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Hi-ν Gundam的軌跡

作者: KeyNT (冰馳名封‧天下無雙)   2014-10-16 15:00:06
Hi-ν Gundam的軌跡
(From Hobby JAPAN國際正體中文版2014年10月號)
解說:HJ日文版編輯部 [征]
「RX-93-ν2 Hi-ν Gundam」的典故出自『逆襲的夏亞 貝爾特琪卡之子』的出淵裕
老師筆下扉頁圖稿。這張畫稿中的ν 鋼彈在造型上與動畫用設定稿不同,現今被稱
為「Hi-ν鋼彈」的機體就是以此為發展原點。ν 鋼彈本身其實是先由複數的機械設
定師提出造型設計案,再由出淵裕老師完稿所成 ( 有局部畫稿是由佐山善則老師負
責的 ) 。由於有局部造型與出淵老師筆下暫稱為「Hi-S 鋼彈」的設計草稿相近,因
此這張扉頁圖稿亦可解釋為「出淵老師原創的ν鋼彈」。
http://ppt.cc/U4E3
以此畫稿為基礎,當時的HOBBY JAPAN編輯部提出了一個企劃,也就是將這張插畫中
的ν鋼彈製作成立體範例。在請到出淵裕老師重新繪製了它的設定圖稿後,由菅義弘
先生據此詮釋所成的立體作品,正是作為HOBBY JAPAN月刊1990年8月號封面主圖的全
自製範例。由於編輯部特地請出淵老師繪製出了背面等從扉頁圖稿中無從判斷的要素
,再以這些參考用畫稿為準備進行製作,因此這個具有極高完成度且帥氣的造型博得
了無數玩家的支持 (不過在此時間點只能說是將「小說中的ν鋼彈」詮釋為立體範例)。
這件範例的完成度之高,可說是為現今的Hi-ν鋼彈奠定了深厚根基。不過「Hi-ν鋼
彈」這個名稱其實是首見於B-CLUB製1:144比例樹脂套件,現今普遍認為之所以會如此
命名,應該是根據它在造型上帶有ν鋼彈後繼機的味道,以及『逆襲的夏亞』在企劃
之初將主角機暫時取名為「Hi-S 鋼彈」這兩點,但真正的理由至今仍舊不明。此外,
後來有不少媒體將它表現為ν鋼彈達到真正完成境界的樣貌,不過這顯然是對其外觀
有著先入為主的印象,才會產生此等誤解。話雖如此,對於ν鋼彈身為阿姆羅最後座
機的最強鋼彈,劇中確實也暗示它在調整方面尚有不足,因此Hi-ν鋼彈就自然而然
成為鋼彈迷心中用來填補「要是ν鋼彈能更加完美的話....」的"最強想像"。
雖然它未曾在影像媒體中登場過,來由也極為複雜,說穿了更是一架非官方版本的機
體,不過2007年在SUNRISE的主導下,特地請出淵裕老師發表了官方版設定圖稿,使其
存在終於獲得了官方認可。BANDAI HOBBY事業部也以這份官方版設定為準,在2007年2
月推出了其MG版套件。接著也陸續於2007年12月推出了HCM Pro版等各式產品,由此可
知它具有無從動搖的深厚支持度呢。此外,與MG並列為鋼彈模型主力產品的HGUC系列
也在2009年6月推出了其套件。到了2010年時,在動畫『 模型戰士鋼彈模型製作家起
始G』中更出現了以黑色為基調的原創配色版Hi-ν 鋼彈,看到它在動畫中活躍的場面
一事也震撼了無數鋼彈模型迷呢。後來隨著它出現在各種電玩中的機會增加許多,2013
年8月時也推出了其BB戰士套件。而到了2014年8月之際,更是在KATOKI HAJIME先生監
製下造就了名為「Ver. Ka」的結晶。
話雖如此,Ver. Ka就定位上來說只是以另一種表現方向詮釋所成的鋼彈模型,先前推
出的MG套件依舊是官方版設定,這點並沒有任何改變。不過對資深玩家來說,它相當
貼近當年那款洋溢著厚重感的造型 (堪稱是多年夙願成真),更蘊含著全新的魅力,也
唯有具備寬廣表現幅度的Ver. Ka才能這樣擴大可能性呢。不過這款Ver. Ka套件之所以
能誕生,當年拜倒在那經典範例魅力之下的玩家們,以及先前列入官方設定的歷程,絕
對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即使是在鋼彈系列的漫長發展之中,以一張純粹的畫稿為起源的Hi-ν 鋼彈也是極為罕
見的存在呢。只要人們抱著名為"期待"與"希望"的善意,Hi-ν 鋼彈今後肯定也會繼續
背負著眾人的意志,在各式媒體中展翅翱翔到更高的境界。
===========
總之,比起海牛的複雜背景,W各版本機體的由來就簡單多了.....orz
作者: zeta (Find the Way)   2014-10-16 17:01:00
我怎麼覺得W比較複雜!:P
作者: ufglobe (MS翰)   2014-10-16 22:00:00
我也覺得GW複雜很多
作者: EXODUS (劫機 塔希)   2014-10-16 22:52:00
因為很多鋼彈的遊戲都有這隻阿
作者: KeyNT (冰馳名封‧天下無雙)   2014-10-17 09:45:00
可能我解釋GW解釋的太習慣了,所以覺得比較簡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