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閩人的祖先來源探討(二)

作者: a46911a149 (a149)   2022-12-16 16:39:57
三. 福建歷史簡述
在探討閩人的Y染色體來源之前,先簡單介紹福建地區的歷史,
以對福建地區的人群來源有進一步的認知
福建在距今2320年以前,沒有被國家政權統治的紀錄
第一個有史可考,統治福建的政權,為閩越國(西元前306年-西元前110年)
關於閩越國的來源,如前文提到,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閩越國為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滅亡後,
部分越人南下,融合福建土著所成立
另一種說法,認為閩越族人就是單純的福建本地土著
在漢武帝亡閩越國後,史記中有紀錄曰:
"於是天子曰東越狹多阻,閩越悍,數反覆,詔軍吏皆將其民徙處江淮間。東越地遂虛。"
這段敘述的內容,直觀上使人認為,
漢武帝將福建內部的人遷徙一空,使福建變成無人之地
但這種觀點的真實性,仍是使人懷疑的
首先,以古代王朝的能力,要將一省之地的人遷徙一空,仍具有一定的困難性
漢朝官兵,也不太可能在福建的各山各谷中,逐一搜索找人,
比較大的可能,遷徙的對象僅限於閩越王城內的居民,或閩越國的核心成員
事實上,在漢朝吞併閩越後,漢朝並未積極治理福建
福建被併入漢朝的會稽郡當中
但會稽郡,是一個包含了整個浙江省,甚至延伸到部分江蘇地區的郡
漢朝在會稽郡,設了二十六個縣
其中大多數縣位於浙江
設在福建的僅有一個縣,冶縣(位於今福州)
且漢朝設立冶縣的原因還是:
漢武帝世,閩越反,滅之,徙其民於江、淮間,虛其地。後有遁逃山谷者頗出,立為冶縣
,屬會稽。司馬彪云,章安是故冶,然則臨海亦冶地也。張勃《吳錄》云:「閩越王冶鑄
地,故曰安閩王冶。此不應偏以受名,蓋句踐冶鑄之所,故謂之冶乎?閩中有山名湛,疑
湛山之爐鑄劍為湛爐也。」 ((南朝)宋書卷三十六 州郡二)
意思是漢朝設這個縣的原因,是因為有閩越遺民從山谷中跑出,所以才設縣
可見終兩漢之世,漢朝並未積極治理福建,對福建的實際控制力,可能很有限
事實上,當時連浙江也算人口密度低的半邊垂地帶,就更不用說福建了
福建的進一步開發,要等到三國時代
三國時代,大本營在江南地區的孫吳政權,為了擴展兵源稅源,對山越用兵
在福建增設郡縣,加強了對福建的實質控制力度
孫吳時,福建內部增設建安郡,下轄數縣,主要位於今天的閩東地區
福建在孫吳~兩晉南朝 時代,雖然內部設立的郡縣,日益繁多
但一直是人口數量極低的地區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建安郡有4300戶。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建安郡有3042戶,17686口。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晉安郡有4300戶。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晉安郡有2843戶,19838口。
(見於晉書與宋書)
這兩個郡是南朝宋以前,唯二設在福建的郡,兩個郡的總人口,加起來都不過數萬人
福建當時人口數之少,便可見於一般
即使包含當時,福建內部未編戶齊民的蠻夷族群,總人口數恐怕也不會太高
一直到唐朝,福建的人口才略有增加:
舊唐書卷四十 地理三:
福州:
天寶領縣八,戶三萬四千八十四,口七萬五千八百七十六
泉州:
天寶領縣四,戶二萬三千八百六,口十六萬二百九十五
建州:
天寶領縣六,戶二萬七千二百七十,口一十四萬三千七百七十四
汀州:
天寶領縣三,戶四千六百八十,口一萬三千七百二
漳州:
天寶領縣二,戶五千三百四十六,口一萬七千九百四十
唐朝的福建,一共有五個州
當時的泉州與漳州,便能大致對應到現代福建的泉州與漳州,
只是唐朝時的泉州還包含了現代的莆田
由以上史料可見,就算到了盛唐,福建的總人口數還是很少,只有約四十萬人
跟今天的福建有四千萬人口,台灣有一千七百多萬閩南人比起,可謂天壤之別
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
今天大多數中國方言,都屬於唐朝通語的後代
閩語卻是少見的例外,閩語的主體成分,並不是來自於唐朝通語,而是更古老的成分
閩語中,有唐朝通語層,南朝通語層,還有更古老的一個層,這在學術界中是公認的觀點
這指的是,閩語中,有一些詞彙,來自唐朝通語,有一些詞彙,來自南朝通語
但核心的口語詞彙,來自更古老的一個來源,所以有閩語是古漢語後代的說法
