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霍元甲」雜談(雷!)

作者: Tyler0914 (Project Mayhem)   2006-03-04 15:47:31
本文截錄自圖文版:
http://www.wretch.cc/blog/tylerxu&article_id=3155963
電影以1910年一場虛構的擂台車輪戰起頭───上海洋商會請來四國高手,向全中
國的武術家邀戰,只有霍元甲一人挺身而出。在連敗拳擊、長槍、以及西洋劍高手後,
故事開始以倒敘的方式由卅年前說起。
霍元甲的童年就按照傳說來拍,由於體弱多病,父親不允許他習武,只得邊讀書邊
偷學。這裏帶入日後同盟會的中堅份子之一農勁蓀,成為幫少年霍元甲寫功課、讓他可
以自己有樣學樣瞎練武功的童年玩伴。霍恩弟與趙中強的一場擂台比武,在霍元甲幼小
的心靈深處埋下日後悲劇的種子。
李連杰版的《霍元甲》雖然在人物造型、服飾、時代背景等方面做了比較符合歷史
的設定,然而全劇的情節仍然與史實差異甚鉅,甚至最近還引發霍氏遺族的不滿,打算
要對片商提出訴訟。因為照這一版的結局來看,霍元甲是個家破人亡、落得孑然一身的
武術高手,在神州大陸上為民族尊嚴而奮戰,力挫列強所推出的武者,直到被毒死為止
都是形單影隻。照這個邏輯,現實世界裏那些霍氏的後人就變成不可能存在。這樣的情
節設計自然要令霍元甲的嫡傳子孫們跳腳。
之所以會有這樣於史無據的設計,是因為這齣戲打從一開始構思的時候,所要講的
就不是歷史上那個霍元甲的故事,而是李連杰為了總結自己對於武術、武學精神的體悟
、同時終結自己功夫電影生涯的「告別之作」。它要講的其實比較是李連杰的故事。
由童年被「限武」開始,直接剪輯到藝成後的青年霍元甲,中間的蛻變過程全數省
略,就是因為這部片所要表達的並不是「如何打」、更不是「不能打的人如何突然變成
能打」,而是要表達「如何才能不打」。以一部充斥許多精彩武打場面的電影來傳達「
如何才能不打」,就戲劇上而言,實在是很大膽的一種切入方式,同時也很容易讓看片
的觀眾混淆了焦點,沒能在走出戲院前真正接收到編導想要傳達的概念。
從一開場就讓咱們見識了一代宗師霍元甲(或者說李連杰)精湛且全方位的武技。
拳腳功夫、長槍、劍術,瀟灑好看又流暢的套招,讓人目不暇給。為了表達習武多年所
得出的「暴力無能」觀點,這部電影大半的篇幅反而都得拿暴力來填充。這樣的反襯,
穿插霍元甲老母對他的說教「別人怕你,並不代表尊敬你啊」,一直演到霍元甲失去一
切,甚至要復仇的對象(『秦爺』的義子)都當著他的面搶先自盡,讓他連手刃奸仇的
機會也沒有(且即使親手宰掉仇人,死去的老母和女兒也活不回來),先前為求贏得「
津門第一」而投身的一場場擂台武鬥,儘管精彩好看,對照這場巨變的導火線───門
下弟子原來是因為與秦爺的小妾私通才被打傷───瞬間殘酷地將觀眾以及故事主人翁
拋入荒謬的反思之中。
在與世無爭的農村裏,不管那是哪支邊疆民族,也不知究竟在那裏待了多少年,原
本那個爭強好勝、搞到失去一切、心靈受創的霍元甲,終於在返樸歸真的自然生活中體
悟宇宙人生的正道。在與田中安野(中村師童飾演)以茶論武的一場對手戲中,清楚表
達了霍元甲在心境上的成長。「茶只是生長在自然界的生物,本身並沒有高低之別;人
以自己的感官味覺來定出茶的高低,但茶葉本身還是茶葉。」反襯出日本自「明治維新
」後所一直在強調的種族優劣觀點之偏狹。日本的茶道講究要嚴選上好的茶種、對於「
人種」也習慣性地以一些外在指標來做為優劣評判的標準。「這麼劣等的人種,哪配擁
有這麼優秀的一塊土地!」早年的日本軍閥就是在這樣不平衡的心態下,理直氣壯地覬
覦論土質、論物產、論佔地多寡都「優」於他們自家海島的神州大陸。
在華人的精神文明裏,不論是老子的《道德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天
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莊子的《齊物論》、還是佛家「眾生一律平等」、「一
切事物的本質,只是宇宙本源唯一真相的不同面貌」等思想,都講求對於各不相同的萬
物兼容並包,讓草木自行生長,「存在」就是美、是真、是善,並無優劣高下之別,一
切的分類、判別,都只是為了某些各別訴求而採取的權宜「觀點」而已,絕非宇宙天地
之道。
一場意有所指的品茶對飲,在田中安野「心悅誠服」的神情中結束。畫面又切回電
