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在鏡頭之外─評《安琪狂想曲》

作者: reke (當不成孩子王)   2008-01-02 00:26:08
http://rekegiga.blogspot.com/2008/01/blog-post_02.html
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電影把鏡頭當作詞彙,依靠剪接構成文法。鏡頭的安排是空間
的佈置,而剪接的技巧乃是時間的藝術,電影就是如此構築出一個又一個如真似幻的虛擬
空間。當一部電影的觀賞者坐在螢幕前面,觀察著劇中要角的各個層面時,往往因為鏡頭
裡呈現出來的視角、剪接後留下的片段,看似一種全知的視角,足以明確的把每個角色從
外表行動到內在反應的狀態都表現得一清二楚,因此,觀眾經常會陷溺於鉅細靡遺且光明
正大的窺伺快感中,而忽略了對於隱藏部份的好奇。
《安琪狂想曲》(A` la folie... pas du tout)就是對於這種觀眾心理的玩弄,在前
半段的故事裡,透過攝影機視角的刻意操作、情節的片面節選,呈現出來的就是痴情少女
被負心漢欺騙的老套八股。在這一段敘事當中,使用了許多由安琪 (Ange'lique,奧黛莉
朵杜 Audrey Tautou 飾)眼中望見的觀點鏡頭。在空間上,與男主角路易克 (Loic,山姆
勒畢昂 Samuel Le Bihan 飾)之間有大段的距離,讓他的情節只有肢體語言得以展現,而
沒有聲音語言可以辯駁;在時間上,每當安琪轉頭離開,關照路易克的時間也就隨之結束
了。然而,在情節發展到重要的轉折之前,恐怕觀眾很難意識到這樣的安排,隱含了導演
的故意戲弄。
電影到了後半段從路易克的視角來重述整個事件時,整個意義才明朗了起來。在這裡
觀眾終於發現看似平淡的前半段劇情裡,隱瞞了多少的關鍵。在此,我想可以依據時間與
空間分別剖析:
在時間上,雖然後半段大部分的劇情與前半段應該是同時進行的,但是這個「同時」
的概念卻頗值得玩味。實際上,除了少部分的交集之外,路易克絕大多數的鐘頭在安琪的
觀點中是被省略或是不存在的。雖然都被包含在同一段較長的時間集合裡,但實際上是依
序發生的。假使電影一開始就把兩段交錯剪接在一起,也不會遇上太多時序跳躍的困擾。
在空間上,當然對應了前半段的鏡頭,這回觀眾看到的就是大量路易克的近鏡頭,表
情、肢體動作更加清晰,也聽得見對白了。他的私領域如家中、看診室,觀眾也得以跟著
攝影機登堂入室,一窺其中奧祕。
當時、空轉換以後,觀眾難免要為先前同情安琪的想法感到愧疚,這個時候,他們所
「看到」的部份就更加值得玩味了。對比前半段的一無所知,觀眾在此時搖身一變,成為
比主角先一步看見種種事件發展的先知。那些應該在景框之外、剪接之外的片段,反而被
看重,成為關注路易克的依據。觀眾在這時所想到已經不是跟著男主角考慮「是誰」,而
是「何時發現是誰」。儘管導演萊堤西亞哥隆巴妮(Laetitia Colombani)曾經強調過這是
一部懸疑片,但是與典型的懸疑片不同的地方是,沒有人在意謎底,而是如何解開謎底。
由於失去了解開謎底的震憾與期待,這部電影讓觀眾更容易抽離對劇中人情感世界的
無謂同情。也就是說,儘管影片本身也可以挑起「愛情是否具有瘋狂的本質」這樣的命題
與討論,但是觀眾應該可以暫且避開這種見仁見智的價值觀評述,回頭觀注敘述本身可能
引發的問題。畢竟,雖然當今的批評理論,鮮有不承認觀眾對電影創作的完成也具有一定
地位的,然而在面臨導演刻意的欺瞞時,觀眾卻很可能無力抗拒這樣的舉動。如何不宥於
所見,卻又不淪於過度的文本詮釋?《安琪狂想曲》引發的,正是這樣兩難的窘境。
作者: petseal (Snow Seal)   2008-01-02 13:02:00
推一個 這的確是一部看完之後有"被導演耍了"的好片
作者: yuhung (MimiBao)   2008-01-02 16:24:00
推這部電影!!! 真的...不到最後一刻不會恍然大悟!
作者: kaiohsu (江田島平八)   2008-02-25 16:24:00
完愛蜜莉在看這部,主角都很喜歡釋放暗示、密碼 很有趣 XD
作者: clairemi   2008-06-06 15:15:00
這片好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