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シン・哥吉拉》的怒火

作者: vollier (奇行草)   2016-08-26 23:52:02
(本文獨家同步刊載于http://www.viewmovie.tw/columns/687)
台灣片名《正宗哥吉拉》,頂多只譯到了「シン」的「真」,另外的「新」與「神」,則
為這次的哥吉拉回歸添加了更多迷人的色彩。
對於普通怪獸迷或單純想看爽片、習慣好萊塢商業大片調性的觀眾,本片的「特色」恐怕
並非他們所能接受,但論以劇情片或「哥吉拉」作品而言,庵野無非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即便進步的特效仍舊大輸好萊塢,音效更是只有3.1到令人想退錢,但在劇本與「怪獸」
電影的表現,算是以「現實」重現了「虛構」的神話。
(以下有雷)
東京外海發生爆炸,政府為應付民眾,招開混亂的緊急會議。殊不知,神秘巨獸就此登陸
,造成大量死傷,首次面臨巨獸災害的內閣們,陷入混沌,多次錯失良機,唯有官房副長
官矢口蘭堂能看清局勢,組成特別調查組,斡旋於官僚體制與國際情搜中,應對災難,然
而,巨獸卻再次登陸,毀天滅地,他們稱它為「哥吉拉」。
很多人對《哥吉拉》的印象,多半停留在與其他怪獸對戰的巨大黑色恐龍。然而,《初代
哥吉拉》卻是建立在原子彈與輻射之批判上的恐怖電影,嚴肅且駭人,反射日本乃至於人
類的苗小與脆弱,然而,其娛樂效果太過成功,不只漸漸變成了日本電影國寶,海銷國外
,甚至在商業考量與社會變遷下,不斷產生新的面貌與基調:破壞獸成了護國神,原子彈
變成了環保議題等等,二十多集的續集,多次重開機,多次讓哥吉拉展現新的面貌,反應
每個年代的日本社會。可惜的是,隨著技術不敵好萊塢,以及市場的轉變等因素,《哥吉
拉》系列在2004年宣布結束,直到2014年美國再次翻拍,這才激起日本東寶重新製作《哥
吉拉》電影,並找來《新世紀福音戰士》導演庵野秀明出任導演。
先不論作品優劣,庵野過去在動畫與電影作品上,都充分展現了個人風格的特色,不只在
畫面上,劇情與敘事手法,都有其獨特的味道在,而其中《新世紀福音戰士》更成了國民
動畫之一。庵野在學生時期就是特攝愛好者,還曾製作了毀滅東京的動畫短片,甚至被宮
崎駿找去畫了《風之谷》的巨神兵,並以此為榮。
有人說不應該拿《新世紀福音戰士》與這次的《シン・哥吉拉》相提並論,或許作為類比
,確實是稍嫌過頭,但提到《新世紀福音戰士》,也是一種必然的結果。畢竟它無疑是庵
野風格的總匯,同時也是他以往自「特攝之神圓谷英二」取經後,對於特攝與機器人故事
的最大想像與突破的作品,無論在人物、巨大敵人或是作戰與政治體系,皆是如此,更不
用說其對庵野人生與創作的影響。純形式上面,這次的哥吉拉當然可以看到他許多作品的
樣子,但針對「怪獸」、「政治」與「人」的題材上,他採用的敘事、場面調度以及在細
節的詮釋與設計上面,用《新世紀福音戰士》去作論述相對地更鮮明與清楚,並非僅憑畫
面相似性的盲目斷定。
當然,庵野於2012年製作兼編劇、樋口真嗣導演的《巨神兵現身東京》是影響東寶對哥吉
拉決策的其中一個主因,在神性的表現上,《シン・哥吉拉》與《巨神兵現身東京》的相
似性,其實是不下《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使徒,在「災難」的意境上也是如此。而在工作
人員的重疊與形式上的聯結,單純將《シン・哥吉拉》視為《巨神兵現身東京》的胎變,
其實並不算錯,但並不是一個足以排除《新世紀福音戰士》的藉口,因為樋口真嗣的特攝
就是有著這種調調,只是如果繼續談下去,那麼也可以將其視為《進擊的巨人》電影的胎
變,尤其幾個大仰角鏡頭的相似性,另外,很諷刺地,《巨神兵現身東京》的光線特效,有
有一部分也是直接從《福音戰士新劇場版:Q》挪用過來的(雖然設計是奠基于《海底兩萬
哩》)。而《シン・哥吉拉》與其最大的不同,便在於總導演庵野的敘事、作戲與定調上
(而且《新世紀福音戰士》的老製作班底們也加入了團隊),而這些表現也是實拍經驗比
他深的樋口真嗣,一直所不足的。可以說《シン・哥吉拉》算是兩個作品的集大成,但一
方面,也可以說是,庵野在《Q》造成的壓力後,重新捨棄包袱,將製作《新世紀福音戰士
》當時所匯聚的「本色」混合了《巨神兵》的實拍實驗,創造了新的突破,無論對於他自
己或是「哥吉拉」系列。
這次的《シン・哥吉拉》在庵野的企劃下(《攻殼機動隊SAC系列》導演神山健治也是企劃
協力,甚至可猜測他在腳本上幫了庵野許多),是一個非常新且不同的風貌。而這個「新」
風貌,來自於「真」的概念,一方面是庵野對自己創作的回歸,另一方面也是針對「哥吉
拉」這個題材。它不只奠基初代的精神與基調,加以重新詮釋,更加諸於「真實」之上。
我們看到的不再只是橡膠皮套的怪獸故事,而是一個對於當代日本應對災難的真實想像:
「假如哥吉拉登陸,日本政府會怎麼做?」
本片的哥吉拉雖然回歸於初代的恐怖,但卻有著非常不一樣的設定,有著不同面貌的它,
乍看不會思考,卻有彷彿有著謎樣的意識與情緒,象徵著人類操弄核能後造成的全新生態
,全新世界,也是「神」(使徒)的考驗,一個會移動且無法阻止的毀滅性災害。而首次
面對這種災害的政府該如何應對呢?
