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罪愛》:溫德斯的公路電影遇上北野武的愛情追憶

作者: Zarathustra8 (德州.巴黎.Tzara)   2008-09-21 20:05:16
http://blog.yam.com/tzaralin/article/17391839
《罪愛》:溫德斯的公路電影遇上北野武的愛情追憶
文:Tzara
  10月份最讓我期待的兩件大事,首先當然是我總算得已
一償宿願,能在東京海濱幕張親眼見證Radiohead的Live;
另一件同樣令人興奮不已的則是在我心目中,地位高居「電
影圈的Radiohead」的文溫德斯突然要造訪台灣,為他首部
監製的作品《一頁台北》作宣傳,並進行相關勘景工作,其
中將有3天的公開行程可以供我們這批追隨已久的老影迷追
星。
  等待的日子漸漸逼近,枯等的每一分每一秒恍若相對論
的笑話般益形緩慢難耐,現在也只能藉由不斷播放著
Radiohead的張張唱片解渴,或啃著溫德斯一部部電影作品
止餓。同時,我也暗暗決定了10月份海邊的卡夫卡影痴俱樂
部的片單將會是「溫德斯月」。
  不知是否因為太過迷戀溫德斯孤獨寂寞的詩意影像,亦
或《罪愛》的導演史提芬(Stefan Arsenijevic)本身也是
溫德斯的重度影迷,在他這部處女作中,我隱約看見了溫德
斯的身影,溫德斯的筆觸,溫德斯的氣質,與溫德斯的溫度
。這是一部致敬作品嗎?沒有證據顯示是,但在我看來,這
部《罪愛》的影像、故事、鏡頭中的景物、鏡頭的框取、鏡
頭的流動,鏡頭的步調,以及劇情寓意的蒼涼、衰老、絕望
、孤寂、陰翳、不安、漂浮、優柔寡斷、流浪意象等元素,
完完全全就像是脫自溫德斯的手筆般。
  乍看之下,這部海報貌似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The Battle of Los Angeles - Guitar Recorded Versions
》封面的《罪愛》,它講述著一處青年人口大量外移、幾無
生氣的頻死社區中的一段殘酷畸戀外,同時,它也是一場人
與人之間,人與社會進步發展之間的悲劇。雖然這則故事只
發生在短短一天的時間之內,而場景全數圍繞在這座慢性死
亡的落敗社區裡,但從鏡頭的流動中卻能讀到溫德斯公路電
影的步調與氛圍。
  看!看男女主角在決心共同逃離社區前的下午,他們併
行漫步穿梭在槁木家園裡頭,從幼便迷戀安妮卡至今的史丹
尼,羞赧地細數10多年來單相思的種種回憶,隨著追憶的甜
美氣味漸漸蔓延,不只是女主角的態度隨著改變,兩人的距
離越來越近,鏡頭跟拍兩人時的景深變化:從老舊的大廈,
斑駁的壁面,到充滿生機的綠地,景深的改變呼應著男女主
角之間關係的拉近,也遙遙唱和著單戀回憶的酸甜苦辣。這
般藉由幢幢景深變化來對照前景人物臉孔神情的轉變,正是
公路電影的特有美學風格。
  除了公路電影的影像,公路電影的節奏,公路電影的流
浪性格,公路電影的救贖命題外,第一次執導長片的新銳導
演史提芬,更擁有許多早熟的細膩。那細膩表現在對白上,
是簡約卻不嫌貧的,每句對白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更饒富
隱喻性,指涉性,從頭到尾沒有一句對白被白白浪費的。
  其細膩表現在攝影上,除了寓情於景:景物的殘破,建
築的衰敗娓娓道盡這處社區瀕死,將被世代交替、淘汰的命
運外,透過非常意象化的透圖,例如最明顯的「囚鳥」意象
(逡巡的烏鴉在樓井中被框住),逐步加深人們意圖逃說命運
擺佈的意念。再者,在這座彷彿染了塵,洗不淨的老舊社區
裡,一股沉重死寂的灰濛壟罩,逃不走的人們詛咒著:『隔
壁商城明天就要開了』,而遠方彼岸那幅全片唯一顏色鮮豔
的「MEGGA」廣告布幕(正是商城的名字)不斷諷刺著,預告
著明日此地將死。此死亡的意象亦持續在幾處攝影構圖中被
形塑,尤其是片中社區角頭大老米魯庭,那貌似教父中馬龍
白蘭度所飾演的維多的權威形象,孤獨地坐在落地窗前,看
著遠方杳無人煙的舊市鎮,看似一語不發,其實人與景間的
對話,逆光所勾勒的日落英雄身影,已經訴盡所有時代變遷
下,被淘汰的一代的落寞感。
  整體來說,塞爾維亞新銳導演史提芬這部處女作,無論
是社會寫實的筆觸,冷冽的筆調,精準的影像構圖,溫德斯
的孤獨氣質等,再再都讓我驚艷不已,雖然全片的步調非常
緩慢,但每一秒都蘊含非常飽滿的情緒,值得靜下心來細細
感應。再者,貫穿全片的男女主角的愛情,在最困頓的年代
,最惡劣的環境,開出一朵美麗而殘酷的花朵,那花朵就像
片中被插在冷雪中的玫瑰般,用盡最後的氣力在垂死關頭綻
放。而此死亡意像、救贖情境、悲劇性格強烈的愛情,不禁
又讓我想起了北野武那部令人心碎的《淨琉璃》,不過,這
種聯想恐怕只有對我個人有效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