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海底總動員2 -救援、照護、釋放的三重奏

作者: grafishbanet (鬼廢墟貝內特)   2016-07-14 20:50:23
網頁版文章:
幕迷影評:http://www.movier.tw/post.php?SID=105104
痞客邦:http://grafishbanet.pixnet.net/blog/post/391590316
文章有雷文章有雷文章有雷文章有雷文章有雷文章有雷文章有雷
《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Finding Dory)
救援、照護、釋放三重奏
by XXY
不可否認,《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對我個人而言,是今年眾多續集電影中保有
系列作品的核心價值,並在延續性主題上做足功夫的一部作品。言下之意,《海底總動員
2:多莉去哪兒?》和首集《海底總動員》的關聯性非常高,許多劇情和笑點也有前後呼
應的趣味,同時也針對海洋生物、生態以及環境倫理上,有著嚴肅的探討,值得身為地球
村一份子的你我細細品嘗。
皮克斯動畫在故事發想上的用心與創意表現,相信是有目共睹。就首集《海底總動員》而
言,我們看到擬人化後的魚類角色,皆分別極具特色。而以魚類的觀點出發,探討人類把
魚類當作寵物圈養在水族箱內的行為,是否人道?以及海底垃圾、人為的海上活動等,對
於群造成的影響,成為整體故事的主軸。另外,在馬林與多莉尋找尼莫的過程中,我們也
在劇情中看到了劇組探討海洋科學以及環境議題,包括洋流、魚群遷徙、海洋廢棄物、漁
業捕撈、人類的海洋產業活動等,並對各種魚類的行為描繪也十分生動活潑。而《海底總
動員2:多莉去哪兒?》也同樣延續了首集對海洋環境與生物的關懷精神,針對人類開始
保育環境的行為,進行頗有趣的探討,並且把絕大部分的場景設定於加州海岸一間虛構的
海洋生物醫院。
有趣的是,將這個虛構的人類設施定義為海洋生物醫院,巧妙避開了水族館或海洋生物博
物館等爭議性話題。事實上,「動物園人道議題」一直以來都是環境保育的保守與激進兩
派團體熱烈討論的話題之一。尤其是2013年探討海洋世界(Sea World)虎鯨攻擊保育員
事件的紀錄片—《黑魚》(Blackfish),以及2009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血色海
灣》(The Cove)等影視作品推出後,海洋生物的權利與環境保育,甚至是科學研究的名
義,到底何種方式才是真正對地球上的生物友善?而各種海洋為主題的遊樂園、水族館,
甚至是世界知名的大型海洋世界,到底對海洋生物而言是個避難所?亦或是一間海洋生物
的監獄呢?還是只能滿足人類觀賞慾望而已呢?
在《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中,我們透過多莉重回兒時成長的水族館內,我們足
以體會魚類眼中的人類行為。其中個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讓人體驗海底生物觸感的「戳
戳池」,就人類的觀點而言,能夠讓更多人認識海洋生物,成為園區熱門的觀光景點;但
在多莉以及七條郎的觀點,宛如重重機關而襲來的粗魯手指,正是對海洋生物的一種酷刑
。片中沒有過多的評論,也沒有過於煽情或激進的言論,反而透過如此童趣的觀點和換位
思考的方式,對這些環境保育的嚴肅議題,發出了最溫柔的關懷,同時也是個人對本片讚
許的地方。
在電影中針對各種不同的角色描述,《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也保有了首集《海
底總動員》的趣味性。特別是新加入的章魚—七條郎,也在其靈活的觸手以及特殊的擬態
能力加以深化,在本片中的表現是一大量點。而故事以患有短期記憶喪失的多莉作為主軸
,緊扣著前集「尋找」作為主題,不論在系列電影的延續性及主題性,都有非常堅穩的立
足點。
多莉尋找雙親,憑著僅存的破碎記憶循線的過程也十分巧妙,片中不斷插入過去記憶畫面
,顯示了多莉父母的關愛以及諸如貝殼、軟沙等前後呼應的關鍵線索,觀眾們足以感同身
受多莉尋親時的徬徨緊張,以及面對困境時的焦急心情。而片中利用物品作為記憶回朔的
劇情,同時也讓不同的物品與親情戲碼取得連結,隨著劇情的推演,觀眾更能感受到戲劇
的張力是非常強烈的。而片中海生館館長廣播不斷重複的「救援、照護、釋放」,也成功
帶出了主角多莉從《海底總動員》至《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的歷程:從首集多
莉遇見尋子的馬林,到最後成為馬林生活圈的一份子,再到雷老師課堂裡突然想起過去溫
暖的記憶,宛如久久失去的記憶被救回似的,促使多莉與夥伴前往加州莫拉灣尋親。而當
