的伴侶之外別無他物,
如果不說這群人是人類,而是在看動物星球,那有點像螳螂,
或者像蔣介石說的「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所以電影的兩個小時像是在宣教,信仰的唯一教條就是愛情。
看到這邊,也許你嘴邊就快要吐出「爛片」的結論了;但別急,仔細想想,
<變形金剛>、<惡靈古堡>、<驚聲尖叫>、<即刻救援>等等鉅作有任何深刻的劇情嗎?
如果期待要看劇情片,那麼52hz絕對不是你該列入考量的,
但以傳統的音樂喜劇片而言,52hz仍然有許多亮點。
音樂喜劇傳統上就是劇情薄弱的一種類型片,流行於50年代,
它一直不被嚴肅地看待,普遍地被當作娛樂作品來欣賞,
直到後來許多了不起的大師證明了歌舞劇也可以很有深度,才將「喜劇」一詞拿掉。
值得一題的是,喜劇本來也是不被重視的,
是卓別林等大師的傑作出現之後才讓評論家閉了嘴。
因此,與其說52hz空洞,毋寧說他不過是回歸了音樂喜劇的傳統;
放在過年及情人節檔期的國片,本質上就暗示了他是賀歲片,
以賀歲片的標準來看,我甚至認為52hz為賀歲片開創了新的格局,
在以豬哥亮等無限迴圈試圖刻板化貶抑本土語言、本土形象等
讓人連提都不願意提的作品之中,走出了一條清爽且耳目一新的路。
片中17首音樂皆原創曲,歌詞與電影共生,這樣的嘗試在台灣算是創舉;
有好幾幕的處理讓人驚豔,像是米非在摩托車陣中的一曲,
其調度與鏡位安排非常優異,將摩托車大軍給人的壓迫感映射於現實對夢想的侵蝕,
與在芸芸眾生中的微不足道,
這樣的譬喻全世界可能只有台灣和泰國等國家能夠想像得出來;
在愛情的各種組合中包含了同性婚姻各種的可能性,
所有的情侶中唯一有小孩的一組就是女同性戀,
這樣的設計有膽識,而且竟然切合於時事,這些都是讓人拍案叫絕之處。
但即便是以喜劇歌舞的標準來看,仍然有許多部分必需要提出來鞭笞一番。
最大的問題就是音樂太滿,結尾的表單列出了17首歌,
以一首歌4分鐘來計算,整部電影110分鐘,有68分鐘在唱歌。
這樣的做法嚴重壓縮了劇情推展及情緒蘊釀的可能性,
因此,在觀賞這部電影的中間段落時會有種想大叫逃跑的感覺,
那與看藝術片「悶」的感覺不一樣,而是被塞太滿想吐的感覺。
同樣致命的另一個缺點是,17首歌每一首都不一樣,
中間沒有主旋律貫串,也沒有任何一首歌強烈地具有「個性」而能成為主題曲。
觀影完的隔天我幾乎全部忘光,唯一唱得出來的是「do mi 沒有so」,
這點非常要不得,就以同類型的lalaland來說,
他的主旋律以各種變奏、爵士出現在各個同落,使得電影具有整體感;
52hz 則是每一首歌都不錯,沒有哪一首特別好也沒有哪一首特別差,
最後的結果就是每一首都很普通。
but,人生中最重要的but,
當我看完電影後隔兩天在youtube上搜尋各首52hz的歌來聽,光聽,沒有畫面,
卻覺得大部分的歌都好棒,好好聽,__打時下的流行歌。
這突顯出第三個弱點,其實歌曲本身很棒,但畫面與劇情的配合上並不夠好;
不想看電影的,至少可以上youtube聽聽歌,尤其小球唱十年,還滿讓人心醉的。
文章這麼長,你也許迫不及待只想問結論 — 到底好不好看?這問題很難,
就像你問我今天晚上要吃滷肉飯還是要吃青醬燉飯?一切看心情;沒有標準答案。
但我可以保證,若能夠以「不抱期待、不受傷害」,
以賀歲片「無腦、要能讓我笑、要有圓滿結局」這樣的心態進戲院,
trust me,你不會失望的。
——————————-分隔線——————————————
海邊的曼徹斯特,雖然早有是藝術片的期待,但因為是麥特戴蒙監製,
總覺得仍不脫好萊塢的把戲;
結果卻評估錯誤,本片非常非常非常地悶;
