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吸血鬼Dracula(1931年版) (有雷)

作者: flopium (You had me from hello)   2007-09-07 12:00:09
此為代貼,已徵得原作者同意。
http://blog.yam.com/coollfy/article/11494747
另有網誌圖文版。
《吸血鬼(Dracula)》是好萊塢第一次將德古拉的故事搬上大銀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
「有聲」恐怖電影。推出之後大為成功,不但挽救了當時瀕臨破產的環球公司,也引發了
30年代的恐怖片熱潮,在建立「恐怖電影」類型上扮演著重要角色。
其實從約1915年左右開始,環球公司就有打算將英國作家Bram Stocker的小說《德古拉(
Dracula)》改編為電影,但因為種種因素,以及隨後爆發的經濟大蕭條而擱置。劇本也
由原本打算改編的小說版本,轉為改編Hamilton Deane和John L. Balderston的舞台劇版
本。
環球公司原本的構想是,由Tod Browning導演,並由「千面人」Lon Chaney(《歌劇魅影
》、《鐘樓怪人》)分飾吸血伯爵德古拉與他的頭號死敵凡赫辛(Van Helsing)。但因
為Lon Chaney不幸在1930年去世,所以德古拉一角也不得不另覓他人。
環球考慮過許多人選,包括德國演員Conrad Veidt(《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最後,
當時在百老匯舞台劇中飾演此角的匈牙利演員Bela Lugosi在激烈地競爭中脫穎而出──
他為了飾演這個角色,不惜削價競爭,答應以遠低於同劇演員的每週500美元片酬接演此
片(儘管在經濟大蕭條時期,這價格也低得驚人。同劇中飾演女主角未婚夫Harker的
David Manners週薪為2000美元 )。
http://0rz.tw/ca31V
Lon Chaney與Conrad Veidt
而與他同樣是《德古拉》舞台劇演員參演本片的,還有飾演凡赫辛的Edward Van Sloan,
以及女主角Mina之父Seward醫生的Herbert Bunston。
因為與以下的內容有些相關,所以先介紹一下我看的版本。我手上的DVD是《吸血鬼》的
75週年紀念版,內容包括了之前「環球怪物經典」版中就有的:1931年原版《吸血鬼》(
數位修復版);Philip Glass所譜寫的電影配樂(可選擇是否要加入電影之中);電影史
學家隨片講評;同時拍攝的西班牙語版《吸血鬼》;介紹本片的紀錄短片《往吸血鬼之路
》。並且新加入介紹Lugosi演藝生涯的36分鐘紀錄片《盧戈西:黑暗王子》;隨片跳出,
介紹影片歷史與演員的字幕:「怪物現蹤」;《吸血鬼也瘋狂》的劇作家與恐怖小說作家
Steve Haberman隨片講評;Kenneth Branagh(英國知名莎劇導演)擔任旁白介紹環球恐
怖片的95分鐘紀錄片《環球恐怖經典》。
其中西班牙語版的《吸血鬼》特別有趣。西語版與英語版採用同樣場景、同一劇組,在同
一期間利用夜間拍攝,只是導演(西語版導演為George Melford)與演員不同。兩個版本
對照之下,實在要罵Tod Browning,把好好的一個故事拍得這麼糟,很多時候令人懷疑他
是否把攝影師丟在那兒自己就跑了:因為鏡頭常常都不動。最爛的是很多畫面不但是重複
利用,而且還重複利用得很笨拙。當然,也許是因為當時電影剛踏入有聲時代,有些電影
院甚至沒有音響設備,必須把影片改成默片形式,所以他可能乾脆把本片當默片在導。
但西語版的《吸血鬼》在鏡頭的利用上真的活潑多、精采多了。
舉例而言,英語版中,德古拉出場時,攝影機並不移動,只拍攝德古拉緩緩從樓梯走下。
而同一幕,西語版則讓攝影機以仰角推近樓梯上的德古拉,呈現出伯爵的威嚴(雖說
Carlos Villarias的臉未免太古錐了一點。如果西語版中站在樓梯上的是Lugosi而非
