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菩提道上】放下自己是最難的

作者: ariel119 (愛不只是一種感覺)   2016-05-11 04:14:20
http://ariel11920002.pixnet.net/blog/post/447626267
【菩提道上】On the Road │104分鐘│保護級|韓語發音
上映日期:2015-05-20
★《菩提道上》是第一部記錄百興庵中比丘尼生活的韓國電影,是韓國女性僧侶「比丘尼」們的修行場所,一年僅對外開放二次的神秘寺院。
★導演:李彰宰2006年執導電影《人神之間》(Between)拍攝一位韓國年輕女子為了治病而成為巫師的故事,其中類似「起乩」般的震撼畫面以及令人目不暇給的儀式展演,成功激起觀眾的好奇心,締造韓國紀錄片史上最高票房紀錄
★ 韓國紀錄片票房冠軍!
★ 比丘尼的隱居生活,大銀幕首度公開!
【菩提道上】的英文為On the Road,
不免讓人聯想暗指人生道路,
我一直對於人生中所謂的修行感到好奇和疑惑,
到底何謂修行?又該怎麼樣做才是修行?
這部片,倒是讓我們一窺究竟修行人的生活,解惑一二,
而這些比丘尼為什麼要出家呢?又是抱著甚麼樣的心情出家呢?
用很純樸寫實而貼近的拍攝手法,
讓人感覺比丘尼與我們並無二異!
生活即是修行,修行即是日常!
世俗間充滿了各種情慾誘惑的考驗,
然而就算是沒有出家的我們,一樣也是戴髮來這人世間修行!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靈魂的修行....
- - - - 以下內容含有劇情 慎入有雷區 - - - -
- - - - 以下內容含有劇情 慎入有雷區 - - - -
- - - - 以下內容含有劇情 慎入有雷區 - - - -
這部片主要是繞著四個比丘尼,
除了有個是因為小時候無父母就被送到寺廟,其他皆是自我選擇...
「放下自己,是最難的!」
首先出家,個人認為就是對原生環境的”斷捨離”
出家對於家人而言,不是一個容易下的選擇,
除了自己要能放下對於世間的塵念以外,像這樣與外界斷絕而隱居的百興庵,
最困難的是一開始要與家人分離吧...!?
看到親人不捨的樣貌,人世間的 "情" 應是這世上最困難的考驗吧!
所以,其中一位比丘尼也忍不住泛淚表示,對父母感到抱歉,只有我自己感到開心.
雖然也相信某些比丘尼,可能是抱著逃避現實的心態而出家,
然而"修行並非一天的事情",就算是如此也會在過程中,
逐漸明瞭自己要走甚麼路吧~
「不是誰叫我走,而是我自己選擇要走的。」
其中一個擁有高學歷的比丘尼祥旭行者,因為在美國擁有美好禪修的經驗,
所以回來決定出家,
然而「在美國三年美好的回憶,是否夠支撐你出家一輩子呢?」
不知道為什麼我對於祥旭行者稍微感到可惜,修行也有入世的,
我更希望她可以把所學貢獻世人,當然這是她的選擇,
也許要六根清淨才能找到內心的閑靜適得,
所有的選擇皆在自我,喜歡這裡所說的那句:
「不要忘記初心,就不會感到後悔。」
這其實是可以套用到任何事,我們所做選擇的事上,
即所有事物的起點與始點,
這也是所謂的 "起心動念",所有的意念都有個開始,
而出家人對於心中一開始的念,連動惡意的念都不行,
也就是說內心的念,皆是修行的一部分,
另一個僧人提到若是認定出家是自己要走的路,那還是早點走吧!
這個僧人說的沒有錯,不過到達目的地的路有很多條,
有人想走最快的路,有的想再多看些路上的風景,
人生的路上,不啻就是因為有這些人事物而豐富嗎?
