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媒體的惡意:關於那些「被衰退」的農產業

作者: deepdish (Keep The Faith)   2016-05-22 18:22:56
Lin bay 好油》媒體的惡意:關於那些「被衰退」的農產業
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704103
老話一句,盡信媒體不如無媒體。
不過,這次不是胡說八道的食安議題,而是充滿政治操作的惡意。
因為這樣的惡意,明明沒做外銷的「被外銷」,明明產值成長的「被衰退」,
農民好可憐,老是要被一群販賣恐懼的人重傷就算了,連操弄意識形態都要拿他們墊背!
作者:Lin Bay 好油| 2016-05-21 17:39
Lin bay 好油
鳳梨輸中不但沒有衰退,而且較往年更好,以出口的資料來看,
出口產值跟數量都再創新高。
(資料照,記者吳俊鋒攝)
http://img.ltn.com.tw/Upload/talk/page/800/2016/05/21/phpvUh9WJ.jpg
前幾天,某媒體開始進行惡意炒作,企圖製造農產品輸中因為換政府受阻,
台灣外銷農產品因為政治因素都快掛了的氛圍。
(你可能不知道 台灣水果8成5外銷到大陸)
http://udn.com/news/story/1/1704568
配合這樣的氛圍,相關新聞還提到:
李協倉表示,台灣與大陸因運輸近,量愈來愈多,外銷水果中有百分之八十五銷大陸,
宛如扮演和平的使者,市場好不容易建立起來。
李協倉表示,台灣與大陸因運輸近,量愈來愈多,
外銷水果中有百分之八十五銷大陸(圖:截自聯合新聞網)
http://img.ltn.com.tw/Upload/talk/page/800/2016/05/21/phpT9d6NC.png
這種帶有惡意的操作,顯見內部控管與報導專業在部份媒體已蕩然無存。
媒體反應社會真實面天經地義,但這篇報導訪問了某青果生產合作社的總經理,
卻刻意不去探查受訪者所提內容的真偽,先射箭,再找人來背靶,其心可議。
平心而論,水果外銷中國數量,理應詢問主管機關農委會或是關務署資料才不致失真。
問一個地方合作社的負責人,邏輯何在?
難道這個合作社出口全國的鳳梨嗎?
惡意與不專業從這樣的操作中,可見一斑。
台灣外銷水果是不是真的有85%外銷中國?
整理關務署對外開放的出口產值資料,可以得到下表:
台灣果品外銷數量與產值統計。(作者製表)
http://img.ltn.com.tw/Upload/talk/page/800/2016/05/21/php4fwTrH.jpg
的確,中國市場在我國鮮果外銷所占比例愈來越大,但不管是產值還是數量,
都沒有達到85%,僅憑一人之言,就斷定外銷水果中有85%外銷中國,
也沒有補上官方的資料佐證,這是媒體記者該有的專業水準嗎?
鳳梨輸中今年是否呈現衰退?
今年起,各種流言都稱鳳梨輸中衰退,卻都忽略今年鳳梨種植面積過量的問題,
把所有市場價格低迷的因素怪罪在鳳梨輸中衰退上,然而,從下表可以發現,
鳳梨輸中不但沒有衰退,而且較往年更好,以出口的資料來看,
出口產值跟數量都再創新高,去年一整年,輸中鳳梨產值有7.64億,
到了今年一到四月就已達7.45億了,對比去年價格則有27%的上漲,
不管是數量還是價錢都大幅提升,衰退在哪?
