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續談現代中國-東南亞-日韓人的來源 (三)

作者: a46911a149 (a149)   2023-04-05 23:29:00
6. 苗瑤語系
東南亞的苗瑤語人群, 以 Hmong(苗族蒙人 )為主流
南下東南亞的時間非常晚,僅僅是近幾百年的事
幾乎跟 閩南/客家/廣府系漢人下南洋的時間一樣晚
所以其實不能算東南亞的土著
苗瑤人在東南亞,主要集中在中南半島的北部
越南泰國寮國北部等
在中國,主要集中在貴州,湖南西部,也有分布於雲南廣西
苗瑤人在歷史時期(秦漢以後),
存在程度嚴重的,與貴州一帶的侗台、藏緬人互混的情形
應該也受到漢人的滲透影響
所以有點難以確定,現存的苗瑤語人群,有多高的原始苗瑤純度
而苗瑤的特色Y染色體有 O-N5 (3800年共祖)
O-N5 是 O-M7 (南亞語特色支) 的下游
但 O-N5 共祖的年代較晚近,
而從23魔方與微基因的數據而看,其他苗瑤族群的Y染色體,相對雜亂
大都與其他人群有重疊
故而也有點難以判斷,早期苗瑤人群的特色Y染色體,還有哪些類型
7. 台灣原住民
關於台灣原住民的Y染色體類型,可以參考這篇林瑪莉協作的論文
https://i.imgur.com/G80boJI.jpg
來源: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083334/
這篇論文,台灣原住民分成 平埔族 北部原住民 南部原住民 樣本數都各有一百多人以上
(
另外這篇是多年前的論文,所以使用的是過時的名稱
O2a舊稱O3,O1b舊稱O2a
另外此篇論文發表時,O1a1 與 現在的 O1a1 標準不同,僅是現在的O1a1底下的主支
)
另外附一張參考用圖:
https://i.imgur.com/CrBD9CS.png
這篇論文的數據:
台灣北部原住民:
O1a1 = 90.18%
O1a2 = 2.66%
O1a* (其他O1a) = 4.46%
(其他小於1%參考上圖,不盡列)
台灣南部原住民:
O1a1 = 49.32%
O1a2 = 17.81%
O1a* = 14.38%
O-PK4 (O1b -> O-PK4) = 2.05%+0.68%
O-P164 (O2a -> O-P164) = 12.33%
K* = 0.68%
P* = 0.68%
平埔族:
O1a1 = 29.73%
O1a2 = 8.66%
其他不盡列
同一篇論文,台灣漢人:
O1a1 = 14.2%
O1a* = 1.42
O1a2 = 0.28%
(其他不盡列)
可見台灣原住民主流的y染色體是 O1a ,且 O1a 的純度頗高
北部原住民超過 95% 南部原住民也超過 80%
(但因為樣本數的有限,再加上原住民的內部差距,應該還是會略有偏差)
此外,台灣南部的原住民,另有約 12.33% 的 O2a -> O-P164 ,與少量的 O-PK4
根據微基因網站的資料,南島語族的 O-P164
幾乎都集中在 O-AM01822 -> O-AM01756 (5000年共祖) 底下
台灣漢人的 O1a 比例 14.2%+1.42%+0.28% = 15.9%
這與 O1a 在福建的比例 15.41% 是比較接近的
也介於 泉州 13.26%, 漳州 16.44%, 廈門 19.11% 之間
(不過23魔方,地級市的樣本大概也各只有幾百人~一千多人,所以還是會略有誤差)
https://i.imgur.com/Ls2jFuE.png
而台灣漢人的 O1a2 比例 0.28% ,根據23魔方的數據,福建的 O1a2為 0.21%
https://i.imgur.com/hBwsrXR.png
也大致落在誤差範圍內
(廈門的比例偏高,可能是因為 廈門原屬泉州府同安縣,同安人有自己的地域基因特色
或者樣本數不夠大產生的偏差所致)
所以從y染色體來看,台灣漢人受原住民影響不顯著
而現代台灣的平埔族,基因上也受到漢人的影響
從上面那篇論文的樣本來看,
平埔族的樣本,像是台灣南部的原住民與福建漢人 一半一半混出的結果
現在台灣西部,還有約幾萬人規模的平埔族 (但平埔族並非法定原住民)
此外,台灣南部的原住民,有 0.68% 的 K* 與 P*
這類型的成分,在中國非常罕見,不排除可能與 和平文化人群/矮黑人有關
此外,雖然從y染色體來看,台灣原住民對台灣漢人的影響不顯著(落在誤差範圍內)
但粒線體層面,有可能存在比較明顯的影響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048540/
這篇論文來看
台灣原住民的粒線體,有 12.3% 屬於 E (這與林瑪莉論文的數據差不多)
而從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358837/

https://academic.oup.com/mbe/article/36/8/1643/5423190