Villarias,我是倫費我一定當場奪門而出啊!)。
在吸血鬼以眼神誘惑受害者時,英語版採用近距離拍攝,並以兩道小光打在Lugosi的眼睛
上;西語版則直接給予Villarias眼部特寫,雖然他的眼神沒有Lugosi般銳利懾人,但特
寫鏡頭仍帶給觀眾某種勾魂攝魄的感受。
http://0rz.tw/4934y
吸血鬼之瞪,好明顯是Bela勝ㄟ(  ̄ □ ̄)ㄏ
在配角的表現上,西語版也普遍較為優秀。John Harker/Juan Harker,明顯就是花瓶角
色,但西語版Harker好歹是個安靜的花瓶,英語版中看Harker在那邊鬧,真的會很想一拳
把他揍昏(David Manners實在沒啥演技)。英語版女主角Helen Chandler在驚慌的表現
上略顯造作,但長相可愛,其他方面的演出都還算不錯;西語版的女主角Lupita Tovar雖
不如Chandler嬌美,但無論是天真無邪的模樣、不安的表情或是兇狠地攻擊Harker都表現
頗為傳神。英語版的Seward醫生是個沒個性的好人,西語版的Seward醫生(José
Soriano Viosca)在舉止與表情中則令人感受到他對女兒的關愛。
英語版我最討厭的角色應該是負責看管Renfield的Martin,每個動作和說話都刻意強調這
個角色的滑稽可笑。是說在這樣嚴肅的劇情中,來點笑料調劑或也不錯,但他真的做得太
過火了,簡直像小學生在演話劇。西語版的Martin則中規中矩,就是一個醫院人員該有的
樣子,相形之下,實在順眼許多。
不過西語版演出最精采的應該是飾演Renfield的Pablo Álvarez Rubio。
英語版的Renfield由Dwight Frye飾演,Frye神經質的外表、詭異的笑聲,讓這個角色染
上不可抹滅的瘋狂色彩。而他本人也因為驚人地詮釋了這個發狂的Renfield,而被定型,
此後多演出類似Renfield的助手或瘋子角色。
Pablo Álvarez Rubio的演法則不同,他令這角色由全然平凡的地產經紀,轉而成為一個
時瘋時醒的可憐人。雖然他發瘋時的笑聲,比起Frye那種令人膽寒的怪笑顯得平凡許多;
但卻表現出這個角色清醒時,那種幾乎帶著點哲學家般的說話方式。
另外西語版在某些細節上的處理,也是較為周全的。例如倫費前往古堡時,轉載的車伕其
實是伯爵本人。在西語版中,伯爵的臉是矇著的,因此倫費並沒認出他來。但在英語版中
,觀眾卻可以清楚看到Lugosi的臉,倫費進入古堡後竟沒發現伯爵便是車伕,實在不可思
議。只能自我說服說當時天色甚暗,可能倫費並沒看清楚吧。
當然,西語版也不是十全十美,有兩個地方的處理我特別不喜歡:德古拉打碎鏡子那場戲
,以及凡赫辛單獨與德古拉較勁那段。
西語版中,當凡赫辛設計讓德古拉直接照見鏡盒,德古拉氣得全身發抖,用手杖將鏡盒打
碎,接著一臉慌張地陪罪,並狼狽離開。英語版中,德古拉一面對鏡子,便本能反應地把
鏡盒從凡赫辛手中拍下跳開,以憤怒地眼神瞪著屋內眾人,但隨即恢復笑容陪罪,然後從
容地轉身離去(臨走前還不忘多瞪凡赫辛一眼),並以一種冷嘲的態度稱讚了凡赫辛。而
在凡赫辛單獨遇到德古拉那段,西語版的凡赫辛竟然受到了控制,是趁著德古拉用斗篷遮
臉時,控制力減弱時,趁機拿出十字架趕走德古拉。作為本片正派英雄的凡赫辛,意志力
竟如此軟弱,實在令人失望。反觀英語版,凡赫辛雖然一開始有稍微受到影響,但最終仍
是靠著自己的意志力戰勝德古拉的控制,漂亮地趕走了這位不速之客。
http://0rz.tw/c632u
兩個版本的凡赫辛
但西語版最大的缺點,還是在凡赫辛與德古拉的選角上。英語版的凡赫辛──Edward
Van Sloan,擁有這個角色所應有的學者氣質,和仁厚長者的風範。他演的凡赫辛,是個
堅強、可信賴,而不失溫厚的長輩。相較之下,西語版飾演此角的Eduardo Arozamena,
未免太像腦滿腸肥的董事會成員。
Carlos Villarias……我真不忍苛責他,畢竟他演得不差。但他的臉太憨厚了一點,而且
有些暴牙;缺乏貴族氣,眼神也不夠銳利。雖然他對德古拉的詮釋較為人性,但在這部片
中,德古拉可是外西凡尼亞來的惡魔啊!
