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 「婆」的存在及其處境

作者: stav0920 (黃阿另的老婆)   2018-03-04 17:49:39
前幾天看到的論文,主要針對陳雪的小說《惡女書》裡的《尋找天使遺失的翅膀》一文,探
其中一個部分便是討論女同志中「婆」角色微妙處境。以下為文中擷取:
為了使T婆(butch/femme)的認同與性實踐在面對受到女同志女性主義強烈影響的批評時能夠站得住腳,
支持者必須解釋為什麼T婆不是異性戀性別關係的翻版。
在這種常見的質疑中,
儘管T外表的複雜性與創造性明顯可辨,
其性別認同仍會被化約為男性陽剛特質的模擬翻版,
而婆在異性戀社會(有時甚至在女同志中)則只能以異性戀非女性主義者的身分「矇混過關」,
這也促使Joan Nestle提出所謂「雙重否定」(double dismissal)之說(在性別認同上,婆被看成既不夠女同志也不夠女性主義),
Laura Harris和Elizabeth Crocker則描述婆的處境為「雙重邊緣化」。
許多學者皆指出,
這樣的否定及邊緣化源自於一個普遍的假設:明顯陰柔的外表,
顯示當事人接受了異性戀體制的女性情慾規範,
也顯示她毫無女性主義立場而內化了父權定義下的性別身分認同。
也有學者批判這個普遍假設太過強調改變個人外觀的作用,
以為這樣的舉動就可以破壞性別社會化的一部份效應,
他們也批判這個普遍假設勾勒出一種具有規範性的女性主義身分輪廓:
其性別認同不會過度女性化(當然也不會太男性化)。
然而,被邊緣化的女性特質(例如在風格極其鮮明的婆或性工作者身上的女性特質標記)卻
然而正因婆的女性特質可以「矇混過關」(pass),
我們也必須記得像這樣的無從辨識在社會脈絡中就是一種特權的象徵,
認清了這個事實,
才能看得到不同性別認同的女同志會遭遇不同程度的社會污名。
舉例來說,一個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瞞住眾人而不被直接或間接質疑其性偏好或性別認同,
但是表現出陽剛特質的女人在日常互動中就可能會引來質問或議論,更可能夾雜著恐同的敵
在〈婆的情慾自主〉("Femme Erotic Independence")一文裡,
Jewel Gomez承認以上的差異的確存在於T/婆與異性戀社會互動的過程裡,但她也主張婆的
卻同樣是這場「解放戰爭」中的「戰略游擊隊」。
對自我認同為婆的女人來說,
這場戰事的長程目標可能包括讓婆的陰柔特質與異性戀的傳統女性特質區隔開來,
並且去攪擾那個將主流(異性戀)的性別認同預設為優先、
其他性別認同則視為複製(而非另類選擇)的邏輯。
本文節錄自《陳雪的反寫實、反含蓄》白瑞梅著,葉德宣、陳采瑛譯
全文網址:http://sex.ncu.edu.tw/publication/2007/pdf/wanlian-4.pdf
我個人認為,婆在社會角色中時常處於灰色地帶,並非異性戀,卻擁有一般印象中的陰柔特
ps.我想這種兩邊皆是、也皆不是的處境,亦與雙性戀有些類似。
蠻希望看見更多相關看法的
作者: s150w150 (akio)   2018-03-04 17:55:00
文章值得深思,但排版有幾段段落重覆貼上造成閱讀不便
作者: grassland123 (MONY)   2018-03-04 19:57:00
文章內容值得深思+1可是覺得內文對女性主義的定義應該是激進派的,怎麼會把女性化的外表都歸類為非女性主義者??覺得是說女同志的定義光看tp這樣的組合而忽略其他組合如pp不分,很難站的住腳,來面對女性主義的批判。很容易被質疑tp組合只是復刻
作者: stav0920 (黃阿另的老婆)   2018-03-04 20:14:00
剛剛查了一下,這篇是1999的文章了,探討的東西也難免限囿於當時的環境,不過就算過了十幾年,這樣的情況還是存在
作者: grassland123 (MONY)   2018-03-04 20:18:00
感覺這篇在打臉鐵t鐵p欸呵呵
作者: Architect (仇恨、無恥、父權、暴力)   2018-03-04 20:43:00
這是還蠻早期的一派理論了耶後來亦有發展出些不同脈別不同脈絡的其他理論。不同 “派”別脈絡,上面打錯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