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看見黑暗的那雙眼睛-《推拿》

作者: jazzstanley (jazz)   2015-01-24 10:05:20
看了《推拿》至今兩個月,它的好,是會發酵的,隨著時日而亦趨濃烈。我一直是婁燁的
影迷,不免俗的從《頤和園》接觸他的作品,當時便覺得婁燁的電影有種無法言喻的成熟
浪漫氣質,甚至文學性。好的電影都懂得以景物喻情,李安在早期的父親三部曲懂得這道
理,婁燁的電影一向也懂,還非常懂。
記得當初留學時,一晚我曾私下跟系上借了投影機,偷偷在宿舍廚房辦了個電影派對,投
影機裡的光束射上廚房白牆,映演著的電影就是婁燁的《頤和園》,幾十個各國留學生安
安靜靜肩並肩坐著,看著郝蕾和郭曉冬赤裸的在宿舍溫存,看著他們在酒吧隔著人群眉來
眼去欲拒還迎,記得當時播到這段時,配樂是首美國老歌《Seven Little Girls
Sitting in the Back Seat》,當時有個住同樓層讀電腦資訊工程博士的美國胖大叔,聽
說是天才駭客,沒什麼跟大家往來,經過廚房門口,停下來開門探頭便說,「阿..這是我
孩提時熟悉的老歌」,看他孤單的樣子,便邀他一起看電影。
英國大學宿舍廚房、國際學生秘密電影趴、美國胖大叔駭客、中國藝術禁片,以上符號搓
揉起來就是婁燁電影魅力之於我個人的最初印象。
後來陸續看了《蘇州河》、《浮城謎事》等也都喜歡,有人說是浪漫到底的情懷,想想也
很難不認同這樣的形容。不過我一直在想,讓婁燁作品與眾不同的敘事元素或電影手法到
底是什麼,是手搖鏡頭嗎?還是帥哥美女的赤裸情欲拉扯?中國式的人文抒情?還是那無
以名狀的氣質(所謂的「電影感」..)?而在看了《推拿》之後,我稍稍有了點頭緒,或
許以上的問題,就是最好的回答。
《推拿》是一部非常完整的電影,在各個向度上,都有十分成熟的表現。畢飛宇原著的精
彩功不可沒,他一貫的細膩情感,結合婁燁流洩式的電影語言,特別合拍,我沒看過電視
劇和舞台劇版的《推拿》,但電影版由婁燁操刀,是畢飛宇的幸運,當然反之亦然。而婁
燁妻子馬英力的改編劇本,看得出來下了十足的工夫,才把原著那以人物為中心的章回小
說意識流書寫,轉換成適合電影形式的直線敘事,即使仍脫離不了畢飛宇出彩的群像式描
寫架構,卻無損故事的流動感。
曾劍的攝影,是《推拿》的一大亮點,觀影過程我似乎找到了某種拍片上的知音前輩(我
個人拍片也喜愛手持攝影的風格),在大量手搖鏡頭中,我看到了很多精彩的光影實驗,
對關注攝影的人,此片是個很好的研究對象。正在我疑惑那些「盲視覺」鏡頭是如何攝製
時,偶然讀到了曾劍的攝影手記,他無私闡述《推拿》的攝影工作過程,原來很多鏡頭反
而不是用我以為的大光圈定焦鏡拍的,而是移軸鏡頭還有變焦鏡頭,為了配合素人演員的
不確定性,畢竟非職業演員較難一再重覆精準的情緒和表演,因此需要變焦鏡頭隨時捕捉
紀錄那一閃而過的現場動態,相對來說,職業演員的表演空間也更自由彈性,攝影師能發
揮的空間也是,這種拍法很像紀錄片,除非像侯孝賢導演那樣,把攝影機架得很後面,遠
遠框出個空間讓演員自由發揮,否則手持攝影/Steadicam的採用便非常理所當然。並加
上曾劍他自己不時用手指在鏡頭前把光影攪和一番,如此土法煉鋼似的製造出宛如電影後
製的「盲視覺」效果,出乎意料的精彩,這柏林攝影銀熊拿的理直氣壯!
