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雷] 為妳說的謊:好的材料卻煮壞了菜。

作者: kaoru1992 (黑草)   2016-10-06 12:28:14
1 電影畫面極美,如詩如畫帶出海洋當中燈塔的孤寂、海浪的潮起潮落與眺望
天空及海平線的無窮
2 因為顧及畫面美感而將故事節奏拖得太長,前半段的部分著實讓人不耐,劇
情推進太過緩慢,導致氣氛很沉悶
3 部分故事邏輯讓人不解,劇情轉折以及人物性格太過生硬,尤其Hannah
4 Frank/Hannah線的鋪陳嚴重不足,感覺故事只說了一半,最多2/3,導致問題
③的出現;也因此讓原先以Tom/Isabel為主軸的故事變得像是雙主線,但另一條線又只做一
半,使原先應該感人肺腑痛徹心扉的故事變得突兀感百出,很難入戲
5 Tom/Isabel的愛情故事給的篇幅很足,但卻說得不是很好,整部電影劇本很
明顯有問題
6 預告實在剪太好讓人期待過高,演員表現沒什麼可質疑的地方,但其他瑕疵
實在很難忽略,所以滿分10分大概4分吧……
  Tom是一戰退役軍人,形同無親又見識過太多生死的他將自我放逐於偏僻小島上擔任燈
塔看守員。年輕活潑的Isabel遇上Tom展開熱烈的倒追行動,最終走入了Tom的內心兩人相戀
結婚,Isabel搬到小島上與Tom一起生活,很快就有了身孕。
  然Isabel接連兩胎都沒能順利產下,絕望之際兩人發現一小船上載著死去的男人與哇哇
啼哭的女嬰,甫經歷喪子之痛的兩人決定違法留下這孩子假裝Isabel的親生女,並取名為L
ucy。但在Lucy成長過程中,Tom發現Lucy應為鎮上有錢人家女兒Hannah的孩子,過世的男人
即為她私奔的德籍丈夫Frank。
  Hannah當初因堅持要與Frank在一起而備受責難,一日Frank為躲避歧視者的騷擾因此抱
著Grace(Lucy原名)搭上小船,結果造成悲劇。暗自發現此事的Tom因愧疚而在Lucy一歲時
捎了秘密紙條予Hannah,在Lucy四歲時終於受不了良心譴責因此決定間接揭發此事。
  第三次承受喪子之痛的Isabel與Tom決裂,Tom則決意獨自承擔所有罪責。Hanah憤怒欲
控告Tom謀殺罪與綁架等罪。而被強制帶回親生母親家的Grace不能接受,堅持自己是Lucy還
因此偷溜出門尋找那象徵家的燈塔。
  Hannah自此理解即使再怎麼強迫Grace懂得她其實不是Tom跟Isabel的女兒都沒有用,因
為對於孩子來說感情與相處時光才是真切的。加上回想到以前Frank對她說過的話,因此決
定放下使對Tom的控告減刑。
  Isabel也在Tom送審前一刻坦承自己才是主謀,兩人一起承擔後果,直到垂垂老矣都未
再與Lucy見面。Isabel過世後,Lucy-Grace已生育了自己的孩子。她獨自開車前往Tom的住
處拜訪Tom,訴說對那些日子的感激之情。
  Tom因家庭背景還有戰場經歷而決心放逐自己,來到偏癖的小島上擔任燈塔看守員,成
為汪洋中指引船隻方向的一盞燈光。而兩個哥哥都戰死於一戰戰場上,一輩子大概沒離開過
家鄉的Isabel對來到此地的新面孔Tom很感興趣。起初Tom將Isabel拒於門外,但Isabel的熱
情與關心融化了Tom冰封的心,從此走入Tom心中,成為Tom心中那無依無靠、無邊無際深藍
海洋的一抹溫暖、明亮的光芒。
  這樣的邏輯轉折實屬合理,Tom會愛上Isabel可以理解,但Isabel對於Tom的依戀是來自
兩個逝去的哥哥的影子,還是對於外面世界的嚮往?又或者一見鍾情?這件事情在電影當中
並沒有被闡述得很清楚,但比起電影其他問題或許可以忽略不提。
  在兩次小產後,Lucy響亮的啼哭聲是Isabel狂風暴雨的心中最明亮的星光,從此照亮了
寂靜無邊的黑夜,成為Tom跟Isabel生命當中那兩次不可承受之痛的,新的嚮往。在這個段
落,可以理解Tom跟Isabel對於原則的爭執,感性與理性面的拉扯最終留下了孩子。不過比
較讓觀眾不能忽略的是,既然都已經決定要這麼做了,屍體都埋了,為什麼要留下那支最關
鍵的搖鈴?
