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為何要買房

作者: kishiwada (我早就料到....)   2013-04-21 18:28:02
恩,我不想寫一篇關於台灣未來10年房市會怎麼走的預測,
而是希望能探討台灣的受薪階級在這個當下該怎麼做比較好,買? 還是不買?
假設在“我們都無法預測未來市場怎麼走”的前提下。
我認為受薪階級需要先意識到自己承受的風險,才開始進入市場,
特別要注意到自己的資產風險是否過於集中!
舉一些例子:
比較1:
A是年薪50萬的台灣人,沒有其他資產,只有150W現金頭期,
買1000萬房子自住。
V.S
B年薪50萬,有300W現金,其中150W存在海外銀行(ex:香港匯豐銀行),
現在買1000萬房子自住。
=> 從這個比較可以看到,
A的所有資產都投注到一間房子裡了,
而B有50%的資產投入到這間房子,
誰的風險比較大? 很明顯的是A。
所以相對B來說, A比較不適合現在買房。
比較2:
C 年薪50萬,只有現金1000萬,打算買1000萬的房子,
他打算:500萬繳頭期,500萬匯去中國的銀行放人民幣定存,領利息。
V.S
D年薪50萬,現金1000萬,全部投入買1000萬房子。
=> 同理,D的資產風險過度集中,相對C來說,D比較不適合現在買房。
所以,如果一個領薪水的人要將所有資產投入來買一間房子,我認為現在是不妥的,
因為台灣房市現在很明顯的不是底部。
這個泡沫或許永遠不會破,
但是只要一破掉,資產過度集中的人將會蒙受巨大損失。
或許我們可以默默觀察有錢的台灣資產階級怎麼做,會有更多啟發,
比如說像是ceca大,從以前的文章可以看到他北中南都有房地產,
種類也多樣化,有大樓、店面、土地,
在中國的銀行也有人民幣存款,
現在又打算在中國買房置產......想想看,人家會怕台灣的房價崩崩嗎?
作者: blurry (今生今世)   0000-00-00 00:00:00
已收錄
作者: arbitrageur (旅行的意義)   2013-04-21 18:50:00
南台地皮王的身家不是我們比得上的@@
作者: kanakanavu (kanakanavu)   2013-04-21 18:55:00
你說的很對,只除了你的例子...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4-21 18:55:00
你舉錯例子了...ceca玩的風險比你舉的例子都大十倍以上...
作者: kanakanavu (kanakanavu)   2013-04-21 18:56:00
大家現在都貸很大...而1000萬買房在台北市也越來越難了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4-21 18:57:00
但小弟同意您的論點 只是台灣房地產只會噴、井噴、噴上月球
作者: kanakanavu (kanakanavu)   2013-04-21 18:58:00
樓上是反串嗎? 現在要買房的入場資格越來越困難
作者: jovis (Bella!Italia)   2013-04-21 18:59:00
如果都是你自己覺得,個人也覺得本文沒什麼新意
作者: kanakanavu (kanakanavu)   2013-04-21 18:59:00
要井噴很難吧...因為想接棒的人雖說還是很多,但是
作者: rath (高手師傅大師兄救我)   2013-04-21 18:59:00
ceca好像很有錢~?
作者: jovis (Bella!Italia)   2013-04-21 19:00:00
看準標的,放手一博反而賺更大,重點是天時地利和標的
作者: whiteadam (blue eyes blue)   2013-04-21 19:02:00
ceca願意分享是好事。若不認同他的想法 可以PO文反駁沒必要酸人。
作者: seelove (加油吧!!)   2013-04-21 19:49:00
其實不管房價~原PO例子每個時間點都成立~就算房價來到歷史低點~A還是不適合買房阿~= =
作者: Aeria (祝福也是一種愛)   2013-04-21 20:53:00
CD的例子不覺得D比較不適合買房.D隨時可以去辦貸款做C的事,
作者: Aeria (祝福也是一種愛)   2013-04-21 20:54:00
而C只是先做了人民幣存款,隨時有匯差的風險及房貸利息支出.
作者: rogger   2013-04-21 20:56:00
年薪50想這些不如多想想怎樣可以領多點薪水
作者: zball (QQ)   2013-04-21 21:02:00
AC例子應該是說不要不衡量自己收入及風險就借大筆錢消費這件
作者: zball (QQ)   2013-04-21 21:03:00
事吧...尤其是在你本身沒什麼資產的時候..
