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紅包文化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4-02-27 06:50:18
提到送紅包,最著名者如下: 過年的壓歲錢以及職場的
正當和不正當紅包。職場正當紅包像是除夕時頭家對員
工辛苦一年的慰勞金以及過年結束復工的吉祥金(?)。
不正當的自然就是給官府或店家,然後希望對方「給個
方便」一類的。前述這些,有史冊記載源於何時嗎?
除此以外,還有些「灰色的」紅包。像是民國劇、清
朝或明朝戲裏頭,大戶人家或者官府的門房會向訪客收
「通報費」。門房會根據給的金額而決定通報主人的早
晚乃至通報與否,甚至還會向主人嚼舌根。另外宣旨的
太監在宣讀旨意前後也會向接旨人家收錢。這類陋習是
發端於明開國朱的小氣俸祿制,還是更早之前即有之?
作者: milk7054 (莎拉好正)   2024-02-27 07:04:00
民國後的習俗吧,明清是彩繩串銅板
作者: moslaa (萬變蛾)   2024-02-27 07:38:00
要定義一下紅包。如果指喜慶之時賞錢,這個肯定由來已久具體什麼時候要再查。如果指那個紅包袋什麼時候開始用則邏輯推論是很近代的事情,端看近代紙鈔什麼時候變主流很簡單嘛,明清交易以碎銀跟銅幣為主,這感覺不適合用紅色信封袋裝吧。如前面板友留言,以銅幣來說,串起來比較實際
作者: saram (saram)   2024-02-27 09:35:00
紅包是彩錢的一種.彩錢大多是意外的收入或非正式收入.譬如六合彩.博弈之彩金.過年拿的吉祥錢是紅包,壓歲錢.有祝福並兼示好之意.賄賂者希望收賄者(手套)能安心收下,用祝福的名義勸說.但有犯法嫌疑的不可放紅袋子.台語有"無彩"一詞,形容可惜.或說浪費."無彩工"(做了白工)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4-02-27 10:37:00
谷歌-甲骨文的帝字與商代的上帝(上):"在卜辭裡從來沒有商人直接向帝祭祀禱求的紀錄" 神聖不可近 只能靠饋賞旁臣 遂有卜辭:于帝史(使)風(師?)二犬 畢竟《禮記》云天子"食麻與犬"
作者: saram (saram)   2024-02-27 12:34:00
皇帝賞家人(如媳婦王妃),遣太監去,照例要回賞傳旨太監.不如說皇帝向媳婦敲詐銀兩給自己屬下當津貼.古代考上功名,官府到舉人家通報賀喜,家人就算借錢也要奉上車馬費.這全是薪水吧.里長申請社區建設,完工之後,他自己用里民名義張貼"感謝某某里長為本里爭取市政預算....".從頭到尾都他一人在玩.
作者: moslaa (萬變蛾)   2024-02-27 16:36:00
想起來補充一點。"紅包"是很近代的事情還有一個佐證。春節發壓歲錢由來已久連韓國越南(好像還有日本)在農曆新年也發壓歲錢。但我們是用紅包來給壓歲錢,越南與韓國卻是給白色的紙包可見把紙鈔放進紙袋作為壓歲錢來發放是很近代的事情近到韓國越南已經不怎麼學習漢文化的時代,所以各自用民族的偏好色來裝錢。
作者: saram (saram)   2024-02-27 19:47:00
台灣社會有白包紅包之分際.所以用白色信封放婚宴賀錢或壓歲錢就犯忌.自古婚禮要張燈結綵(也是紅色),不能彰顯白色.韓國婚宴會場也是白色主調,他們賓客來吃飯,也用白包裝錢.中國人見紅為喜,吉.但外國則不一定.不過紅包這是另一回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