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藏富於樓vs牢籠效應

作者: dragontwo (Be A Man !)   2018-08-17 10:24:12
下面這篇文章出處是香港信報,討論"藏富於民"以及"牢籠效應"。
文章裡面也提到近五年飆漲的環球樓市已經開始面臨反轉調整,
這邊要先感謝幾年前出台的兩稅合一,早四年把台灣房價打下去整理、調整供給量。
前面一些板上討論也提到台灣人自有住宅持有率高,到底該怎麼在國際上歸類,
剛好這篇文章有討論,在英國經過牢籠效用已經演變成為政治議題,在台灣也是。
澳洲3成5的無殼族經歷長時間後,只擁有全國財產的5.6%,
有產、無產間都已經有相當程度的對立。
喜歡租房子的德國,分化就不那麼嚴重,
但也是有壞處,國家富有不等於人民富有,個人平均資產只有歐盟一半,
希臘、西班牙、愛爾蘭危機,還要劫貧濟富,用德國納稅人的錢去救他們,
救完後,這些敗家子國家經濟復甦後資產膨脹後財富再度超過德國。
作者沒有下那邊好,那邊壞的結論。
端看你們怎麼選擇。
2018年8月17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藏富於樓vs牢籠效應
8月16日,周四。本報社評是日談及環球樓市醞釀轉勢,老畢最近亦看過一些這方面的資
料。藏富於樓乃港人「共識」,樓市轉勢非同小可,今天就來分享一下個人想法。
三天前在Corelogic看到澳洲樓價的統計數字,發現近年內地資金熱門選擇之一悉尼最新
一周樓價按年下滑5.6%,跌幅為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市內部分地區樓價跟去年
同期比較更錄得雙位數跌幅。悉尼在全球最難負擔住宅物業市場一直位居前列,於國際調
查機構Demograhia今年1月排名中僅次香港,成為全球第二最難負擔樓市,指標作用不容
忽視。悉尼嗅到「燶味」,環球樓市轉勢之說顯非危言聳聽。
社評引用了《經濟學人》以Housing Correction為題的文章,在下望了兩眼,最吸引我的
是該刊自行編製、由22個環球城市組成的樓價指數,老畢第一眼自然落在香港身上。起初
感覺有點不對勁,按照《經人》的數據,香港樓價過去5年升幅為39.3%。咦,5年漲四成
,止唔止?看真些,原來該刊標示的乃樓價實質(real)變幅,經通脹調整也。
橙要同橙比,老畢嘗試以本港CPI為基礎,根據坊間常用的樓價指標計算出經通脹調整實
質升幅,看看數字跟《經人》所說是否大有出入。結果顯示,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
過去5年名義(nominal)升幅為53.9%,實質升幅34.9%。若以差餉物業估價署私人住宅售
價指數為準,同期名義升幅為60%,實質升幅40.3%。
既然是統計,樣本差異、覆蓋時段皆足以令相關對比出現落差。可是,根據本地資料來源
計算出的香港5年樓價實質升幅,與《經人》自行編製的指數已十分接近。我們做的並非
學術研究,參考價值滿意便足夠。
第二個有趣的地方是,以5年樓價實質升幅而論,勝於香港的城市比比皆是。試舉數例,
溫哥華是60.4%、三藩市49.1%、奧克蘭56.4%、上海52.5%、悉尼54.8%。由此可見,大城
市樓價上漲乃普世現象,而藏富於樓的心態亦非港人以至中國人獨有。
當一世「樓奴」
磚頭的魅力不單令人甘願當一世「樓奴」,老竇嗰代「上車」比你容易、樓價節節上升,
更會在老青兩代、有樓無樓人士之間造成巨大的財富分化(wealth divisions),引發深
層次社會矛盾。
老畢唔係乜嘢「悲情派」,但有些數字不妨一談。投資研究公司晨星(Morningstar)做
過統計,發現澳洲擁有自置物業人士的身家,佔該國家庭資產淨值總額高達94%;反觀「
無殼一族」,佔澳洲人口三成半,惟在該國整體家庭財富中佔比僅5.6%。藏富於樓與財富
分化,誰說不是一體兩面?
在鐘擺的另一端,德國人並非藏富於樓的信徒,喜租不喜買。根據彼得森研究所(
Peterson Institute)2012年發表的數字,傳統上自置物業比率低的德國人,家庭財富中
位數為5.14萬歐羅,不及有數據可稽的15個歐羅區國家平均數10.92萬歐羅的一半。
國富不等於民富
數據雖舊,可是2012年歐債危機如火如荼,風暴過去樓市復甦,今天德國跟其他歐羅區成
員國的家庭財富中數位相差或許更遠。德國向來被視為歐洲第一富國,「歐豬」出事靠該
國納稅人打救,惟國家富有原來不等於人民富有,西班牙、愛爾蘭樓市爆煲,班「窮親戚
」識得搵你;雨過天青後,人哋又再藏富於樓,逐家逐戶計比德國人仲有錢!
