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真實 vs 謊言:亞果(Argo)

作者: JamesHowlett (詹姆士好累)   2013-05-26 21:24:44
※ 引述《bced (Serenity)》之銘言:
: 這一點我覺得很有趣。
: 一部「歷史片」講的是過去發生過的事,但為了增加「戲劇張力」,
: 「扭曲部分事實是被允許的」。
: 為什麼可以允許?被誰允許的?
: 因為你說的好像扭曲事實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想提出來問一下。
開頭還是老調重彈
古今中外以歷史為基底的創作都是在扭曲事實的前提下產生的
這沒有犯法,大家也都這麼接受這習慣
不然也不會有三國演義或水滸傳等文學著作產生
based on true story這句話就是免責聲明
跟羅貫中說他筆下是七分真實三分虛構一樣
當然也不會有創作人傻到自詡所有情節都百分之百屬實
而一般人都應該有認知,不管電影的定義是歷史片與否
全盤相信電影傳達的訊息是對自己理性求知的踐踏
: 影史上最賣座、娛樂性最高的幾部片,如阿凡達、侏羅紀公園、鐵達尼號,
: 都是虛構的。
: 可是觀眾產生連結、對故事人物產生同情、心有戚戚焉的程度似乎並不會因此弱了喔。
: 特別是,如果是『第一次』進戲院看侏羅紀公園或鐵達尼號,事先不知道劇情,
: 該有的情緒反應(如驚嚇、感動落淚等),我想應該還是不會少。
: 不然就不會那麼賣座了。
: 那些看了鐵達尼號掉眼淚的男子漢,應該還是知道傑克跟蘿絲是虛構人物吧?
: 沒有人把傑克跟蘿絲當歷史人物吧?
: 但即使是虛構,感動還是不會少吧?
: 這就是導演、編劇、跟剪接的功力吧!
就好像新聞裡死一個人,跟電影死一個人
一般人感受會有差異道理相同
當然我沒否定完全架空的創作無法感動觀眾
帶起觀眾情緒的方法本來就是千萬種
: 我覺得特別收錄的部分是另一回事耶!
: 不是每個人都會去看,電影臺也不一定會播出這些花絮,如果是進電影院看的人,
: 更是沒看到。
: 如果光看正片,這部片的片頭有寫“Based on a true story.”,然後片尾有寫
: 男主角現與家人住在美國哪一州,並播出一連串劇中人的歷史照片(與電影的畫面
: 並列對比),這些都顯示「本片」是很講究、有考據的,可信度是高的。
: 不然,男主角跟家人現在住哪跟我們什麼關係?
: 導演就是要突顯電影的真實性。
: 讓你看完會相信,電影講的,是真的!
: 問題就在這裡,電影講的,是扭曲的,是假的!
: 不管是鐵達尼號或莎翁情史,你看完不會太當真,或至少知道,可能部分是真的,
: 但部分是假的,虛構的人物及劇情。
: 但亞果試圖讓電影的可信度提高,讓你覺得這就是真的。
: 既然要演假的東西,為什麼又要片尾塞那些歷史照片,爭取片子的可信度與認同感?
: 整個片子製造的一個氛圍與幻象,就是這部電影講的是「真的」。
: 不像鐵達尼號或侏羅紀公園,你看完你會知道部分是假的。
這作法的確是嘗試模糊現實跟創作的關聯(亞果不是第一個這樣做的電影)
不過除非電影的字幕在虛構的地方「強調」這是屬實
不然我們也拿人家沒轍
就好比甄子丹版的葉問
主角同樣是真實存在的人物
時空背景也都很確定是在抗戰時期的佛山
片尾也強調他是一代宗師,更是李小龍的師傅
(還順帶捏造他逃去香港的時間跟原因)
也附上兩人合照
那麼若有觀眾看完相信葉問真的打過日本人的擂台
還一次打贏十個空手道高手
這又要如何看待呢?
同樣的,總歸一句:這是「創作」
而儘管扭曲事實的力度甚大
葉問仍然算出色的武術片,票房也很高
: 關於「求知的怠惰」,這就看人了。
: 光是PTT,有多少鄉民看完電影會去做功課?
: 有更多人是下午跟家人朋友逛街遇到下雨,所以進電影院看,或在家電影臺轉到
: 什麼片子,就看一下。
: 我懷疑有多少比例的人會真的去上網查資料做功課。
關於這點剛好之前Historia版有相關討論串
文章代碼 #1Hbugpk-
文章標題 [閒聊] 為什麼可以這麼kuso阿
本人沒有什麼新的見解,建議可以去看看
: 就像便當文一樣吧,如果他國的導演把臺菲事件加油添醋拍成一個歷史劇,
: 其中還把便當文事件「演出來」,劇中的臺灣人都非常貪婪、無理,還得罪
: 了日本、越南等國,受各國圍剿,最後戰敗,割地賠款,有中華民國外交部
: 的正式文件以資證明,中華民國哪些國土現已割讓給菲律賓、日本、越南...
: 片尾還塞一些真實的新聞照片進去。
: 大家覺得臺灣人看了會不會氣憤呢?
: 電影創作是一回事,但要扭曲事實演出無中生有的版本,當事人(國)看了
: 會無法接受吧。
當然會氣憤,就跟伊朗當局看到亞果會氣憤一樣
所以他們打算拍片還擊,這樣值得讚賞啊!
伊朗也是不缺電影人才
就如同我前一篇文章講的
這都是在「各司其職」不是?
亞果本來就是一部政治正確的電影
不過他的政治正確在於批評官僚罔顧人命的行事作風
以及情報人員為了擁護自己認定的價值而抗命
(電影中間虛構了政府高層緊急停止行動的劇情)
再加上美國不管左右兩派
都對伊朗非世俗的原教旨主義政權沒有好感
奧斯卡本來就沒說他們完全客觀
過去也證明得獎與否會受公關能力影響
(萬年不變的例子:莎翁情史)
其他國家的電影獎項同樣不勝枚舉,標準也很多樣化
你又何必為了「美國觀點」的電影拿到「美國觀點」的獎項而生氣?
作者: DDD (3D愛情動作片)   2013-05-26 21:44:00
很奇怪 明明有坎城 威尼斯 柏林 偏偏大家還是認同奧斯卡?????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3-05-26 22:06:00
推樓上, 既然如此, 為什麼不能因為一部「美國觀點」的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3-05-26 22:07:00
電影拿到「不只美國觀點」的獎項而生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