影開頭的場景───上海的跨國擂台賽。第四位上場的高手就是日本的田中安野。霍元
甲以三節棍對上田中的武士刀,在打鬥中兩人突然兵器互換,霍元甲耍起武士刀來依然
順手;田中安野拿了不慣用的三節棍卻動作生硬、甚至打到自己。兵器的互換,亦即武
技的互換、觀點的互換。體悟宇宙之道者,由於洞察「一切不過是觀點上的差異而已」
,所以可以順暢地游走、悟透並精通任何一種觀點;相較之下,執迷於某種既定觀點者
,突然得轉變成另一種觀點時,就會因為難以觸類旁通而顯得左支右拙、難以調適。
當田中發現霍元甲中毒,勸他「不要打了!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明顯與日本
武士道「與其戰敗受辱,寧可切腹」的固有精神相違,比較接近華人「好死不如賴活;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觀點。可見田中在霍元甲的感召下,的確開始產生些觀點
上的轉變,開始試圖跳出本身的文化框臼,虛心接受華人式的觀點。然而霍元甲淡然一
笑,「活著,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不只平等觀待萬物,同時也與大局融為一體,
置個人死生於度外。
眼見霍元甲中毒嘔出的黑血,田中只能以「要打,我還是會全力以赴!」這種武術
家之間表達尊敬對方的方式來向霍元甲「致敬」。於是兩大高手繼續在擂台上全力拼搏
,霍元甲在田中的疏忽中,擊出足以穿心碎骨的致勝之拳,卻又能在最後關頭將這記當
年格斃秦爺、釀成悲劇的重拳收回,贏得田中安野由衷的敬佩,同時也結束自己四十二
年的短暫生命。
從梁家仁版的《霍元甲(奇門迷蹤)》、李連杰版的《精武英雄》、甄子丹版的《
精武門》、一直到這次李連杰版的《霍元甲》,日本人都被簡化成兩種典型:卑劣無恥
賤格到一無是處,以及光明正大耿直又精忠報國。而且後者總是被前者指揮、像顆小棋
子般地玩弄於股掌之上。於是我們看到「三田」與「田中」這兩款中國電影多年來為廿
世紀初至二次大戰結束前的日本人所打造的典型「臉譜」。飾演三田的原田真人(はら
だまさと)在「末代武士(The Last Samurai)」裏也是演奸邪的首相大村,似乎已經
被定型成這種臉譜了。幸好這位原田兄的主業不是演員,而是編導(作品有《狗神》、
《武士山莊人質事件》、《涉谷二十四小時》等)。
另外飾演大力士歐比音的那位大力士Nathan Jones,也曾在成龍的「警察故事IV:
簡單任務」、布萊德彼特的「特洛依(Troy)」、以及泰國片「拳霸II(Tom yum
goong)」裏客串演超大隻的力士。在全球化的世界,似乎不管看哪國電影都一樣會瞥
見「熟人」。
本片拍攝的時候,聽說有楊紫瓊參與演出,後來片商在上映前考量片長,「忍痛」
剪去四十分鐘左右的戲,包括霍元甲在中泰邊界挑戰泰國拳王的段落以及楊紫瓊演出的
所有戲份。據說楊紫瓊在這部片裏飾演一位現代的中國體育家,四處為爭取將中國武術
列為2008年北京奧運正式競賽項目而奔走,由她的奔走才倒敘出一代宗師霍元甲傳奇的
一生。在片商基於任何狗屁倒灶考量的大剪刀下,這個「完整版」的故事,只能等DVD
推出時才有可能看到了。
在幾項戲劇元素的交融下,這版的《霍元甲》營造出一種類似《神鬼戰士
(The Gladiator)》的滄涼悲壯感。裏面有熱血燃燒的中國魂,也有兒女情長與恬適
寧靜的大自然。霍元甲離開農村回天津前,告訴盲女月慈說他一定會再回來,等他去
處理完事情。最後在三田的奸謀下,他是回不來了,然而眼盲心未盲的月慈卻在霍元甲
死後見到他的靈魂在皎潔的月光下打拳。對劇中的霍元甲(不是真實歷史上的霍元甲)
而言,或許這天人合一、與世無爭的田園,才是他最後一心嚮往的天堂。
在幾版轟動的電影電視一再改編重述下,霍元甲這個人的象徵意義,已經遠大於實
際的歷史意義,成為一個隨編劇家愛怎麼改編就怎麼改編的象徵性角色。
作者: SureWinmouse (迎風向前行)   2006-03-04 16:20:00
借轉
作者: shower0713 (小宇)   2006-03-05 02:34:00
寫得真好!
作者: sind (如雲飄緲)   2006-03-15 13:37:00
寫的太精采了啦,我都眼框濕了
作者: kukchy   2006-09-11 16:50:00
中間精神文明那段怎跟我寫的一樣,可我寫的那篇怎被刪了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