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清大屠夫」移花接木? 今周刊拒道歉

作者: notoriousii (買了個玩具o_0)   2012-09-18 20:35:27
: ==
: 我的評論:
: 1.本人以下評論都是以本報導屬實為前提。
: 2.新聞報導只要有一點造假就是造假,沒有模糊空間。
: 所以他說「連其他媒體都跑到澳洲,證明確有清大學生在澳洲當地肉品工廠工作,
: 今周刊並無造假」,只能代表那部分沒有造假;
: 將三個不同受訪者的經歷融合、以某受訪者第一人稱單數的口吻呈現,
: 卻沒有將之註明,就是移花接木、就是造假,沒有其他理由。
並不認同這種說法,事實上,為了保護受訪人,的確很多時候,不是記者,
反而是對方會主動要求,合併多種故事為一,避免受訪人被他人認出,造成困擾。
這不是造假,的確是保護。
這篇會造成爭議,恐怕還是與清華校名有關,若今周刊以國立大學身份,到澳洲當屠夫,
就只是強調高學歷當台勞的現象,就不會有那麼多麻煩。
話說都暱名了,還會被人肉出,也太衰了...,八卦版有版友推文質疑真的有被人肉嗎?
感覺問題也出在受訪者身上。
在新聞實務上,我覺得業界的習慣和一般人認知差很多,是造成爭議的主因。
例如,引用他人言論,引號內是否為 原封不動、逐字抄錄 的字句?
一般人是這樣認為,但若受訪者邏輯不通呢?記者潤飾是她的工作,卻有人認為改了一
兩個字或某些字句,就變成了偽造、扭曲。
其實為了避免扭曲,記者都會一再詢問,然後用口語、有邏輯的方式整理出來。
可還是常有受訪者抗議,說被斷章取義。
另外這篇文章的爭議點之一,還有匿名者表示,記者沒說要報導、只是聊天卻刊出來。
如果匿名者說的屬實,看起來是記者喪失新聞道德。
可是事實一定如此嗎?
記者很會玩文字遊戲,如果記者表明:您好,我是x周刊記者,關於澳洲打工度假,
想問您的看法?可以分享一些你的親身經驗嗎?
(這沒告訴你我要刊啊,但這就是專訪。)
如果你表示不願意談,那記者又說:別緊張,像朋友聊天一樣。
(我有說純聊天、不報導嗎?我是強調你可以用聊天的口吻說~)
基本上,受訪者願意對談,記者就認為答允刊登。除非你一再強調剛剛講的不可以登。
是否保護受訪者,有時候記者和受訪者都會忘記這件事,例如要談流浪教師問題,希望
有年輕老師來談,資深老師佔了缺額不走,尸位素餐,照理說,肯出來受訪的老師,記
者會幫老師匿名,不然老師就不用混了,一定被列入黑名單,但偏偏有時候,雙方都忘
了有些事不能說、說了要記得保護自己,等到報導一出,挫賽,傷害已造成,可這時候
該怪誰呢?
記者有責任保護受訪者嗎?
看起來是沒有的,保護只是為了日後還能繼續訪、關係良好而已。
另外,媒體環境真的很糟,一些正面形象的機構,公布的東西很聳動,似乎站在人民或
弱者的立場伸張正義,但其實很多也只是 誇張和造假,但如果你堅持良心和是非公正
,你不報或報小篇幅,讓其他媒體去作頭條、獨家,讀者還是會喜歡那些媒體。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一間很愛公布調查的機構,為民喉舌,常有聳動的數據,我問該
機構董事長,一份全台的調查報告,樣本只有三個,一個合格,一個接近合格,一個不
合格,你就說全台xx有75%的商品是黑心的,這好像太誇張了吧?
董事長拍拍我的肩膀笑說:何必這麼認真呢?寫就是了啊。
偏偏媒體還很買他家的帳,因為他每天都能提供媒體獨家和聳動的數據。
就連人力銀行這些機構的調查,也根本不能代表什麼,數據都是從願意填寫問卷的會員
得來,等於非會員、其他人力銀行的使用者及不填寫的族群都是被忽視的。
但幾乎沒有媒體會強調這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