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每年醫療糾紛5百件 台灣醫病關係緊張

作者: xontai (古幹姊姊)   2017-09-29 10:13:52
http://news.tvbs.com.tw/life/778303
每年醫療糾紛5百件 台灣醫病關係緊張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台灣近5年進入醫審會鑑定的醫療糾紛,每年都有大約5百件上下
,顯示台灣醫病關係緊繃,醫學界認為,現在有太多的民眾認為,只要進到醫院,醫師就
必須讓病患平安康復,卻沒想到有些重大病症,本來就有很大的治療風險,怎麼建立良好
的醫病關係,台灣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這位林姓女童4年前出生時,缺少雙手只有一條腿,父母親認為做了15次的產檢,怎
麼沒發現胎兒有缺陷,提告婦產科求償770萬。
根據衛福部的最新統計,近5年進入醫審會鑑定的醫療糾紛,數量雖然有微幅下降,
但是每年大致維持在5百件上下,等於平均每天都有醫師被告。
醫勞盟顧問李紹榕:「醫生自己要行得正站得穩,他如果也是亂七八糟,那被告也是
剛好而已,可是大家努力去看,一些舊的資料庫你會發現,被告的常常不是你們,心目中
所謂的那些爛醫生,往往都是最努力的醫生。」
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現在台灣處理醫療糾紛,大概是國際上處理醫療糾紛,最
爛的國家之一啦,就是用法院見法院解決,那國外最好的方法,第一個就是說這件事情,
第一發生的時候醫院就會有一個關懷小組,院內就會有一個關懷,但是這一塊在國內我們
雖然評鑑有要求,但醫改會實際去調查曾經發生過,死亡或重傷案件的醫糾民眾,8成都
表示說醫院沒有主動來關懷。」
這也造成醫療糾紛發生之後,不到5成的病患家屬選擇院內申訴,2成5選擇衛生局調
解,7%民眾提告民事,5%民眾提告刑事,越來越多的醫師進行防禦性醫療。
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因為原本我們的醫療,本來很多的介入,或做很多的檢查
比如說做照斷層,它也是有一個醫療的傷害跟風險,另外也是資源的浪費,但是有些醫師
就會說,那如果我醫生也不是神,有些診斷我沒有及早發現的話,那會不會最後病家來怪
我了。」
醫勞盟顧問李紹榕:「很多人已經不把死亡當成常態,你誤以為踏進醫院,你就可以
活著出去,所有沒有辦法活下來的原因都是醫院,這是台灣醫療最大的一個困境之一。」
也就是說,醫病關係緊張,來源自病人對醫師不夠信任,現在醫學界出現一種新的AI
系統,被認為有可能可以增進醫病溝通。
台北癌症中心副院長邱仲峰:「在醫學界也普遍都支持,病人去尋求第二意見,尤其
是比較困難的個案,那但是往往這個病人,來找我們尋求第二意見的時候,我們會很為難
,因為我認識他不夠久,所以就導致我們,提供第二意見的時候,我們會傾向於比較保守
,那用了AI系統之後有一個好處,它就是直接幫我搜尋最好的資料庫。」
醫師解釋AI的運作機制,在於自主閱讀全世界的醫療文獻,幫助醫師更快更精準判斷
治療方式,也更加客觀。
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所以我們就讀它這四個不同的建議,竟然當中有一種建議
,是我沒有想過的,就是說我已經工作30年了,但是竟然有一個建議是我從來沒有想過也
不知道,所以就引起我的很大的興趣,我就趕快去閱讀這些細節,閱讀細節發現說它的這
個建議,這是一個非常新的藥。」
但是AI現階段還是輔助性質,醫療關係的改善的根本,還是在於醫院醫師怎麼和病患
建立良好關係,這一點醫病雙方都要努力。
(TVBS 2017-09-28)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