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失語的愛─《親愛媽咪》

作者: tonyironbin (binbin)   2016-01-28 20:48:21
怎樣判斷是好的電影?對我而言,一部能讓自己三更半夜不斷從床上跳起,振筆疾書的,絕對是部好電影。注入疲累身軀的興奮劑,來自電影的後勁。
《M》的成功從畫面、色彩、音樂已被一致肯定:寬窄畫面的高明運用、流行歌的氣氛烘托、色彩透染的希望光輝等等,非我專業,在此我想分享的只關於愛。
談親情的片不乏衝突、和解、矛盾、掙扎…而這些複雜性正是人類文明社會的獨特性,我們創造文明,也同時在文明中掙扎。像是把雙面刃,幸福與痛苦必須同時接受,它時常閃著人性的動人光輝、卻也刺眼的泫然欲泣。
故事裡,母親和小孩都深愛著彼此,母親Diane不斷付出,無私的愛,Steve熱情太過,莽撞的愛,走在窄窄的人生巷弄裡,他們摩肩碰撞爭吵,緊靠彼此取暖 就像我們多數人一樣,不同的是,ADHD(過動症)讓這摩擦強烈到破皮出血,失血過多,加速命運導向毀滅。
理解過動症患者,我覺得會更能體會劇中角色們的愛恨。本身曾帶過一個12歲的過動症小孩,我的感想是:常常氣到斷氣,也常常笑到覺得被治癒。
他情緒化,任何事都十倍奉還,十倍的吵,十倍的亂跑,也十倍的天真。寫功課時總是不專心的和鄰座打鬧、睡覺時總是跑去上無數次廁所、看到喜歡的小女孩會大聲說「我們以後結婚吧!」。別的孩子會分小團體時,他當大家都是好朋友於是被排擠,不像別的孩子愛跟老師告狀,他總是很老實炫耀似的說著:「對呀 是我做的!」
他們的愛很純粹,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大聲喊出來。但可惜一般人不是,我們的厭惡會假裝成和善,我們的喜歡綁手綁腳、謹慎小心、顧盼左右。
同樣都是愛,只是頻率對不上,就像電影裡說的「愛一個人,不代表能拯救他」 Steve用自己的方式愛母親,他送mommy字眼項鍊,當計程車司機罵Diane,他跳上計程車吐口水。Diane為兒子官司和律師搞曖昧,忍痛送他進戒護所。 兩人都無法認同對方的愛,愛不是不在,只是失語了。這部片很巧妙的安排的角色鄰居─ 一個口吃的喪子教師Kyla,剛好和Steve湊成對比性的落難同伴。一個是說不出口,一個是說出來不被接受
我一直覺得感情片最適合的便是不言之境,愛要放在心底才會醞釀、發酵。也因為放在心裡大家才容易視而不見,產生衝突。戲裡他們的行為大異其趣,但我們知道其實他們彼此是相愛的,只是方式不同。
觀影後回程的路上,我忽然想起曾與一位輔導老師聊起照顧這些身心障礙孩子的感想時,有一幕我總無法忘懷:我問道,妳覺得他們像甚麼?她燦笑著回答:「天使」。笑容宛如中世紀聖母像,那格畫面令我感動良久。
回頭想起Steve笑得開懷的模樣,我似乎懂了。是的,他們都是天使,可惜,我們只是人類,天使的吻往往只會烙下傷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