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建商的思考邏輯

作者: romanticsea (手指與琴弦的對話)   2013-03-25 07:22:54
個人感覺其實每種商人的想法都差不多,建商最希望每個人都可以買得起房子
買不起他就沒有錢可以賺,但是又想要有獲利,所以就是一邊漲價,
一邊推出消費者可以接受的低總價但是規格變差的房屋,只要有地在手,
控制好推案的速度,有案優先通知投資客,基本上都沒什麼危險。
所以同樣的價格從可以買大地坪透天,變成小地坪的透天->社區式透天
->三房大樓->兩房->套房,但是都還不到真正買不起的價格,
只是同樣的價位可以買的大小越來越小,屋齡越來越高,
或是位置被洗到外圍的區域,但是都還是買得起。
之前我有貼過買房的文章,最近在驗屋準備交屋,所以我找了女朋友當建商的親戚
第二代一起去驗有沒有重大問,私下告訴我 XD 不過他當然是隱藏身份,
儘管台南建商太多,就算老闆站對面都不見得認得出來。
話說為什麼我沒有跟他親戚買,一方面是還沒蓋好,但是我快結婚了 ORZ,
一方面是跟工作地點路線相反,不是每個建商在每個區域都有地還同時推建案,
那個親戚主要在南區推案,但是我買安南區近北區的國安街,
所以我也是忍痛多花快兩百萬,因為地點離兩個人上班是平均都更近10分鐘車程,
還有人生規劃上的問題。不然台南市南區騎車到車站20分鐘,建坪50以上的新透天,
而且走路就可到日新國小,其實我只需要花500萬以內就可以買到了或許還不用貸款 XD
還可以要親戚監督工人要特別蓋好我這間,可惜是沒緣分。
好像扯有點遠,不過什麼報復性漲價等等比較情緒化的想法其實建商不會有,
他們要的就是賺錢、賺錢、賺錢,每個人都有通澎壓力,建商也是,
所以他們也不可能維持固定利潤,只會越抓越高,抓到消費者可以容忍的極限,
房屋規格跟建材上溫水煮青蛙讓消費者習慣,如果只考慮自住,台北屋齡20年
不含公設30坪的大樓,賣我200萬我都不買,但是有人卻覺得千萬買到很便宜。
或許這就是潛意識當中,高房價地區的消費者已經慢慢改變價值觀。
根據小道消息但是我LAG了許久,板上房仲應該都知道,
北部建商挾著大筆資金到南部搶地,應該也是要玩投資客紅單這招,
在地的傳統建商當然多多少少也會擔心,不過價格上有優勢不要漲太多還蠻安全的,
反正北部建商一定開很高,因為他們搶地成本高,而且已經習慣大樓當透天賣了 XD,
有機會跟著他們大漲,或是乾脆先留著地觀望,在地大部分建商本來推案速度就不快。
從種種層面看來,我個人是覺得房價還會漲,但是漲在同樣價格可以買的規格越來越差。
北部炒不上去就來炒中南部,再跟北部人說中南部現在也是很貴,北部不過是合理。
作者: shhsu (shhsu)   2013-03-25 10:00:00
我覺得建商賺的是銀行的錢。
作者: sodier (不要看我我會害羞)   2013-03-25 20:13:00
推~建商跟投資客是賺銀行錢~纳税人躺著也中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