好看沒錯,但絕對不比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好到哪裡去,
如果因為是外國片就有「快說讚,不然人家以為我們看不懂」的心態
而不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那這部片對大多數只想看爽片的人來說必然會踩雷。
如果你昨晚熬夜,別看;
如果你腦袋裡已經裝了很多東西,別看;
如果你覺得<一代宗師>葉問和宮二的感情太隱晦,
別人寫的你又覺得是腦補bull shit,別看;
如果你對劇情片的想像是有完整的對話與故事鋪陳,別看。
列出許多別看的理由不是要將之歸為爛片,相反地,海邊的曼徹斯特很棒,
只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住海邊。
一般來說,對海邊的曼徹斯特的論述不外乎是親情,
以及男主角如何精準地演出「形如槁木」的讚嘆。
然而,我看到的是西方基督宗教常見的母題 — 罪。
罪是一個東方文化很不熟悉的主題,像種族、人權、納粹一樣;
例如<林肯>、<自由之心>、<索爾之子>等等,
在西方世界得了一堆大獎但看完之後的共鳴其實很少。
為什麼說海邊一片的主題是罪?在看這部片的時候,總有一種無限疏離的情感,
我相信這是刻意營造出來的,而且並不是只想要表現出男主角與眾人疏離。
仔細地去分析,會發現幾乎片中的每一個人都有罪惡感,
而有許多「次文本」是根本沒有被描述,
也沒有太多線索可以分析,只能猜想、臆測的。
男主角的哥哥為何與妻子鬧得如此之僵?死後把所有的遺產都給弟弟(代管),
小孩的監護權也給他;但小孩又明顯與他不親
(在認屍的兩幕:兄弟之間、父子之間的對照)就可以看出來;
這其中也許不單純只能用討厭妻子,比較相信弟弟做解釋,
會不會其中有某種秘密,使得哥哥對弟弟抱有相當的罪惡感?
同樣的哥哥的妻子也是,電影中的線索是她不負責任、酗酒,
雖然想要改變,有了新的未婚夫,是虔誠的基督教徒,
與兒子聚餐的那場戲畫面的焦點一直是白牆上的耶穌,
一再用畫面強調罪惡的無所不在;
而她很明顯地沒辦法與兒子相處,為何面對自己的骨肉卻強烈地想逃,
隱藏的訊息是不是未知的罪?
男主角的妻子,她的罪是相對而言最明顯的,也是直接被陳述的;
在火災發生後她對男主角落井下石,試圖將錯誤全部歸咎於他,
以換來自己內心的平安;在與男主角單獨對話的那場戲中說得很明白。
不過那場戲處理得並不好,畫面的分割將妻子置於石牆的一半,
男主角則在白色天空的另一半;
對話時觀眾的視線有一大半是在「聽話方」而不是「說話方」。
刻意創造出疏離、兩個世界的意象,
但是這場戲是全片中男主角最真情流露的一幕,
如此簡單的處理削弱了男主角的痛苦與壓抑。
喬治,是他們共同的朋友,不見得有特殊的交情,但卻異常地熱心、樂於助人;
然而全片中的喬治並不是一個樂觀開朗的人,他的眼神與表情中與其是憐憫,
更像是一種補償,
很難用他是一個真正的好朋友,因此對男主角就可以無限包容來解釋,
好像有一種「我對不起你,所以我盡可能地滿足你」的感覺。
這是我觀片時一直有的不協調感,
每個人都有心事,每個人都對不起另一個人,但發生了什麼事誰也不知道,
同樣的情緒也出現在<殺人回憶>、<索命黃道帶>、<白色緞帶>之中。
如果要做一個相當大膽且無來由的推測,
也許是警察的那句「只是忘了放隔板並不能控告你殺人」。
影片中被寫實描繪的是男主角忘了放隔板,
而同時,會不會每一個人都做了某些事,也許不能被控告殺人,
但卻可以在心中折磨自己呢?
也許哪個喝醉酒的朋友回過頭來砸了一瓶酒,因為對主角妻子趕他們回家不爽?
也許主角妻子特別吃了安眠藥才入睡,平常她並不吃的,所以才沒有醒來?