不論哪條路,皆是自我的選擇爾爾~
電影裡提到僧人修行一年是不夠的,
在裡面最讓我感到嚴峻且害怕的是”無門關”,長達三年的獨自修行,
在空無一物的小房間裡,只有自己,也不能跟左右房間的修行者聊天,
飯菜有人送,但有些僧人也吃不多.
所有過往回憶,痛苦,悲歡,都在一席天地與自己共處,
無門關,關的不是人身,
然而究竟在這裡修行,得到了甚麼?!好像也無法完整地跟別人分享,
這樣的閉關修行只有自己知道,這就是一種”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吧,
無論最後是否成功,都是自己的選擇!
一位僧人表示,就算如此,很奇妙地是還是會想再去那邊修行,
「就算一生都致力於修行,要有微小的進展都是困難的。」
要成佛前會來到三昧境界 ,這大概是來到無門關所要到達的境界,
生命就是這樣結束的,
「就算我死在這裡也是一種幸福,至少我是在自己的意願裡死去!」
能夠心無旁鶩,完全投入不受外界影響,不生其他多餘的意念,止於一念一觀,
身心與外境統一的安靜安定,這大概就是禪定的最高境界吧!?
裡面的老僧人靈雲院長,則表示就算無法修行成佛,也要為還債而修行,
「一碗飯,等於一碗血。」
隨時提醒自己不要辜負了碗中的糧食,
或許會來到這世上或許都有自我要還債的因果,
孩提就被送到百興庵的禪宇行者也是如此,
別人會告訴他是因為前世業障,所以今生這樣,
她說她其實很不喜歡聽這些,心理會有陰影,感到不舒服....XD
其實基督教也說人生來就是有罪的,
佛教也有所謂的前世業障因果等....
不得不說,我覺得這兩教有些地方說的事情是一樣的!
但可以統整相同點就是,
現在還在人世的我們,必定是還有自我未償還的罪或債...
其中一個查網路來到寺廟的修行者,表示他認為有信仰的人都很踏實,
「天主教基督教是相信別人,佛教是要相信自己。」
「為了找到自己,所以來到了這裡。」
這名修行者因為對自己還未了解,來到百興庵就是為了要找到自己,
為了追尋不一樣的生活而來!
在這裡檢視自己的修行,在徬徨中知道自己要走甚麼路,
這名修行者剛開始也很不能適應,
來到百興庵這裡也有會有遇到自己討厭的人,
必須要連續12小時參禪及步行,其實就是將佛法融入生活中,
一個月只能休息兩天,(比勞工還辛苦啊~~)
她常常喊著甚麼時候可以休息,
另名年長的僧人表示第一次碰到這樣的,
一句:「死了,就可以休息了!」,倒是實在地讓我笑了~
我們來到這人世的終點皆是死亡,
簡而言之,修行其實就是對自我行為的修正,
然而,人生其實就是一段旅行,人的終點皆是死亡~
這個過程就是在檢視自己的行為,
無論是否如比丘尼一樣去旅行,
我們來到這個人世間,皆是有未完的塵緣,未還的情債,人生就是一個修行的過程!
然而算是凡夫俗子的我,認為就算是沒有出家,
世俗間充滿了各種情慾誘惑的考驗,
最好的試煉道場就是在紅塵,
生活即是修行,修行即是日常!
沒有出家的我們,一樣是戴髮來這人世間修行!
何謂此世?何謂來世?
不管是不是剃了髮,出了家,
來到人間的我們都要口說好話,心存善念,身做好事!
共勉之~~
作者: akumahomura (惡魔焰)   2016-05-11 04:33:00
沒事放下自己幹啥
作者: owenkuo (灰色腦細胞)   2016-05-11 05:57:00
索命梵音?!
作者: a32141101 (Amy)   2016-05-12 17:18:00
好像是一部看完會很平靜的電影~
作者: ElsaKing (Hushpuppy)   2016-05-13 01:12:00
謝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