這兩篇論文來看
台灣漢人約有 1%~1.1% 的 粒線體 E
林瑪莉的論文更高,可達 1.5%
粒線體 E 一般被視為南島特色粒線體,在中國十分少見
根據
https://academic.oup.com/mbe/article/36/8/1643/5423190
這篇論文
E 在中國各省雖有零星分布,但比例都不超過 0.5%
在福建只有 0.16%
這代表台灣漢人,可能在粒線體層面,有受到原住民的影響
但因為學術論文的樣本都不大 (上面幾篇論文,台灣人的樣本也只大略介於100~1000之間)
所以誤差可能還是會很大,而且 E 在福建的分布也可能存在地域差異
至於台灣漢人的其他粒線體類型,因為上面幾篇的樣本數都有限,
所以不同的來源,顯示出來的比例不一致
例如 D ,在台灣漢人中
有一篇是 24.26%
有一篇是 22.34% (D4=12.77%,D5=8.51%,D6=1.06%) (但這篇的樣本數偏低)
林瑪莉的論文是 15.86% (D4=8.91%,D5=6.42%,D6=0.53%)
而根據上面某篇論文,
D4在福建 12.74%,D5在福建 8.23%,D6=0.32%,總和為 21.29%
而 D 在台灣原住民中不多見 ,
D4=1.25%,D5=4.06%
不同來源的數據落差較大,所以也難以用來精算比例
8. 菲律賓人
菲律賓人與印尼的Y染色體組成,也可以參考上面那篇林瑪莉協作的論文
(菲律賓樣本數=146)
(印尼樣本數=246)
可以看出
菲律賓:
O1a*= 17.12%
O1a1= 13.7%
O1a2= 11.64%
O-PK4= 3.42%
O-JST002611 (O2a) = 4.79%
O-M7= 2.05%
O-P164 (O2a) = 17.81%
K*= 6.85%
此外還有少量 R 與 H
可見菲律賓人的主體基因,與台灣南部原住民,是有不小的重疊性的
R與H源於印度人
此外,從另一篇菲律賓自己的研究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025791/
這篇來看
https://i.imgur.com/O30IfRR.png
Non-Negrito 指的是主流菲律賓人(南島語族)
Negrito 指的是菲律賓矮黑人 (在菲律賓人口占比極低)
雖然具體的比例有一點出入,但總體來說,結構上還是與上面那篇類似的
菲律賓人
O1a2 占比 20%
其他 O1a 43.3%
O2 11.4%
K=8.1%
C=7.1%
菲律賓人的 K 與 C,應該源自 菲律賓的土著矮黑人族群
但源自矮黑人的基因占比,在菲律賓內部也有可能存在地域差異
至於 O-M7 與 O-PK4 ,不確定是源自南亞語人群,還是早期南島語人群就有少量攜帶
至於菲律賓的土著矮黑人族群
從上面的論文看來
其自帶類型有 C 與 K (這篇論文可能沒有細測K底下的分支,把 S與M也併入K內)
但基因上,也已受到不少南島人群的影響
總結:
菲律賓人基因結構,與台灣南部的原住民相似性頗大,主體基因來源為原始南島人群
與常染色體分析的結果十分吻合
但仍受到部分土著矮黑人的影響 (可能落在 10% 這個級別)
此外,原始南島人群,有可能在 更原始南島人的基礎上,
又受其他中國南方人群 影響過,所以有些常染色體分析
會出現
https://i.imgur.com/F3ogM1P.png
台灣原住民與菲律賓人,在原始南島成分(灰色)以外,
又多出一些主流中國南方成分(藍色)
這可能也是台灣原住民與菲律賓人中, O-PK4 與 O-M7 與 其他O2a 的來源
9. 印尼人
印尼人的基因來源
可以參考
https://academic.oup.com/mbe/article/27/8/1833/988857
這篇論文
(美國大學的學術論文)
https://i.imgur.com/oQJtAvN.jpg
如圖,
左下角的圈為西印尼
中間的圈為東印尼
最右邊的圈為大洋洲
western Indonesia (SMT, Sumatra; NIA, Nias; MEN, Mentawai; JAV, Java; BLI,
Bali; and BOR, Borneo)
eastern Indonesia (FLO, Flores; SUM, Sumba; LEM,
Lembata; ALO, Alor; TIM, Timor; SLW, Sulawesi; and MOL, Moluccas), and
Oceania (NGC, Coastal Papua New Guinea; NGH, Highland Papua New Guinea; VAN,
Vanuatu; NAS, Nasioi; MIC, Micronesia; ASA, American Samoa; WSA, western
Samoa; TON, Tonga; and RNU, Rapa Nui/Easter Island and TAH, Tahiti not shown).