其中關於閩語中,較古老的那個層次的來源,
學術界中,比較流行的說法,
認為閩語底層,來自南北朝以前,江南地區的漢語方言(江東話)
這種學術界的論點,主要來自於一些學術研究,
發現現代吳語的底層中,有來自閩語的成分,結合歷史背景得出的結論
當然這種論點,也不是完全沒有爭議性
(該論點的相關來源:)
http://www.cqvip.com/qk/80217x/19961/1003359102.html
http://www.cqvip.com/qk/81953x/200601/21368257.html
https://reurl.cc/RO8gQr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1?DocID=U0001-31072011
20140100
唐朝通語,為唐朝官話,承襲北朝通語
南朝通語,指的是東晉時衣冠南下的北方人,帶下來的語言,
而江南本地方言(江東話),則是江南(江浙)本地人使用的漢語方言,
兩者差異明顯,在世說新語中,便有描述南渡的北人與江南土人雞同鴨講的情形
從語言上來看,唐朝時,外地進入福建的人,應該沒有很多
因為唐朝通語,作為唐朝時的官話,本身就具有強勢性,
在中國各地,都把當地的方言替換掉了
但在福建,卻連福建本地的漢語方言,都替換不了,更不用提人群的替換了
可見唐朝時,外地進入福建的移民,沒有多到能大幅改變當地的人口結構
唐朝的閩人,主要為南北朝時的閩人的後代
福建在唐朝時,還算是半蠻荒之地,但到了北宋,便已經是徹底漢化的地區
兩宋時,福建的進士數量,在中國各省中排名前三,可知當時,
福建便已是中國文化經濟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8B%E6%9C%9D%E7%8B%80%E5%85%83%E5%88%97%E8
%A1%A8
https://reurl.cc/LXVod4
從維基百科上的宋朝狀元列表,統計可見,
不論在北宋還是南宋,論產出的狀元數量,福建都是排名前三的省份
宋代福建的人口,也已大幅上漲,南宋時,泉州為中國第一大的國際貿易港
閩人在南宋時,也因為人口過多,開始大舉外遷,
大量外溢擴散到潮汕、海南島 等地
宋以後,福建便一直是人口密度高的人口輸出地,
沒有因為戰亂飢荒,而被外地人口大幅替換的紀錄
閩語在之後的時代,也沒有被其他中國方言替換掉
(不像四川的方言被替換成西南官話,江蘇中部的方言,從吳語被替換成江淮官話
在這兩地 方言的替換,都是大量外來移民,導致人口結構改變而產生的結果
)
而福建一直到明清,大量來自唐朝通語的詞彙,
都還停留在文讀層(讀書人念古書使用的發音),沒有進入口語中
語言替換程度之小,便可想而知
由以上的內容,可以推斷,近現代的閩人中,應該有不低比例的基因來源
為魏晉南北朝時,幾萬閩人的後代
稻米從石器時代開始,就一直是中國南方的主要農作物
但早年稻作技術還不成熟,一直到歷史時代,稻作農業技術開始有比較大的進展
尤其是在宋代,中國南方稻作技術大幅躍進
進展後的農業技術,使同一塊地,能養活數量更多的人,
也導致中國南方地區的人口開始大幅上漲
同時中國北方早年流行種栗,後來流行種小麥,沒有受益於稻作技術的進步
所以宋以前,中國人口北多南少,宋以後則反之,人口南多北少
這也是宋以後,中國經濟中心南移,經濟文化中心由北向南轉移的原因之一
農業技術的差距,也是閩南人能在人口上,對台灣原住民產生替換的原因之一
由於台灣原住民的農業技術,比較落後,還停留在石器時代
而南方漢人的農業技術比較進步,已經是歷史上數次改進過後的版本
所以同樣一塊地,閩南人與客家人可以生產出更多糧食,養活更多人,
更容易大量增殖人口
再加上清朝時,東南沿海人口增長的過於嚴重,早已人滿為患,耕地不足
所以台灣在短時間內,就吸引了大量的人移民,造成人口基因替換的效應比較明顯
四. 歷史時代的閩人Y染色體四大支
福建在歷史時期,確實有數支爆發出大量人口的Y染色體,
這數支Y染色體人口爆發的年代,皆發生於魏晉南北朝,與上述的歷史背景吻合
在魏晉南北朝期間,於福建繁衍出大量後代的Y染色體支系有
O-CTS6987/2020年共祖/東南林氏-漢代福建支/ 2500年上游在楚地(湖北湖南江西)
https://i.imgur.com/JEz1NDz.png
https://www.23mofang.com/ancestry/ytree/O-CTS6987
https://www.23mofang.com/ancestry/family/5b9f4296e4b066c1d980b2ab
O-F317 / 1650年共祖/東南陳氏-南朝福建支 / 七千年上游在中國北方
https://www.23mofang.com/ancestry/ytree/O-F317
