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情報]王盈勛:地產春夢

作者: paradoxkirk (infamy>fame)   2013-11-18 10:46:49
有本事買低賣高的地產投資者,當然樂見地產上漲。但是對於多數只有房子可以自住的小市民來說,實則都只是在做著自住兼投資的春夢,誤認房價上漲是對自己有利的一件事。
有房子的人應該期待房價上漲嗎?
上週,台北市政府首度公布「台北市住宅價格指數」,以去年8月為基準點,今年4月台北市住宅價格指數為106.7%,也就是平均漲幅6.7%的意思。
同樣也是上週,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今年1到5月的薪資調查,計入物價因素後,實質平均薪資為4萬8725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077元,倒退到16年前水準。
這兩組同時公佈的數據,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事實:就算薪水不漲,台北市民仍有意願追高房價。台灣地產居高不下的問題,已有非常多的討論,從建商炒作、游資過多、陸資因素、有土斯有財觀念影響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分析當然都是有道理的,但是它們也都假設,地產上漲,以外在大環境因素居多,不然就是受傳統文化制約,至於小小的個人,其實是無奈的,望屋價高漲而興嘆的。
這種假設似乎忘了,台灣人房屋自有率八成多,真正望屋興嘆的,沒有想像中多。「居住正義」的訴求、年輕人買不起房子之類的問題,可能比較接近是媒體上政治正確的說法,說來義正辭嚴,少有人敢公開反對,要不就是覺得事不關己,但很多人內心根本覺得,地產漲價是好事一件,只要房市有持續上漲機會,仍然是要加碼買進。
有誰會不希望自己的資產增值呢?這事似乎很難加以反駁,而這也是台灣人勇於在房地產市場拼博,進而導致地產價格看回不回的根本因素。房價高漲怪建商炒作很容易,但沒人買的商品終究不可能炒作得起來。
但是地產價格上漲,真的對持有人是有利無弊的嗎?我們會這麼認為,基本上是忽略了地產做為資產的特殊性,把它跟股票、黃金、珠寶、汽車等等其他資產一視同仁對待。但是如果我們冷靜分析,不難理解房地產有兩個特性,讓地產價格上漲,未必像表面上看來那樣對它的持有者有利無弊。其一,是我們持有的房地產,我們通常實際上也在使用它,而且還非用不可;其二是,地產的漲跌通常是高度連動性、地域性的,你的房子漲了,周邊的房子也會漲。
讓我用持有股票來做個比較。你買了幾張股票,通常你並不直接使用它。股票漲了,你隨時可以賣掉它,享受漲價的好處。房子就不同了,如果是你自住的房子,賣了你就沒得住,想買另外一戶,你可能是在同樣的房價水平買進,你並沒有真正實現獲利。沒有實現的獲利其實就是沒有獲利,你只是心理感覺良好而已,但在實質面,你可能得繳交更高的房屋稅與地價稅。二、三十年後或許你真能賣房子了,但那時房價會不會跌回原點或更低,沒人知道。
房子漲價,通常表示你的房子所在的區位都是漲的,單一房屋或社區獨漲的機率不高。生活圈房價高漲,缺點至為明顯:原本一碗一百塊的牛肉麵,房租漲價了,店家自然得反映在售價上,可能賣你一碗一百五,但實際上你吃的牛肉麵,牛肉大小、湯頭口味,並未有任何改善(如果不是縮水的話)。換句話說,我們都有可能是房價上漲,導致生活品質下降的受害者,只是這個過程很分散、很隱性,所以我們沒有察覺而已。
作者: SDerick (㊣大壞蛋德瑞克㊣)   2012-01-18 11:17:00
漲價完全不利小屋換大屋的族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