https://i.imgur.com/UdlSwxN.jpg
可見
西印尼人:
O1a*=13.4%
O1a1=23.5%
O1a2=3.8%
O-PK4 (O-M95的上游) = 23.9%
O-P201(O2a) = 13.1%
O-M7=5.3%
K*=3.9%
C=6.7%
R=3.1%
J=1.1%
可見西印尼人,Y染色體也有明顯與 台灣南部原住民/菲律賓人重疊的部分
O1a總體比例為 13.4+23.5+3.8= 40.7%
O-P201(O2a) = 13.1%
總和=53.8%
此外也有明顯受南亞語人群影響的成分
23.9%+5.3%= 29.2% (O-PK4 + O-M7)
此外,也有受土著矮黑人人群影響的成分
3.9%+6.7% = 10.6% ( K* + C )
此外,也有少量受印度人影響的部分
3.1%+1.1%= 4.2% (R+J)
可見西印尼人與菲律賓人類似,
Y染色體中,大約有 10% 來自土著矮黑人人群
約4%-5%來自印度人,
剩下85%來自東亞人
不過西印尼也存在內部差異,
有一些西印尼民族的南島語成分更高
有些南亞語成分更高
這篇論文的取樣,取了數個西印尼民族的樣本,但可能不是按人口比例取樣
所以不一定能體現出,原始南島 與 原始南亞,在所有西印尼人中的總比例
從常染色體分析來看,印尼的主流民族爪哇人,南亞比重可能會略高過南島比重
而同一篇論文也可見
東印尼人的Y染色體,有高比例來自矮黑人
源自東亞人種的Y染色體,不到 20%
可見現在的東印尼人 (含 FLO, Flores; SUM, Sumba; LEM, Lembata; ALO, Alor;
TIM, Timor; SLW, Sulawesi; and MOL, Moluccas)
仍然以土著大洋洲人群/矮黑人為主
當然,我不確定這篇論文,有無取樣上的偏差
不過現代主流的印尼人是西印尼人(含爪哇人,蘇門答臘人等等),
占了印尼人口的大多數
而馬來西亞的馬來人,與西印尼人來源/性質接近,
西印尼人的成分,應該也能大致代表馬來人的成分
此外,東南亞的南島語系,除了台灣原住民以外,皆屬於
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
該語族為南島語系的一個分支
(也是主流分支,佔了除了台灣原住民以外,幾乎所有的南島語人)
從上面的Y染色體資訊來看
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的原始Y染色體,可能為
O1a*
O1a1
O1a2
O-P164 (O2a) (推測主要為其底下 5000年共祖的 O-AM01756)
即類似台灣南部原住民與菲律賓人的Y染色體組成
而台灣北部的原住民,則差異稍大
此外,從微基因的網站可見
南島人群的 O1a ,幾乎都集中在少數幾個 4000~7000年共祖的支系底下
且南島人的 O1a,與中國人的O1a,分離時間也相當早
疑似在距今 5000年前,便已與主流的中國南方土著人群分離
南島人的Y染色體,與侗台語人群的重疊性也很小
近 5000-6000年共祖的支系中,只有 O1a2 有在侗台語人群/南方漢人中少量分布
其他的支系幾乎沒有重疊,在漢人中也十分罕見
可見南島語人群與侗台語人群,應該不存在晚近的同源關係
參考:
https://www.theytree.com/tree/O-M119
下篇待續...
作者: kingoftwray (kingoftwray)   2023-04-06 21:31:00
推 想更了解台灣南北原民基因差異 感謝
作者: William3310   2023-04-07 16:2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