庵野透過寫實的基調,一方面從「人」無知、恐懼、苗小的角度去看哥吉拉這個天災,包
括手機紀錄影片、網路、媒體、仰角等影像,或是民眾生活的情節;另一方面,亦從劇情
上去呈現人類最大的反應──日本政府可能的處理方式。他透過大量的會議討論與情節的
對應,來諷刺日本政府的弊病,甚至指涉著311地震時日本政府的無能。一場災難,我們可
以看到,日本當今政治體制下,民主弊病、長期偏右卻受制國際約束與日本民族風氣,三
者碰撞,產生的可怕結果:選票與政黨形象先於一切,官僚體系與官場文化(逢迎、卸責
、階級至上等)、地方中央衝突,以及自傲與自卑下的外交、經濟與自衛權問題等等。
有人抱怨會議文戲過多,武戲少又沒有以往有魄力,但正因為如此,本片的「真」與「新
」才得以成立,事實上,按照日本政府的實際運作,只會更沈悶、更無能,就以自衛隊出
擊而言,現今的法令,對能否動用武力的判定,就足以讓一群人花上半天的時間討論,該
屬於「防衛出擊」?還是「災害派遣」?災害派遣之下是否有動武的法源?是否到達動武
標準?動武的破壞評估與國際觀感呢?……等等,即便現實的防衛省事後針對電影,提出
了「有害鳥獸驅除」的可能動武依據,但光是這個「可能」,在日本官僚體系之下,就是
一頓漫長的混亂。或許,有觀眾會表示,電影不需要提到這些,但作為本片批判的核心主
題,劇情已經算是點到為止了,甚至可以說,電影的動武命令,是建立在這些內閣自己面
臨危險下,不顧違憲的判定,但這諷刺的究竟是日本政府本身,還是包括憲法,則是觀眾
可以延伸思考的點。
有些人認為電影最後的發展,展現了庵野右派的思維,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則是針對當
今右派政府的批判,一來保守右派的官場文化造就了災情的擴大,二來自衛隊的戰力完全
無用,三來,右派政權所依賴的美國,不只造成了最大的災難還想丟核彈,而日本政府竟
同意,並打算借此重建,四則是,主角最後還是仰賴著民間的力量,解決這場災難。換句
話說,庵野無疑是站在右派面,對保守派提出抗議,而將日本的未來寄託在革新派之上。
誠如先前所言,這次的「哥吉拉」是個移動複合型天災,它造成地震、海嘯、大火、以及
輻射外洩等複合型災難,誠如311地震的狀況;而哥吉拉體內不斷進行核子反應並不定時釋
放,加上最後大隊人馬奮勇進入輻射災區,冷卻哥吉拉,更是宛如福島核電廠的翻版。庵
野之前在電影《新福音戰士劇場版:Q》的訪談中,提到了311影響了他整部作品,如果說
當時的《Q》是反應他對311地震的感覺與提問,那麼《シン・哥吉拉》就是他對311地震的
思考整理、批判以及怒意,東寶就像片中死去的博士留下的遺言,讓庵野盡情地去述說,
盡情地化身為哥吉拉,在受到傷害後,站在漆黑中,竄起恐怖的火紅,吼出日本人的無奈
與怒意,摧毀無能內閣,而有趣的是,輻射的半衰期短,讓日本得以重建,不只暗指了核
能與人類的關係,同時也是一種日本人國族情感與災難重建的關係。
與其說《シン・哥吉拉》是一部怪獸災難電影,它更是一部政治災難電影,有政治、有災
難,政治同時也是一場災難。當然,就以哥吉拉粉絲而言,哥吉拉的橋段不僅有初代精神
,也有滿滿的誠意,牠比以往更高更大更神秘,難以捉摸,也更令人恐懼;多形態的轉換
,有趣、有戲,也讓粉絲看到了庵野的想像力;更重要的是,哥吉拉的原子吐息,在重新
的設定下,有了不錯的詮釋:被炸到噴血後,體內核子反應失控,使牠在痛苦中釋放紫火
、烈焰、以及射線,瞬間毀滅了城市,有人說哥吉拉不應該從背後和尾巴射出光線,但或
許我們可以解釋,那是牠被炸傷的傷口所溢出的,而尾巴則是另一個即將進化的形態。庵