講開藏富於樓,老畢想起同文方立祺兄早前說過的「牢籠效應」。方兄引述中產人士深圳
寧南山對內地城市步入「香港模式」的不滿,當中提及「牢籠效應」概念。在此先摘錄幾
句,再分享個人看法。
「牢籠效應」指的是如果一個城市經濟發展蓬勃,中高端工作機會不斷增加,必然帶來人
口的上升,而此時由於規劃的原因土地供應受限,人們需要在有限的面積爭奪住屋、教育
、醫療等資源,同時養育後代的能力大大減弱帶來生育率下降,亦激化了本地人和外地人
的矛盾。
寧南山的話也許準確道出內地當前矛盾,但就如「藏富於樓」一樣,「牢籠效應」亦不見
得中港獨有。《經濟學人》樓價指數覆蓋的22個環球城市,過去10年人口平均便上升了
12%,這些額外人口主要來自經濟發展較落後、中高端工作機會較少的國內其他地區或海
外。
矛盾激化各地皆然
倫敦人口中逾三分一並非英國出生,而外國出世人士佔多倫多人口比例更超過一半。本地
人跟「外地人」矛盾激化,於全球許多大城市恐怕一般的難以避免。英國前外相約翰遜(
Boris Johnson)脫歐立場跟首相文翠珊格格不入,上月憤然辭職後矛頭轉向房屋政策,
指英國25至34歲人士10年前自置物業比例高達64%,今時今日降至39%,意味半數以上年輕
社會棟樑無力上車。藏富於樓引發財富分化,在中港固然是熱門話題,於西方更演變成政
治議題!
作者: batista1980 (生活要精采)   2018-08-17 10:35:00
你資產有扣掉房產嗎?同樣機能房價比人低 這樣資產就被算比較低很冤阿~跟用房價上漲衝GDP一樣
作者: dragontwo (Be A Man !)   2018-08-17 10:36:00
信報老畢文章看完再來討論,謝謝
作者: batista1980 (生活要精采)   2018-08-17 10:39:00
與其看大多不會去兌現的自住房產 不如看實質購買力就這麼簡單的想法罷了 沒事大概就是個台灣買雙B比德國貴所以台灣比德國有錢的概念賣老家變現去租房??我是很難相信希臘比德國有錢啦
作者: dragontwo (Be A Man !)   2018-08-17 11:30:00
...這種程度的推文,請自便吧你可以查信報的電話,去跟畢老林反應一下
作者: batista1980 (生活要精采)   2018-08-17 11:31:00
(呵欠~) 每次被電都這種大決,好膩
作者: dragontwo (Be A Man !)   2018-08-17 11:31:00
電? 憑你喔...笑
作者: batista1980 (生活要精采)   2018-08-17 11:32:00
只會放這種大絕沒啥好討論的,互相自便吧!
作者: dragontwo (Be A Man !)   2018-08-17 11:34:00
笑你不敢
作者: batista1980 (生活要精采)   2018-08-17 11:35:00
(呵欠~) 有沒有別招啊,好膩
作者: dragontwo (Be A Man !)   2018-08-17 11:37:00
你就這樣喔,省省口水吧。
作者: mfcke (drive)   2018-08-17 13:26:00
他們不敢回文啦 會被噓到XX 我倒是有他投資唬爛的簽名檔等等可以傳給你
作者: dragontwo (Be A Man !)   2018-08-17 13:28:00
千萬不要....不要浪廢時間
作者: mfcke (drive)   2018-08-17 13:48:00
你這樣 我就偏要傳 嘻嘻
作者: batista1980 (生活要精采)   2018-08-17 13:52:00
(Z....)這麼閒,早點去歐兔找個伴吧! 太孤單也不用整天當我粉絲啊!糗爺每次喊完減碼必漲,誰敢關公面前耍大刀啊!
作者: dragontwo (Be A Man !)   2018-08-17 13:57:00
糗爺不是你嗎?租金打水飄兄別再來了,浪費時間
作者: batista1980 (生活要精采)   2018-08-17 14:01:00
我也覺得超浪費時間,問題就有人單身沒事太閒愛當我粉絲,莫名其妙
作者: mfcke (drive)   2018-08-18 01:51:00
要不要看誰在對面文章下面留言比較多? 理性 公正 客觀 謝謝單身我是沒差 用錢可以解決的事...喝牛奶 不用養牛吧
作者: dragontwo (Be A Man !)   2018-08-18 07:21:00
單身也很好啊envy,不知道酸這做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