多莉陰錯陽差被海洋保育人員帶至研究中心後,看到過去自己兒時的玩伴們被人類細心照
顧,自己也在隔離區以及不同設施間,被不同型態的人類活動關注、照護。直到最後結尾
,多莉與雙親重逢的喜悅、伴隨著眾多海洋生物從貨車上釋放,伴隨著路易斯阿姆斯壯的
《多麼美妙的世界》一首經典名曲,觀眾一顆懸著心彷彿獲得一絲慰藉,並對這些原本就
屬於大海的魚群們予以祝福。或許人類停止污染行為,限制過度的魚類捕撈活動,我們也
不用大費周章的將這些原本就屬於大海的魚群們,給予所謂的救援。人類本來就是屬於地
球生態圈的一部份,如何與這些可愛的生物們共存,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整體而言,個人以一個看膩了千篇一律的環境教育宣傳影片,《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
兒?》非常推薦給學習環境科學、海洋科學、生物科學的學生們欣賞,兼具趣味性與教育
意義,透過動畫以及不同觀點來看,我們能夠達到部分的換為思考,並對未來的海洋科學
與生態保育行動上,作一份努力。
就電影故事而言,《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的故事劇情非常簡單明瞭,但其中觸
及到的嚴肅議題,則是透過魚類的眼睛,所看到的影像作為傳達。我們不用加以描述或多
做評論,人類對海洋所造成的影響為何,或是人們對海洋生物們的行為,會造成多大的傷
害,電影直接呈現了海洋世界的樣貌,而沒有過於華麗的包裝。本集與前作故事相較之下
,加入了更多人類元素,充分表達了人類對生物們的影響。劇情透過多莉對比馬林與尼莫
三個角色,兩個不同的故事線交錯,在海洋主題園區內穿梭,兼具了娛樂性與教育性。
有趣的是,皮克斯似乎從《玩具總動員》、《怪獸電力公司》以來,一直將「兒童」塑造
成無知、粗暴形象的破壞狂。尤其在首集《海底總動員》中,面對即將前來「取貨」的女
童充滿恐懼和威脅,同時也對人類把魚類當作物品般交換的醜陋描述相當徹底,顛覆了過
去我們認為「動畫」與「兒童」兩者的關聯性。或許皮克斯的動畫作品,一直以來都不是
專門給孩童看的歡樂爆米花電影。反而希望藉由動畫這樣的藝術品,介紹嚴肅的議題給那
些仍保有赤子之心與樸實、純真的人們。
【視覺動物的電影觀點】個人評分:
故事劇情:
《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與前集《海底總動員》故事的連結性非常強,同時也繼
承了人們對於海洋生態、海洋環境等議題作出了有趣的探討。片中以多莉的視角出發,尋
親的旅程作為故事主軸,過程裡我們看見許多人類的行為,兼具娛樂性與教育意義,值得
推薦。
(8.5 / 10)
影像美學:
全片以皮克斯充滿童趣的角色塑造,明亮的海洋世界,穿插未知面對黑暗恐懼的空間,在
不同的場景中有著不同的氣氛營造。在用色的掌控上,皮克斯利用不同的場景色調,巧妙
配合故事節奏,觀眾們在潛移默化之中提示了該劇情的情緒,是本片影像經營上成功的關
鍵。
(8.0 / 10)
電影配樂:
由過去創作《海底總動員》的配樂家—湯瑪斯紐曼,重新操刀的配樂,保有了前集的音樂
風格。諸如海龜隨著洋流旅行,輕快活潑的配樂,與前集的延續性十分強烈。而本集中讓
七條郎大顯身手的橋段,也讓過去曾擔任《007:空降危機》、《命運規劃局》等動作片
的紐曼有所發揮。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片中插入經典爵士大師路易斯阿姆斯壯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一曲,以及由Sia重新詮釋的《Unforgettable》片尾曲,也有畫龍
點睛的效果。
(8.0 / 10)
視覺特效:
皮克斯動畫技術日新月異,針對流體的模擬以及海洋生物行為的觀察十分細微,足以看得
出皮克斯對於動畫技術的追求,以及製作動畫電影的細膩與用心。而依照過去傳統,在正
片前所播放的《Piper》這部實驗性短片,也是描繪海岸水鳥的場景,就視覺特效技術上
有非常卓越的表現。
(8.5 / 10)
觀眾取向:(不計分)
喜愛皮克斯動畫的觀眾、學習海洋科學相關科系的觀眾、學習生物科學相關科系的觀眾、
學習環境科學相關科系的觀眾、喜愛動畫片的觀眾
個人總評:8.3 / 10
電影預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hvrQeY3doI
文章內容使用圖片及影像,為電影發行商版權所有,非商業用途
內容版權所有,轉載前請先告知作者
【視覺動物的電影觀點】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animalofvision/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