作者: zball (QQ)   2013-04-21 21:04:00
舉例吧 假使有人沒什麼積蓄就借800萬來炒股 大家都覺得太衝了 但是貸款800萬來買房子自住 有危機意識的人反而不多...
作者: zball (QQ)   2013-04-21 21:06:00
多頭多到大家覺得房屋會永遠保值甚至增值 而忽略房價也是會
作者: zball (QQ)   2013-04-21 21:07:00
有修正的時候 本身沒啥本錢的或者是全押的人 根本沒什麼容錯
作者: zball (QQ)   2013-04-21 21:08:00
空間... 危險的是輕忽風險這件事情才是!
作者: zball (QQ)   2013-04-21 21:09:00
說錯...是AB例子才是~
作者: minhorn (超愛黑傑克的音質)   2013-04-21 21:18:00
上面都說錯了 買屋自少要自備款三成才是賺錢的開始
作者: zball (QQ)   2013-04-21 21:21:00
自備款多一點倒是真的= =b...替自己減少可能的利息壓力...
作者: minhorn (超愛黑傑克的音質)   2013-04-21 21:45:00
感謝央行替我排除那些一成自備款的勁敵 沒啥錢還來抬轎
作者: zball (QQ)   2013-04-21 21:47:00
有錢你怎麼玩都行啊~可能的話別貸款 可以少更多利息支出喔~
作者: minhorn (超愛黑傑克的音質)   2013-04-21 21:50:00
利息1.XX%不買 等升息到3%早就賣光光了(3%達成至少五年)
作者: zball (QQ)   2013-04-21 22:01:00
...嗯 原來現在這麼多的空屋數 在利率升到3%反而能賣的更好?
作者: hilbert789 (hilbert)   2013-04-21 22:01:00
誰年薪50萬會有300萬現金啊?靠爸靠媽?
作者: zball (QQ)   2013-04-21 22:03:00
前面不是試算過了? 低利下如果貸款錢數大年數長 升息的話...
作者: minhorn (超愛黑傑克的音質)   2013-04-21 22:03:00
基本上投資客3-4%是出場的相對點 因為沒績效幹嘛買屋投資
作者: minhorn (超愛黑傑克的音質)   2013-04-21 22:04:00
買屋的人基本上都要認為1-2.5%的利息是消耗材 超過3%就要
作者: minhorn (超愛黑傑克的音質)   2013-04-21 22:05:00
就是要拿下一位買家的錢來補 補不到幹嘛買屋
作者: zball (QQ)   2013-04-21 22:08:00
...當大家都像你這樣想的時候 你確定你那時還能原價賣的掉??
作者: minhorn (超愛黑傑克的音質)   2013-04-21 22:14:00
自己看囉 反正我11月有建議大家看頭前 12月建議淡水重劃
作者: minhorn (超愛黑傑克的音質)   2013-04-21 22:15:00
就跟帥代去年建議南崁合雄 自己想看看吧 怕跌去買精華就對
作者: zball (QQ)   2013-04-21 22:15:00
好吧 再次當我沒說~
作者: minhorn (超愛黑傑克的音質)   2013-04-21 22:25:00
賠錢只能說功課做不好 我也推薦1X萬八德買就對了 因為升格南崁 青埔 桃園 中壢新屋都25以上 八德沒道理15萬以下
作者: erptt (煙)   2013-04-21 23:22:00
貨幣沒可能緊縮
作者: Icarus4 (Icarus4)   2013-04-22 00:13:00
果然台灣不一樣 連貨幣都可以永遠不緊縮 XD
作者: Icarus4 (Icarus4)   2013-04-22 00:14:00
minhorn, 沒有人否認現在買有機會賺 但重點是風險已高
作者: Icarus4 (Icarus4)   2013-04-22 00:15:00
抓得準時機的投資客有機會有賺頭 問題是打算自住的呢?
作者: nic789 (nic)   2013-04-22 00:50:00
I大你終於體會出那五個字了,所有風險有那五個字就解決了。
作者: minhorn (超愛黑傑克的音質)   2013-04-22 01:45:00
如果八德買16萬還風險高,就別買了因為屁股沒那麼大就別擴
作者: minhorn (超愛黑傑克的音質)   2013-04-22 01:50:00
買八德時已經看關埔重劃跟新莊淡水重劃區超過兩年,看過
作者: minhorn (超愛黑傑克的音質)   2013-04-22 01:51:00
八德的熱完全要感謝央行打廣告,不打房還沒人知道八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