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6歲中國導演處女作《路邊野餐》 40分鐘

作者: Netenfaispas (je ne sais pas)   2016-04-02 23:50:35
新聞網址:
http://www.storm.mg/article/97392
《路邊野餐》詩人出身的26歲中國導演畢贛2015年初試啼聲之作《路邊野餐》(Kaili
Blues),依循同為詩人的主角追尋過往與未來的腳步,打破時間的線性進程。在零散但
足夠清晰的記憶線索中,拼湊出一雙凝鍊、憂鬱的眼神,直視當代存在的詭異本質。
這部片至今已獲瑞士盧卡諾影展(Festival del film Locarno)、南特三大洲影展
(Festival des 3 Continents)與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等多項肯定。
故事背景設在中國貴州凱里,也是苗族青年導演畢贛的家鄉。畢贛曾描述,創作者具有一
種膽怯的本質,而家鄉可以給予一種安全感。另一個安全感的可能來源,是電影中的主角
演員陳永忠,同時也是畢贛的小叔父。先前兩人已在短片《金剛經》中合作過,畢贛描述
,「他龐雜的生命經驗,尷尬的肢體語言,都與我心裡 『蹩腳詩人』的形象相吻合。」
電影敘述,出獄後與老醫生一同在母親遺留的房產執業的詩人陳升,在得知他關心的姪子
衛衛疑似被同母異父的弟弟老歪賣給前幫派首領花和尚後,決定前往鎮遠尋找衛衛,並為
老醫生將信物交給同在鎮遠的過往「愛人」。
途中,陳升經過一處火車抵達不了的小市鎮蕩麥。在此,他遇見一名疑似亡妻張夕的洗頭
店女子,以及一名疑似長大後的衛衛的同名男子,這一段如夢似幻的40分鐘長鏡頭也成為
此片最受注目的亮點。
與理想「相差一百分」的知名長鏡頭
這個長鏡頭一共拍了3次,最後取用第1次的成果。畢贛描述,這個版本保存了一種純真、
陌生的感覺,人物最核心的表演也有足夠神采,他想塑造的概念也被傳達,「這三個(部
分)沒有問題,但其他許多都喪失掉。」
受限於資金與人員經驗,畢贛坦承這40分鐘的長鏡頭與先前的預想「大概差了一百分吧」
。他描述原本的劇本更為複雜、豐富許多,「像是本來最後他(陳升)還會遇見他母親。
」但這最後20分鐘被剪掉了。
「不過剪掉也好,」畢贛補充,「在電影裡,那個時候他已經過了情感上的高點了(指陳
升唱〈小茉莉〉)。我覺得在這之後再遇見他母親,這個人有點太辛苦了......雖然文本
上有損失,但這個損失不算是壞事。」
畢贛對主角陳升的同情,也可見得於洋洋的角色設計中。這名年輕的蕩麥女子不僅是衛衛
的朋友,他也希望她能作為陳升的朋友,「因為我覺得他(陳升)去到這樣一個設計的地
方,真的是太辛苦、太孤單了。」畢贛描述,「如果有一個人能跟他偶爾保持一個平行的
狀態,我覺得他可能會有安全感一點......就讓這個角色與他有一點點朋友的感覺。」
蕩麥的精心設計,還呈現於另一個情節的標記點上:野人。在電影中,野人的出現間接造
成害死老醫生兒子的車禍,也是協助觀眾拼湊陳升出入獄時序的重要線索。畢贛解釋,除
此之外,他還期望觀眾能理解其中的心理暗示。
「觀眾看(蕩麥長鏡頭)的時候可能不會察覺到,」畢贛說,「但我希望大家看完後會發
現,他(陳升)是帶著一個野人的心理狀態。」他解釋,若觀眾尋根溯源地往前追憶線索
,先前酒鬼曾經綁過木棍、衛衛曾經提到過野人,「最後我們發現(這些行為)有一個原
因,而且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原因......我覺得就是特別宿命。」
受塔可夫斯基及侯孝賢影響明顯
電影原名《惶然錄》(O Livro do Desassossego),來自葡萄牙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