近兩年鳳梨銷中數量與產值統計。(作者製表)
http://img.ltn.com.tw/Upload/talk/page/800/2016/05/21/php2oZgTw.jpg
更耐人尋味的是,該媒體在5月21號,又補了一則新聞:
http://udn.com/news/story/1/1708290
嘉義縣民雄鄉「星農場」每年外銷大批鳳梨到中國大陸,負責人陳憲星表示,
期待蔡英文領導的新政府,持續維持近幾年來和中國大陸的農產品等熱絡交流,
將台灣的水果外銷出去。
他說,「雙方都要互相讓一讓」,不要太強硬,有時讓一下,
「不然死的是我們,不是他們」。
陳憲星先生今年根本沒有做外銷,往年外銷的數量也很少,
又怎麼會有每年外銷大批鳳梨到中國大陸的紀錄呢?(圖:截自聯合新聞網)
http://img.ltn.com.tw/Upload/talk/page/800/2016/05/21/php6RVL9B.jpg
「星農場」是農民陳憲星先生的自有品牌,生產合作社為打貓生產合作社,
主要的生產區域以民雄鄉三興村為主,整個合作社在三興村的共同運銷面積約300公頃,
主要的銷售通路是國內及網拍市場,陳憲星先生今年根本沒有做外銷,
往年外銷的數量也很少,又怎麼會有每年外銷大批鳳梨到中國大陸的紀錄呢?
陳憲星先生是目前火熱的金鑽鳳梨的發揚者,金鑽鳳梨是他從農試所嘉義分所取得後,
改良出來的品種,陳先生同時也得過神農獎,在鳳梨領域是一等一的人物,
生產以國內市場為主,媒體因為人家是名人,就拿人家的名字來背書畫押,
這種惡意行徑,讓人不敢恭維。
依靠中國「善意」的農產品外銷
同時,新聞也提到:(新政府未出鞘 大陸刀尖已抵著台灣農漁)
http://a.udn.com/focus/2016/05/19/21155/index.html
屏東的石斑有七成以上銷往大陸,最高時甚至達九成,屏東縣林邊區漁會表示,
大陸去年公布石斑輸入檢疫規定,雖然目前對台灣仍維持零檢疫,
但養殖戶現已開始擔心,
「怕過了五二0,硬到都照規定來!」
依規定檢疫天經地義,要輸入國在邊關刻意放水,才是件奇怪的事。
(圖:截自聯合新聞網)
http://img.ltn.com.tw/Upload/talk/page/800/2016/05/21/phpihriJu.jpg
依規定檢疫天經地義,要輸入國在邊關刻意放水,才是件奇怪的事,
如果產業的競爭力必須建立在他國放水上,產業會進步才真是天方夜譚。
同理,如果過去我們的農產品輸中成長是長期建立在中國的政策性收買上,
520之後也不過是回歸正常的關口管理,比以前嚴格是理所當然?
但不合理嗎?
並不會。
過去給台灣農產品在關口管理上的方便具有強烈的政治性,長期下來弱化了產業競爭力,
石斑養殖業如此,其他品項亦然,例如,虱目魚契作輸中就是一例。
虱目魚是加工用魚種,魚刺過多,即使在台灣也多以魚肚等分切產品食用,
為什麼契作輸中會用全魚?
連國內一般家庭都很少使用虱目魚全魚料理了,在中國又怎麼會有市場?
而石斑輸中有可能衰退的原因並不單只有檢疫趨嚴,
更重要的因素是影響是中國本土龍虎斑對於台灣青斑的競爭,
中國都能育出換肉率更好、生長期更短的魚種,而台灣還堅持青斑青斑,
衰退早在預期之中。
我國農產品外銷輸出市場愈來愈集中在中國,是不爭的事實,
而日本、香港、新加坡這些國際主要競爭的消費市場卻是明顯的衰退,
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競爭的國際市場持續衰退的現象,代表我國農產業的競爭能力不斷下降,
台灣在嚴格的日本市場占比在5年內從13名掉到18名足可證明。
台灣外銷農產品產業,倚賴的應該是優質農產品生產以及優良的品質控管能力,
而非中國帶有政治意涵的「善意」,過度倚賴中國市場,
短期內或許能為外銷帶來一片榮景,但相對也會使國內農產業的競爭力停滯不前。
媒體以背離事實的報導,進行惡意的輿論操作,
明明成長的產業也硬凹成衰退、又把那些因為競爭力不如人而衰退的產業,
歸咎在因為換了政府讓中國取消善意上,出賣專業又充滿惡意,
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