https://www.23mofang.com/ancestry/family/5b9f5757e4b066c1d980b2e6
N-Y60684/1460年共祖/閩中鄭氏-南朝福建支/2.02%/3500年上游在長江流域或中國北方
https://www.23mofang.com/ancestry/ytree/N-Y60684
https://www.23mofang.com/ancestry/family/5b9f5bb0e4b066c1d980b2f4
O-M1617/ 2190年共祖/東南黃氏-漢代福建支/1.91%/三千年上游在中國北方
https://www.23mofang.com/ancestry/ytree/N-Y60684
https://www.23mofang.com/ancestry/family/5ca335f8e4b02c383c387384
這四個支系中,有兩個,是至少在漢代時便進入福建的支系
但他們繁衍出大量人口的年代,都是魏晉南北朝
這四個支系,分別佔當代福建人口的 8.32% , 6.06% , 2.02% , 1.92%
加起來約18% 可說是十分驚人的比例
相比之下,中國大多數的地區,
在同年代(魏晉南北朝),都沒有像福建這種一兩支Y染色體,繁衍出高比例人口佔比的情形
這與福建地區早年人口數少,基於奠基者效應,少數人能繁衍出大量的後代有關
這四個支系,雖然在閩東的人口佔比更高,但在閩南也有相當高的比例
在泉州佔比分別為: 7.6% 4.3% 2.1% 1.9%
在漳州佔比分別為: 9.0% 5.6% 1.5% 1.0%
這些y染色體支系的名稱,為23魔方公司,
取該Y染色體支系底下,佔比最高的姓氏,所取的名稱
因為推測該姓氏,可能為該Y染色體原始祖宗的姓氏
然而由於因為歷史上,改換姓氏的情況常見
人們可能會因為 收養、入贅、綠帽、戰亂等種種理由改姓
所以姓氏與Y染色體未必有對應性
這幾支Y染色體的生物學後代中,也約只有20%的人,還姓Y染色體原始祖宗的姓氏
此外23魔方為了迎合顧客的喜好,還從宋元明人編造的祖譜中,幫這幾支y染色體亂找祖宗
這種攀附祖宗的推斷,可信度極低,因為那幾個祖譜中的人名,基本上不見於正史記載
這四個Y染色體支系,除了O-F317存疑以外,
另外三個支系,進入福建的年代都相對晚近,不早於2500~3500年前
應該有不小的概率是漢以後的移民,
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在閩越國以前便已流入的可能性
此外我要部分修正前一篇文章中,以姓氏分布推斷人群起源地觀點
由於福建早期人口數太少,奠基者效應太過明顯,
確實不能排除少數姓氏,靠一兩個人扭曲人口比例的情況
此外也有部分姓氏,屬於南方地區共享姓氏,其來源也可能在其他中國南方地區
但在閩人特色姓氏中,除了林姓底下有某根特別顯著的y染色體以外
(佔了福建林姓人口的約20%)
其他大姓如 蔡 洪等,暫且還未出現這種狀況
下篇待續...
下一篇: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71276282.A.6B1.html
作者: IAMCSH (BorninMCMXCVIII)   2022-12-16 23:24:00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2-12-17 02:02:00
若非277年有人私占所招誘逋亡而受罰 否則282年的黑戶恐更多
作者: purue (purue)   2022-12-17 16:51:00
古老層是古漢語的邏輯很奇怪 因為漢朝對閩的掌控與移民更少 怎麼反而口語會有古漢語?人口替代應該更少才對阿
作者: a46911a149 (a149)   2022-12-17 19:33:00
古漢語指的意思是,閩語不是中古漢語(唐朝通語)的後代,與其他漢語方言分家的年代更早
作者: Segal (Dino)   2022-12-20 14:35:00
徹底漢化是不是該提到王審知,他應該是為唐朝通語層封土的關鍵人物
作者: Tsukasa0320 (呆丸廢宅最後希望)   2022-12-21 09:16:00
印象中以前讀劍橋中國史,漢朝統治範圍福建是空的?可能西方史學界認為漢朝並未實際控制福建
作者: supergoal (春暖花開)   2022-12-21 22:53:00
通語是指當時候的普通話麽?謝謝
作者: a46911a149 (a149)   2022-12-21 23:58:00
京城中官員使用的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