在影像之外有太多可能的或許,都可能造成各人各自的罪惡感;
在觀賞本片時,除了主角本身的演技之外,
或許可以細膩地再多觀察配角們的眼神、動作、以及隱涵的邏輯,
將「罪」的意念再做一次反省,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當然,在我們的社會中對罪的想法也許還不夠深刻,
將罪的概念延伸下去就是很敏感的廢死。
撇開其中一條主流論述 — 除了神之外,沒有人/機構有資格判另一個人死刑之外;
另一個常見的論調就是罪是系統性的,並非任何一個單一的人應該負責;
一般的想像是,當一件事情沒有人需要負責時,就沒有人會負責;
但海邊一片中提出了很特別的思維:
當一件事情沒有人需要負責時,則所有人都需要負責。
對錯不是重點,思考的方向與各種可能性才是找出共識的基礎。
而一篇文章寫了兩部片,完全不一樣,充滿矛盾,
一部片非常表面,非常歡樂;另一部則非常深沉,非常隱晦;
無法用52hz帶給我的愉快去批評海邊一片的沉悶,
也無法用海邊一片帶給我的反省去斥責52hz的沒有內容,
我在一個下午看了兩部片,兩者都帶給我正面的思考;
每個人可以依自己的心情選擇自己的喜好,也可以依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的心情,
這不就是自由嗎?
多看幾部電影,你就不會在乎到底有沒有人在帶風向,
反倒可以多看幾篇影評,能夠在別人的論述中看到自己沒發覺到的事物,
俗一點的來說,不覺得很爽嗎?與大家共勉囉!
作者: Goldpaper (金紙)   2017-01-29 23:12:00
原來52hz是很高的頻率 受教了
作者: tmithcvortex (tmithcvortex)   2017-01-29 23:19:00
我覺得海邊不悶啊,有些地方其實滿幽默的
作者: chh7526 (很無聊的人)   2017-01-29 23:19:00
恩~ 編輯一下吧w
作者: writersky (writer)   2017-01-29 23:24:00
哥哥的妻子給出線索有醫院說話不合、酗酒、酗到進精神病院,重聚後又有一樣的挫折
作者: BlueCentry (等一個縫隙……)   2017-01-29 23:25:00
一般的鯨魚好像是10幾到30幾hz吧,還是你說自己是鯨魚
作者: sunnyborage (陽光琉璃苣)   2017-01-29 23:36:00
我猜哥哥妻子應該對新對象有所隱瞞,努力維持高雅形象,可是兒子是看過也清楚她醜陋過去的人。對他既愧疚,但看到他又想起那個自己,也怕他提及以往…
作者: citciahhi (職業客兄)   2017-01-29 23:39:00
在鯨魚界的確是男高音
作者: black99kk (崩潰J)   2017-01-29 23:42:00
看完真的只會記得do mi 沒有so!!!!!
作者: dragoneminem (dragoneminem)   2017-01-29 23:45:00
本人認為聶隱娘比海邊好看很多......
作者: citciahhi (職業客兄)   2017-01-29 23:52:00
首刷印象最深是十年 二刷才是do mi 沒有so
作者: ups ((貨幣+信心=趨勢))   2017-01-30 00:07:00
認真文給推
作者: dragon50119 (Bucky)   2017-01-30 00:21:00
曼徹斯特的對話場景非常具有張力
作者: roix (洛伊)   2017-01-30 00:35:00
推曼徹斯特分析
作者: weiike (綠島人)   2017-01-30 00:38:00
推蜜雪兒威廉斯幾乎每場戲都精湛到讓人落淚
作者: joey0602 (joey)   2017-01-30 00:42:00
哥哥妻子沒有隱瞞吧 虔誠未婚夫大概就是幫助她重新好轉的人 只是那種宗教氛圍也是另外壓力如果是怕兒子說以前 她從頭就不會主動聯絡他 不是壞人只是無法面對
作者: shinway   2017-01-30 01:11:00
認真文推
作者: ianshadow (雁影)   2017-01-30 05:47:00
我覺得曼徹斯特就算不看得那麼文藝也是直觸人心的好作品, 在這點上我覺得比聶隱娘優秀很多另外與其說主題是"罪", 我感受到的更像是"傷痕"
作者: endescgo (pinkgreen)   2017-01-30 18:56:00
選片一樣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