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點心得,網誌版:http://www.wretch.cc/blog/lynnyang/20368841
一如以往的奈導電影,《破天慌》依然只有預告片比較嚇人,
但是此片的驚聳程度,至少已經達到了比之前作品「不那麼騙錢」的程度。
(普林斯頓那一幕我整個的被嚇傻了。)
不過本來我看奈導的電影就不是要把重點放在驚聳與否這個部分的,
於是看完電影之後我在想,奈導這次在驚聳外衣的包裝下要告訴我們的,
真的只是大自然的反撲?只是環保議題?只是紅潮現象?我想應該還有更多。
人是會反省的動物,但是這種能力似乎正在漸漸消失。
片中的災害,蔓延的方式是向內包圍而非對外擴張,
被包圍的人們只能往裡逃,不能向外求援,我想就是這個用意。
另外,要生存的話,人不能多,處於群體往往會產生責任的依賴與推託,
無法自視、自我思考、甚至無法相信自己。
因此風也好植物也好病毒也好,
它們打破了所謂「團結就是力量」的規則,打破了世界末日是外力毀滅人類的規則。
片中的死者,每一位都是自殺死亡,對照於最後倖存的主角等三位,
罹難者自毀的三階段是:胡言亂語、失去方向、自殺死亡;
但最後的主角生還的過程(或者說過了毀滅時間後走出來的過程),
則是:誠心溝通(自省並珍視生命中的美好)、堅定前進(勇敢有目標)
、獲得重生的希望。
若再細看死者們發作時的胡言亂語:
到底看到哪一頁、微積分、我的槍是我的生命、上帝是我牧者、自行車停在哪了......
這些都是人們走不出的心結或困境或被自我制約的僵固想法或煩心的生活瑣事,
如果我們能夠很確定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是為了積極面對人生、是為了不斷創造美好,
也許就能夠避免自毀的想法(或至少是不愉快的想法)產生。
當然也許你會說,奈沙瑪蘭這種想法也太天真了吧!
不過如果你也曾經對《水中的女人》那種追尋消失中的童話精神感到共鳴與感動,
那麼奈沙瑪蘭的執著也許就會被多一個人懂了。
一個導演有一個導演的「口氣」,刻意粗糙、陌生化的口語是奈導說故事的口氣。
沒有預設要觀眾期待什麼、也不屑觀眾認不認同他的風格,這是奈導的作風。
很多人一開始喜歡奈導的戲,後來越來越失望;
有些人從一開始就沒有喜歡過奈導的風格,後來依然不喜歡;
但也有像我這樣的,知道他的片子不討好,
但總是珍惜著從他的詭異風格中看出一些什麼。
在我的標準來說,他不是一個最好的導演,
但是他的片子一上,我還是會迫不及待的往電影院跑。
我覺得奈沙瑪蘭是一個有細膩想法但是心又很樸素的人,
他用說寓言故事的方式,在不同電影中建構不同的社會,
例如《陰森林》裡的村莊、《水中的女人》裡的公寓大樓、
《破天慌》裡從公園學校到逃命大團體到藏身小屋的逃命小團體,
我們可以在這些「社會」中或輕或重的角色中,找尋他們存在的意義,
也許事情發展的關鍵就在不起眼的一個人或一句話。
情緒戒指顯示出一個人的正負向能量,
但自己的情緒要往那個方向走,只有自己能夠掌握。
你想和什麼人過什麼樣的生活?
要用什麼樣的情緒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在「環保」這個全球人類都必須自省的議題之外,
我想奈沙瑪蘭要我們自省的還有更多。
p.s.每回都會在自己的電影裡面偷偷出現的奈導,
這次的角色是不斷出現在女主角手機來電顯示的第三者「JOEY」!真有趣......
因為這個第三者的介入,讓男女主角經歷考驗更見彼此愛的珍貴,
所以也許這也是這個又編又導的說書人,
自我期許能夠扮演「啟發觀眾之人」的用意所在吧!
正如同《水中的女人》那個寫出影響世人的書的小作家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