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金穗奬紀錄片黑熊森林

作者: sherock   2013-03-26 02:22:33
近來環保意識高漲,反核大旗在藝文人士加入後聲勢看好,但我還是無感。
在金穗奬接連著看紀錄片導演柯金源的訪談以及黑熊森林這部片後,
或多或少改變我的想法。身處都市裡的方便,
絕大多數時間是感受不到環境正在如何劇變當中。
以前認識打死不買瓶裝飲料的朋友,她說這樣浪費錢又不環保,
我不懂在普羅大眾裡又有誰如妳天天不怕麻煩自己帶水呢?
許多年後,當我同她不再連絡,那天步出電影院時不由自主想起她說過的話。
台灣黑熊,在我記憶只是多年前電視新聞裡出現被人囚禁用來取熊膽的印象,
一度我以為牠們已經被圈養消失於野外,或跟台灣雲豹一樣只剩標本。
在這幾年的新聞報導上,偶然瞥見「黑熊媽媽」這則,說明牠們依然健在。
當金穗奬片單出來,黑熊森林就是必看紀錄片之一。
這部紀錄片藉由某次研究隊伍的上山,跟隨他們的腳步拍攝現在,
也用研究團隊提供的影片說明過去的研究發生了什麼。
影片一開始是嘹亮的布農族歌聲,一連串山裡動物的活潑身影,沒有任何口白敘事。
大分山區,黑熊的國度,但對熊窟的研究團隊來說,山勢陡峭不好行走,
加上天氣多雨易起霧,其實並不輕鬆。
黑熊森林利用黑熊媽媽黃美秀跟夥伴布農族仁林淵源的幾段對談,
說明當初研究者帶回來美國的知識與技術在面臨部份不適用的情況下,
巧妙利用布農狩獵知識,溶合傳統與現代。
有趣的是片中也出現不少介紹知識的橋段,例如在研究生測量
樹幹上的熊爪寬度時,導演會適時剪接這樣紀錄的目的,
通常是黃美秀對鏡頭作介紹,但有時候是她爬上樹,在完成自己的觀察後,
順道對觀眾說明為什麼樹枝被折下來形成向心圓為熊所造成。
兩人的拌嘴,也為此紀錄片增色不少,
但從聊天的有趣裡令觀眾補足研究團隊的歷史沿革。
導演在建構觀眾的時間觀念上非常完美,即便我不知道任何台灣黑熊的相關知識,
在短短的六十分鐘裡我獲益良多,
包含研究團隊、大分山區、台灣黑熊本身一下子就明白。
生態紀錄片不必一定用殘忍的片段來呈現,這也是我推薦這部紀錄片的原因。
在現今台灣紀錄片一波波「反」什麼的浪潮裡,黑熊森林則顯得溫柔許多沒有太多激情。
如果可以我希望導演剪個長版的,礙於金穗奬參賽規定一定是60分鐘以下,
這點就比較可惜。
有任何放映機會請不要錯過,真的是很好看的片。
作者: angel902037 ((  ̄﹏ ̄)┘囧_▁▂囧rz)   2013-03-26 02:54:00
開燈以為有東西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