  這支搖鈴也成為日後真相大白的鑰匙,身為觀眾感性面一直有一種「你為什麼不把它扔
進海裡……扔進海裡……扔進海裡……」的回音。大概可以解釋成這是Tom對未能堅定完成
看守員回報工作的愧疚,同時也帶著一種「有一天或許會碰上這孩子親人」的期望。個人不
認為他打定主意有一天要把孩子送回去,但那種微小、掙扎與矛盾的情感促使了Tom留下那
支搖鈴,成為日後不可迴轉的契機。
  接著整部電影最美的部分除了海景、天空之外,就是親子相處的畫面了。但此處拍得有
多美好就對比事情曝光後有多撕心裂肺。Tom跟Isabel的反應刻畫得不錯,也藉由Tom的作為
帶出當年他有多感激Isabel走入他的生命當中,成為那點光亮。
  但Isabel在要被海水淹沒時看見的那道希望被硬生生地奪走——她知道那希望是她偷來
的,但她心想只要知情的他倆不說,又有誰會要把那希望還回去呢?Isabel在電影當中不斷
重複的「她需要我們」,其實一直都是「我需要她」。
  不能沒有對方的不是Lucy,而是Isabel。
  然而Grace也同樣是Hannah生命中的那道光。不顧父親反對、斷絕金援而私奔的Hannah
,Frank是她最嚮往的愛戀,Grace則是她與Frank之間的連結,他們愛的產物。但她卻驟失
了這兩者,原以為此生再無希望,卻出現了女兒還活著的契機。
  堅韌為愛離家如她,又怎麼會輕言放棄。也因此她在面對Tom跟警員的時候態度堅決無
可轉移,從原先的哭泣勢弱到厲聲質問,最柔軟的那一面則留給Grace與Frank。也因此在G
race再一次失蹤後她選擇對Grace的心妥協,她理解到強迫來的,絕對不會是愛。到這裡的
轉折也都還可以,偏偏問題就出在Hannah回憶起與Frank關於「原諒」的對話。
  故事中描寫兩人的篇幅不是沒有,量也足夠幾乎成為第二條主線,但著重在兩人相遇之
上卻忽略對於Frank身份的實際勾勒,僅僅用簡單的語句「因為他是德國人,所以被騷擾、
歧視」帶過。個人不清楚是否因為對歐洲歷史背景氛圍的體會不夠深而覺得這段有不足,但
這樣的處理方式,三言兩語就讓Frank過去的經驗使Hannah回心轉意,無論是Frank闡述自身
經驗的那段,或者是Hannah下定決心的轉折,都讓人覺得過於生硬且不合邏輯。前頭還恨得
牙癢癢地決心要把女兒綁架犯告到底,轉眼卻替他們向警方求情。
  不是說這樣的劇情安排不合理,而是中間的鋪陳與轉折太過空洞,若能多拍些Frank遭
受歧視時的場景、自身的掙扎與痛苦或者兩人相處時的畫面、因為Frank身份而遇上的困難
與阻攔,會更增添這段的張力與立體性。反之如此只是流於空洞的教條式理念,很難讓觀眾
感同身受,進而同理Hannah的這個決定,也就在觀看的過程當中出戲了。
  但整部片長已經130分鐘,若要再多描述Frank/Hannah線的劇情,似乎會有些過長。也
恰恰證明了整部戲前半段的慢節奏跟篇幅應該可以加快與縮短,過度注重畫面美感與Tom/I
sabel線的描述(偏偏也做得不甚完美)導致尾段的薄弱,是這部電影最大的致命傷。
  故事結尾,長大後的Lucy-Grace帶著孩子前去拜訪獨居的Tom,Isabel已然過世。這段
兩人略微生硬卻又真情流露的互動感覺不差。但最尾段Lucy-Grace離去後Tom望著夕陽不發
一語然後結束,節奏突兀不說就連配樂下的時間點都很奇怪,有種「蛤結束了」或者「這結
尾有點突然」的感覺。
  所以整體來說這部電影因為預告給人的期望是過高的,像是有一碗好的材料,卻沒把菜
炒好,也因此看完之後的評價相對拉得更低。整部的畫面美感沒得挑剔,但劇情結構、邏輯
合理性問題不小,導致入戲效果不足,氣氛也很沉悶,實在可惜。
  (我還是好想喊一聲……到底為什麼不把那搖鈴丟掉啊啊啊……)
作者: pin814 (sheeooduju)   2016-10-07 15:29:00
法鯊跟瑞秋的表現讓我沒留意這麼多,覺得他們很讚XDD
作者: hhwang (雪野)   2016-10-06 13:20:00
就如你說的Tom一直希望有一天能說出真相,其實如果把動機和情緒經營得當,觀眾比較不會出戲去想「為什麼不怎樣怎樣」,但是顯然是沒有。我也一直嘀咕「都小產一次了懷第二胎時為什麼不搬回資源比較好的娘家安胎?」「取捨」真的很重要,很多導演都提及過得忍痛剪掉拍得很美的鏡頭
作者: pouy (咪寶寶)   2016-10-06 22:42:00
小說重點也在主角二人,沒說為何還待在島上,但我想是湯姆的工作限制,總覺得工作孤島設定影響不少角色心理
作者: joey0602 (joey)   2016-10-06 23:29:00
推比喻 好材料卻煮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