而聲音設計上,同樣細膩動人,那別於一般電影的「盲人導讀」開場,顛覆了工作人員名
單僅以字幕呈現的制式傳統,且片中囊括大量的群戲場面,可以想見在同步錄音時音源過
多的困難,同時在盲人的世界,聲音幾乎取代視覺成為最重要的感知能力,該如何特別強
調呈現是一大難題,《推拿》中的聲音非常細膩,在某場小馬尋香「嫂子」小孔的戲,眾
人在玩鬧中逐漸靜默,並在小馬小孔兩人的喘息中嗅到了情欲的尷尬時刻,該場聲音設計
巧妙運用盲人聽得見卻看不見的限制,以聲帶影且無懈可擊地描繪出人性最深層的原始衝
動與情感矛盾,希望之後能出個全盲人聽賞版本。
除此之外,不得不替婁燁感到欣慰,在電影路上失意許久,被禁拍多年不說,電影真正能
通過審查上映,也不過是幾年前的事。《推拿》總算給他出了一口悶氣,得到早應得到的
重視,即使在文本方面,有畢飛宇的小說打下紮實良好的基礎,不過電影史上,實在不乏
好的原著小說被改編成爛片的例子,婁燁的《推拿》拍出原著的精神,讓文字的氣味活現
在視覺語言上,而電影中看似輕淡素雅的影像風格,有種樸素寫實卻帶點潮濕濃烈的詩意
;不過與同樣崇尚寫實與自由的賈樟柯不同,他的《三峽好人》帶著更多數位化的影像質
感,鏡頭也相對四平八穩,婁燁的鏡頭喜歡搖晃,偶爾失焦,早期甚至張狂,夾帶許多的
曖昧在其中。
撇除以上所有的技術或美學層面,我最佩服的,是婁燁身為導演的眼光和說故事的格局。
《推拿》整部電影,其實就是一個概念,一句話,「有些眼睛看得見光,有些眼睛看得見
黑。」一種宛若太極的概念,堆疊出電影的層次:盲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看得見/
看不見;黑暗/光明;幸好婁燁並未執著於這些二分法,而是在這樣的區別限制下,找到
共通的普世性,也就是欲望與情感。好比我們只知普通人有情欲,卻沒多少人關心盲人的
情欲問題,也很少能從盲人的世界出發,為其感同身受。好的導演便是能帶領我們,在電
影中找到那樣被忽略的視角,在光明的世界中看見那些黑。就像片中的推拿館老闆沙復明
不斷執著的問題,「美到底是什麼?」之於徹底的全盲人,視覺上的美是沒有意義、無法
身領神會的事。然而沙復明也許忘了,他追求的其實是普通人所定義的美,在盲人的世界
,美可能更接近於聽覺和觸覺性的。我們大概也都忘了,許多世上的美好事物,並非都是
眼見為憑或能被「懂」的,更多時候是用感受的。《推拿》這部電影教我的大概就是,生
活中本不缺少美,缺少的是那發現美的眼睛(或耳朵,或鼻子,或心..)。
而婁燁大概就是這個光明世界所缺少的某雙眼睛吧!
作者: hohoo (一個人生活)   2015-01-24 10:53:00
頤和園很棒
作者: a9a99 (有個人來愛還是比較好)   2015-01-24 11:46:00
金馬獎的眼光真的很犀利
作者: waqw (sscadas)   2015-01-24 11:49:00
經你這樣一說倒想看看頤和園了
作者: loveswazi (ffff)   2015-01-24 12:57:00
覺得你的文字有種令人不想讀下去的窒悶感,盡管感覺得出你很料 奇怪
作者: jazzstanley (jazz)   2015-01-24 13:37:00
謝謝你的意見,我會學著盡量不要寫的沉悶。
作者: photoless (Photoless)   2015-01-24 22:09:00
他的電影有特色 至少比台灣導演普遍水準好但不會讓我想閱讀或回味可能個人走美歐台路線 相較中國片 他就是那樣子西亞的電電影 伊朗 土耳其一些導演的片更令人激賞
作者: cosmogony (dusty tears)   2015-01-25 03:14:00
推 從小馬被打得頭破血流一直到結尾都超屌
作者: flowergone (花兒)   2015-01-25 12:59:00
推樓樓上..我自己也沒有特別喜歡婁燁作品一直在思考是否因為我受歐美影響太深 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