(Fernando Pessoa)的同名日記體小說。《路邊野餐》則取自俄國導演塔可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1979年作品《潛行者》(Сталкер; Stalker)的原著小說,
原本是畢贛下一部片的名字。
畢贛坦承自己的影像美學受到塔可夫斯基影響深遠。在花了許多時間、陸陸續續將《潛行
者》看完以後,他描述自己將所有的影像與美感梳理起來,「從此我對影像美學的追求沒
有改變過。」
片中,陳升透過火車、小貨車、摩托車與步行持續移動,這個手法在蕩麥長鏡頭中,特別
突顯了時間的不可靠感。各種交通工具構築的空間感,也令人想起侯孝賢導演在1996年的
作品《南國再見,南國》。這是畢贛特別喜歡的侯孝賢作品。
《潛行者》與《南國再見,南國》的開頭中都使用了火車的意象,《路邊野餐》也延續使
用了這個象徵。畢贛在訪談中肯定火車已經成為「一個創作者們都能以用、沒有障礙的一
個共通語言」,做為二十世紀前期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它涉及到了運輸,涉及到了一切
,我們的感情發生在裡面。火車對於我、對於你、對於我們的父母,都變成了一個空間的
記憶。」
在空間中反覆疊合的時間記憶
鄭文堂導演描述,看畢贛的作品有一種冒險的感覺,像是走進叢林,可能被各種東西勾住
。透過陳升搭乘火車等各種途徑緩緩推展的旅程,每一個地點勾起不同的記憶。空間保存
的記憶此時突破了時間的限制,以類似意識流的手法,浮現於主角與觀眾的眼前。
電影網站「Film Stage」影評描述,《路邊野餐》在景緻轉換中,找到一種殘酷的美麗與
溫柔的靈魂。隨著主角陳升回望自己曾經參與、曾經錯過的時間記憶,《路邊野餐》帶領
觀眾走過他面對失落的人事空間的一場追尋。
中國影評林舟則在《路邊野餐》評論中這麼描述:「尋找是一種很奇怪的動作,它在行動
的層面是順著時間向前走,它在意識的層面是逆著時間朝後走。在尋找著的人那裡,此刻
是空無——它是反現實的,但是卻無處不接受現實的刺激,它不斷向前追尋,卻無法回到
從前。」
《路邊野餐》已於1日在台灣上映。
作者: mingjane (鬼子醬)   2016-04-02 23:53:00
看完了還不錯 有人想來討論嗎OuO
作者: ermina   2016-04-03 00:29:00
"創作者具有一種膽怯的特質" 很有趣的形容.
作者: kevinfort (kevinfort)   2016-04-03 09:58:00
去年的超奇片,滿屌的
作者: a9a99 (有個人來愛還是比較好)   2016-04-03 10:12:00
金馬獎的眼光一向都很獨到
作者: coblily (傲嬌 VS 孩子氣 自我)   2016-04-03 11:58:00
這部真的很精彩,昨天剛看完覺得太厲害
作者: lalabibi (虞兒)   2016-04-03 14:41:00
好看、真的好看,是一部要非常專注看細節與臺詞的電影,詩也很棒,透過電影院音響唸出來的感覺非常好。
作者: maryg (瑪西)   2016-04-03 16:16:00
已看,超愛
作者: ggqtc5019 (送你一台腳踏車)   2016-04-03 19:57:00
我怎麼覺得滿滿的台灣味小茉莉是民歌手包美聖唱的
作者: orzisme (EM)   2016-04-04 01:06:00
影像真的太獨特了!
作者: aislenway (aaa)   2016-04-04 19:18:00
那個青年衛衛 只是同名但是不同人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