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為什麼中國革命之後,反而更爛了

作者: a874622 (流浪者)   2025-06-19 22:11:37
※ 引述《a800275 (kQa800275能上網了)》之銘言:
革命是說好聽的白話文是推翻舊政權建立新政權,
舊政權推翻後神兔左皇走哪條道?
如果這社會人民素質能和平協商選舉出一個共識,
那基本上這社會其實不需要革命,
革命成功基本上:中央集權政府(武力)要重建+經濟產業要發展起來
舊政府就這兩項不行才會有革命,
這兩項成功就基本就革命成功,
文化屬性姓社姓資轉型正義神左兔皇都只是嘴砲
通常都是身分政治,只要自己人當權:
介入媒體校園,拔掉郭倍宏管中閔,無限期羈押反對黨揆,重啟核能...
只要身分對了怎樣革命法夾彎雙標都可以
1789還要把國王送上斷頭台
不到20年又擁立了法蘭西榮光當大皇帝
清末民初李鴻章、孫文、康有為、梁啟超這些歷史中心人物常高喊:「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要保大清還是保中國?」「要保中國還是保聖教(儒家)?」,其實就是中國與所有非
西方大國這兩百年來的唯一中心議題:《面對西方文明勢力的衝擊和挑戰,應該如何調適
和回應》?每個非西方大國的李鴻章、孫中山、袁世凱、梁啟超、蔣介石、毛澤東……..
都是為這個大議題而生。小國倒沒有這些問題,小國通常直接臣服附從西方勢力就可以了
,比較沒有這種大國的掙扎。
唯物的解釋就是西方勢力進入中國,
造成原有化學平衡狀態改變,
西方力量輸入使清帝國活化能到了臨界,
原有化學平衡就會崩潰開始產生化學變化:
李鴻章 梁啟超 孫中山這些大人物只是化學催化劑
讓活化能不用那麼高就能產生化學變化
產生化學變化後何時達成新平衡?
中國這種土地廣大民族複雜的國家當然沒那麼快,
直至毛澤東重建大一統中央集權政府,
鄧小平走向正確產業經濟發展道路,
1990年後才漸漸達成新化學平衡,
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中國革命的化學變化時間算久嗎?
逼迫中國走入現代史的「鴉片戰爭」至今 180年,意識自己物質落後的「自強運動」至今
150年,意識制度性變革的「戊戌變法」至今110年,文化性自覺的「五四運動」至今100
年。其實從較長的歷史跨度來看,比起埃及、 波斯、 阿拉伯、突厥、印度這些古
老民族,中國算是因應最快速最有彈性修正最好的。
西周封建宗法井田制度崩潰,導致春秋戰國戰亂五百年,大一統秦漢帝國崩潰,五胡亂華
分裂戰亂四百年,宋朝受遼、金、西夏、蒙古草原民族挑戰至明朝統一戰亂兩三百年,
這一百五十年的混亂其實不算特別突出,
李鴻章、孫中山、梁啟超這些人今天看來都有些大驚小怪了。
二十世紀80年代柏楊《中國人史綱》結尾也說「中國在二十世紀 這100年發生的變化超過
之前三千年總合,二十世紀是中國羞辱的世紀,中國人互相殘殺互相侮辱,二十一世紀中
國人的腳步恐怕更為艱難..........」,這些文字在21世紀看來,人的思想實在是受到自
身環境的限制。秦始皇時代中國人口大約2000萬人,漢武帝極盛時期人口大約6000萬人,
宋朝時人口突破1億大關,明朝進口番薯後人口突破2億,今天中國有14億人口,李世民看
了都要昏倒!如何讓這14億人口的國家政治、經濟、社會徹底的現代化,才是三千年來前
所未有的考驗。.
鴉片戰爭後至今180年是中國面對西方挑戰,摸索碰撞找尋出路的歷史過渡階段
該採取怎樣的策略方向?支持哪個勢力?漸進改革或用革命畢其功於一役?
革命真能畢其功於一役嗎?做了才知道,肥宅下一步如何成家立業自己都不知道
中國那麼大的國家也沒有人知道,但作為事後諸葛亮還是可以嘴砲一下。
但即使你能做時光機穿越回150年前:康梁孫中山老佛爺也未必聽會你的
像中國大陸流亡文青型作家李劼認為:「辛亥革命」上斷和平改革之路,下起國共內戰之
禍,開啟中國七十年戰爭動盪。他說康有為梁啟超改良派的失敗,孫中山革命黨的勝利
是中國的不幸。
但經歷百年近代史的史學家唐德剛則認為辛亥革命之時,孫中山資財散盡,正在美國丹佛
華僑「盧瑞連」先生所開的中餐館中打工,幫忙當茶房和洗盤子。
武昌起義的發起組織「共進會」和「文學社」與孫中山並無實際淵源,
當時各種革命會黨搞的小暴動太多了,豈知後來全國響應,兩個半月後,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就成立了,孫中山當選臨時大總統。
他說太平天國洪秀全率領百萬信徒,血戰十餘省,犧牲上千萬,老佛爺都安然無恙。
孫中山煽動憤青黑幫丟個炸彈、刺殺幾個地方官員,
跟洪天王的大場面相比實在是扮家家酒,
唐德剛教授提出的解釋是洪天王的時代,「反儒一神」和「天朝田畝」
的歷史命題在當時的社會條件還不成熟,屬於該階段歷史的「不急副題」。
洪天王不專注搞排滿民族革命,而分散力量去搞天父天兄、打倒孔家店的「不急副題」,
終究只能為後來者創造歷史條件。
唐德剛說在孫中山時代清朝又經歷了「甲午戰爭」、「八國聯軍」、「日俄戰爭」,漢人
知識分子對清朝的無能為力再無期待,大大小小革命會黨已經遍地都是,
只能說大清朝氣數已盡,牆倒眾人推,「排滿革命」的社會條件已經成熟,
孫中山抓住了這個歷史階段的「迫切主題」,就成為革命階段的代表人物。
依據《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相對地位的演變(公元1000—2017年)對麥迪遜估算的修正》:
一文中國在乾隆以前大概佔全球份額 30%
作者: saram (saram)   2025-06-20 00:56:00
孫文個人經驗了一個古老民族不會因為政權改變與體制改變而振衰起敝.後來蔣毛,都完全認同了孫文.簡單的說民主根本沒民主.沒社會公民與國民觀念,推行投票制最後只會鬧笑話.日本明治維新時也沒考慮甚麼民權問題.日本人自己有創新能力消化西方進步手段變成自己的,何況法制日本做得很好.李光耀年輕時就發現這個關鍵.他被日本統治兩年多,細膩觀察到日本軍統時期社會秩序良好,二戰結束英國重新執政,社會秩序馬上崩潰.因為人民普遍看不起頹廢的英國官僚.李光耀認為要在根本上解決這問題.問題在人民必須受嚴格的法制教育.
作者: FMANT (OE)   2025-06-20 11:22:00
他只解決他小小的家天下問題 人民可是更水深火熱呢小學書讀不好就審判終生下放底層工作 噁心的體制
作者: chuckni (SHOUGUN)   2025-07-01 10:38:00
民國初年其實就有針對中國應該怎麼改有過不少想法,軍閥時代其實有些軍閥是想搞聯省自治,這樣才能保住他們自己的權益,但歸根究底,就是怎麼分權的問題,你要完全走民主,那首先問題就是當權者權益怎麼保,到最後這問題就會變成打一架拳頭大的說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