野巧妙融合了數個哥吉拉的特色,創造了新的樣貌,將破壞獸提升到了「破壞神」,尾巴
的設計除了有進化的解釋外,攀爬的人形與牙齒,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博士的融合?逝
者的亡魂?大地的怨恨?或是即將進化的「神」之姿?就像那有相同射線的巨神兵一樣。
即便哥吉拉的特效,還是遠不及好萊塢,但故意仿塑膠裝的樣子依舊有著獨特的風味(先
不提是故意掩飾技術不及而是怎樣的),有些人垢病著哥吉拉一開始登陸時毛茸茸宛如芝
麻街大鳥的形態,不得不說那樣子第一次看到真的出戲,但事後想想,這或許也是片中官
僚們一時對其輕視的原因之一。不過,某些射線畫面的合成就真的有問題,像極了平面圖
層,不具立體感,但這些哥吉拉的攻擊場面,在鏡頭語言下,仍有著非常強大的魄力,而
最後大樓倒塌的畫面,不只是過去日本哥吉拉電影少看到的取鏡,也是全片最精緻驚豔、
不下好萊塢的特效場面。
至於配樂的部分,除了幾首經典哥吉拉系列曲子出來,讓人感動一把之外,鷺巢詩郎依舊
維持著自己的風格,但相較于前陣子的作品,這次宛如致敬系列一般,更為地宏觀、陰暗
、不安,其中第一次原子吐息橋段的詠唱,更是在一股優美中營造出絕對的絕望感。而大
家津津樂道的《新世紀福音戰士》配樂彩蛋就純粹是個惡趣味,讓大家覺得會議緊張又不
太無聊的方法而已。而音效的話,不得不說,實在不好,含糊,加上混音只有3.1聲道的設
計,算是挺令人傻「耳」的。
演員的部分,找了三百多個演員,很慶幸地並不會有雜亂無章的狀態,重要的角色或多或
少還是有足夠的戲份,而有些演技派演員即便是戲份少、角色鳥,依舊有精彩之處,而不
過度喧賓奪主。可惜的是,大部份演技派演員都在中場就沒戲了,剩下生澀的年輕演員,
偏偏石原聰美的演出,多又做作到不行,即便用意是反諷美國,也太過刻意,而讓人生厭
,好在全片有竹野內豐一路壓戲,尤其他那聽到日本政府同意讓東京被炸掉的表情,實在
精湛。
《シン・哥吉拉》算是成功地塑造了「新」、「真」、「神」,即便有著特效不佳、石原
聰美的表演、杜比3.1,過於一廂情願的收尾,以及對追求娛樂打鬥的觀眾而言,會失望的
文戲等缺點,但仍舊交出了非常好且震撼的成績單。用有趣且有腦的政治批判戲碼,重新
反思當今日本社會,並在娛樂場面中,展現對神獸的敬意、誠意與創意,塑造人與人、與
環境、與災害、與武力的現實縮影,更創造了史無前例的哥吉拉電影,回歸恐怖,再創經
典,不可不看!
P.S
有人說一直開會作決策是電視劇,那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典藏的《12怒漢》是?或者《驚爆
13天》是?今年的《天眼行動》是?
作者: neiger (夢見心地)   2016-08-27 00:23:00
石原聰美的部分真的令人捏把冷汗...
作者: j31404 (戈登主廚)   2016-08-27 07:42:00
作者: Alexander31 (亞力克斯)   2016-08-27 08:44:00
作者: gundriver (淺草一郎(假名))   2016-08-27 09:33:00
音效只有3.1喔 這我倒沒注意到...
作者: ChrisAJ (阿杰)   2016-08-27 21:06:00
這篇寫得真好 但覺得新的射線方式非常棒 武戲很精彩那些只想看怪獸對打的 應該沒抓到哥吉拉的原始精髓
作者: WMstudio (Wayne 韋恩)   2016-08-28 01:50:00
推這篇,蠻有深度的探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