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海海人生 - 有殘酷也有救贖

作者: flowergone (花兒)   2015-05-05 20:20:53
無音樂網誌好讀版:http://cruelbeautifulday.blogspot.tw/2015/05/20150415.html
(註:本篇不特別介紹劇情內容,但文中可能提及劇情片段,不喜慎入)
一位過氣的紀錄片導演,
在電影首映會上播放好友被神祕生物「捷豹鯊」吃掉的內容,
觀眾質疑他是否江郎才盡、為求炒作不惜犧牲朋友?
但 Zissou 一心只想重返大海、找出捷豹鯊、為好友復仇。
然而,沒人願意相信這位輝煌不再的船長,
因此 Zissou 豁出一切,打算在這最後一次出航中放手一搏。
這題材是否有些似曾相識?
沒錯,它正好與最近獲頒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鳥人》不謀而合。
同樣邁入暮年、同樣是藝術創作者,
同樣地「過氣」,也同樣在最後獲得成功;
然而兩者的成功在意義上卻大不相同。
雷根的「成功」反而讓他意識到自我實現之徒勞無功,
而 Zissou 的成功雖伴隨著許多失去,
卻是實實在在的自我實現。
《鳥人》中,雷根身邊的人看不到他真正想傳達的意念,
卻在他譁眾取寵開槍射擊自己鼻子時將之捧為傳說;
然而《海海人生》的最後,
所有 Zissou 在乎的人都目睹了美麗的捷豹鯊,證明他所言不假。
這種差異凸顯了安德森與伊納利圖兩位導演的不同;
一位在作品中訴說著人際間的疏離,
另一位則對人與人間的羈絆具有強大信念。
信念的差異,也影響兩位導演對主角所處的世界之塑造。
雷根的世界是黑暗的後台、夜晚的紐約,
是詭異的藍光伴隨瘋狂的鼓點;
但 Zissou 的貝拉方堤號恍如一棟華麗的娃娃屋 (雖然有些破敗),
船員們優游的海底世界更滿是綺麗、絢爛,童話般的生物。
伊納利圖不斷往主角的內在探索,
等在終點的是一片無聲黑暗;
安德森則往外形塑五花八門的色彩,
而主角終究在這繽紛世界中尋得救贖。
但救贖並非得來全不費工夫。
《海海人生》在糖衣包裹的外表下,
其實滿是失落。
除了青春、年華的失落,
Zissou 的個性也導致他將身邊的人越推越遠;
與前妻關係破裂、手下船員質疑其威信、
甚至過去視之為偶像、理應吹捧他的報社記者,
都發現他不符合心目中的形象。
Zissou 像是要證明甚麼一般踏上最後一次冒險,
卻對自稱其子的奈德拒於門外;
直到父子倆好不容易敞開心胸對話、終於有所連結,
奈德竟又喪生於直升機墜毀意外。
但在這悲劇性格之外,我們也看見 Zissou 的溫柔,
以及,他那或許有點瘋狂的勇敢。
當整艘船遭海盜打劫、船員全數成為人質,
Zissou 一人掙脫綑綁,單槍匹馬將海盜打退;
兒子奈德的喪禮上,Zissou 恰如其分地朗誦悼詞,
莊嚴的形象正如任何一位可靠的船長。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恐怕還是救援行動中 Zissou 摔下樓梯,
當下他對攝影師說:我們應該拍攝真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