而英語版的德古拉,是雄霸「真正的德古拉」寶座76年的Bela Lugosi。這個公認為「天
生就是要演德古拉」的演員,的確不可思議。從在古堡的地窖現身開始,幾乎他的每個動
作都帶有不祥的氣氛;有些時候甚至他光站在那裡,就足夠令人覺得不安。他的眼神也十
分驚人,尤其是德古拉盯著獵物時,簡直像是大型貓科動物在夜間狩獵的眼神。我想被這
個眼神盯上,任何人都會當場腿軟吧?(笑)
他的演出,實際上改寫了德古拉的面貌。在原著中,德古拉是個有著類似狼人外貌,眼露
紅光、留著鬍子的老人,能說流利的英語。舞台劇版的德古拉,性格則迷人許多,接近現
今大眾印象中的形象。而Lugosi為這角色增添了傲慢的貴族氣,以及羅馬尼亞口音(其實
這是因為Lugosi本身有口音。但很巧地,他和德古拉一樣都是外西凡尼亞人)。隨著電影
的成功(這有一部分應歸功他精采的演出),他對德古拉的詮釋也深植人心。
照理說,Bela Lugosi在《吸血鬼》之後的演藝之途,應該一帆風順才對。但實際上的情
況卻正好相反,由於演得太過傳神,他演出《吸血鬼》後被定型為恐怖片演員,大多飾演
片中的反派,因而限制了他的戲路。加上四、五○年代,恐怖片工業的不景氣,兼之他個
人缺乏選片的眼光以及一些私人問題(英語不夠流利、因使用止痛劑而染上嚴重的嗎啡癮
等),他的人生竟是一路下坡。由A級製作淪落到B級製作,最終甚至只能在「史上最爛導
演」Ed Wood的電影中領銜演出,窮困潦倒地死去(Tim Burton的電影《Ed Wood》中有交
代這段故事,雖然對史實和人物性格的敘述不盡正確──畢竟這是傳記電影,而非歷史專
著──仍很值得一看)。
諷刺的是,儘管生前淒涼,他的電影卻在死後持續熱賣。甚至賣得比他視為競爭對手的
Boris Karloff (這有點是Lugosi一廂情願,兩人在世時無論地位、收入都是相差甚遠,
星運更是不可比擬)還要好。而他所飾演的德古拉,也成為美國文化中一個不可抹滅的圖
像。
最後來談Philip Glass的新配樂。
原本的《吸血鬼》,並沒有配樂,只有在片頭Casting畫面時採用了柴可夫斯基的《天鵝
湖》,以及德古拉到劇院中時,可以聽見管絃樂團正在演奏《紐倫堡的名歌手》。原因是
有聲電影誕生的那個年代,電影工作者認為觀眾無法接受音樂「沒有理由地」出現在影片
中。當然,隨著時代演進,已證明事實不是如此;優秀的電影配樂,能令電影更為出色。
Glass的配樂在DVD中是屬於附加選項,可以選擇要不要開啟。我將無配樂的版本和新配樂
版本各看了一次,感想是Glass的配樂仍舊充滿他的個人風格;單聽還不錯,但音樂本身
的「個性」太強,放在片中顯得喧賓奪主,讓人懷疑他是否將這部片當默片配。當然還是
有極好的部份,像是片頭Casting時的配樂,以及德古拉和他的情婦們從棺材中爬出來的
片段,不過大多數時候,它都太吵、太令人分心了。如果想要好好欣賞這部電影,還是選
擇原始版本較好。
片名:《吸血鬼Dracula》(1931年版)
評分:★★★☆(Out of 5。優點:Bela Lugosi超驚人)
片名:《吸血鬼Dracula》(1931年西班牙語版)
評分:★★★(Out of 5。優點:技術層面表現比較好)
作者: cavinlai (紅髮齊格飛)   2007-09-07 12:48:00
推老片
作者: haluspud   2007-09-07 14:57:00
專業
作者: ninifish   2007-09-10 02:01:00
超專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