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對自己的起源很有興趣

作者: DarthCod (鱈魚)   2021-09-08 15:55:51
雖然標題是問自己的起源,但從行文來看,原po想問的主要還是「林氏的起源」
所以就先不請原po翻族譜或是說祖先可能攀附這些事
我自己也姓林,所以查過一些資料,勉強可以提供一點論述
首先,我們排除掉鮮卑邱林、滿人林佳、尾張林氏和南方百越改姓的情形,這些顯然
不可能是最早的林氏
總之先看一下歷代姓氏相關書籍
1.推測是戰國時期趙人寫的《世本》,完全沒有林氏
2.維基百科上有貞觀氏族志的殘篇,裏面只記載林氏的郡望是「南安」,也就是今天的
泉州。老實說沒什麼幫助
3.中唐時林寶撰寫《元和姓纂》首見比干起源說,並列舉平涼、廣陵、魏郡、晉安(即
南安)等四郡望
4.南宋鄭樵《通志》主張林氏起源自周平王子開,又列舉王子開後代三代,認為
「世系甚明」,批評林寶是攀附比干自肥
但鄭樵隨後又指出周桓王子克的子孫和王子開的子孫重名,這顯然是一個矛盾。這兩位林
茂、林英用草字頭取名也和不符當時的習慣
事實上周桓王本名就是「林」,要說是周桓王後代以父名為氏還比較合理。
現在問題來了,「比干說」最早見於林寶
而從鄭樵批評林寶的行文,「王子開說」似乎早於林寶出現
但是我們不知道鄭樵引用的資料在哪,目前也沒找到漢代以前的文獻記載王子開這個人
元代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引用孫愐的話,跟「王子開說」一致。
但是胡三省每次都只說「孫愐曰」,所以這其實不太好驗證。
孫愐是盛唐人,年代比林寶早一點,主要著作是唐韻,但早已亡佚
5.清代《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整理了史書上有名的林姓人物傳
最早記載的是《左傳》中季桓子的司機林楚。
陽虎想設宴謀殺季桓子,到季桓子家中帶人前往會場
陽虎自己的座車開道、左右衛兵挾持、後方則是堂弟陽越壓陣
快到會場的時候,季桓子突然開始給司機立flag:「林楚啊!你祖上都是我們季氏的良臣
。你也要繼承祖先的意志喔!」
林楚表示:「現在講會不會太晚?我不想找死,我死了對你也沒好處。」
季桓子:「不晚不晚!只要趕到孟氏那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我不是想找死,就怕你也遭殃喔!」
「去吧!林楚!就決定是你了!」
於是林楚憑著高超的駕車、閃躲和反flag技巧,奔馳到了孟氏的宅子。成功拯救了季桓子
《元和姓纂》還提到左傳中的兩位魯國人,但《古今圖書集成》未收錄
齊國為了把魯昭公送回國,跟三桓在炊鼻開戰
戰爭中,有個叫林雍的人不想當顏鳴的車右(大概是因為顏家很窮)
於.是.他.就.在.戰.場.上.跳.車.了
接著就被齊軍砍掉耳朵,顏鳴急著要來載他
林雍大概還是不想上車,於是又被齊軍砍掉一條腿,才跳上別人的戰車逃走
大概是不知道林雍已經逃離
顏鳴後來還是三次衝入齊軍陣中尋找林雍,大喊著「林雍快上車」
林不狃則在另一場戰爭中,面臨魯軍的潰敗。
同伴叫他快逃,他反問:「我比不上誰?」
「那你要停下來(再戰)?」
他回答:「這樣不好」於是他就慢慢地走
然後呢?然後他就死掉了
……我好像知道為什麼《古今圖書集成》不想收錄這兩人了
回到《古今圖書集成》,先秦時期的林姓人物還記載了四位
除了「林放」這位出自《論語》的魯國人外
林回、林類分別出自原創性很強的《莊子》、《列子》寓言。有可能是虛構人物
但是既然會拿來命名,可以推測林氏在戰國已經不是珍奇姓氏了
最後一位林皋被記載為趙國相,但沒記載哪位趙王,也不見於通志
查關鍵字都是清代文獻,應該是虛構人物
漢代出現的林氏人物記載在《史記》、《漢書》上
雖然可以認為是真實人物,但也已經過了能推測起源的時代
值得一提的是,《古今圖書集成》和《元和姓纂》都未提及林祿這個傳說中的開閩始祖
《古今圖書集成》直接從漢跳到唐,不記魏晉南北朝人物
《元和姓纂》雖然列舉了四個郡望,但是極力描寫濟南林氏
對晉安林氏只記載他們永嘉南渡住在泉州、東晉有一位通直郎林景而已
6.家譜的部分我找了林獻堂寫的《西河林氏族譜》電子書
前面的好幾篇序文大同小異,都是主流林氏家譜的寫法。緊接在後面的則是一張比干墓的
導覽圖、相傳是周武王給比干墓的銅盤拓印和相傳是孔子題字的刻石,最後還有蓋章BOY
的詩
那個銅盤現在已經找不到了,號稱是唐代挖出來的。上面刻文是「右林左泉,後崗前道。
萬世之寧,茲焉是寶。」
顧炎武對此有進行考證,但那不重要。不管著盤子是否存在、是不是比干墓所用,上面寫
的文字根本不能說明比干和林氏起源有關。
「右林左泉」頂多只能描述這個墓周圍的風水,和傳說中的遺腹子取名「林泉」毫無關係
至於孔子題字,那個題字是楷書,不可能是孔子所寫。我不想討論蓋章BOY
在一串蹭帝王熱度的題字贈詩詔書之後,終於進入正文,林獻堂自己整理的仕籍考。
我們來看看經歷好幾個版本擴充之後,我們傳說中的林泉老祖宗被灌了多少水
周武王賜姓林、改名堅、封清河公食采于博陵
首先,周朝封國絕大部分都是單字,沒有所謂的清河國
其次,即使按傳世文獻,周朝也沒那麼多公爵,有的話你也應該會出現在史書上
第三,清河郡最初是在劉邦漢高帝九年建制;博陵則是漢桓帝爸爸的陵墓,此前沒有這個
地名
林堅的兒子襲封領地240國……我懶得吐槽了
後面周朝仕官有很多奇怪的官名,比如司馬大夫司馬將軍等等,有時候抄抄《周禮》的虛
構官職也很合理,再不然就是灌水成太保甚至「三監」的狀況
到了東周開始出現漢代官職,左將軍前將軍青州牧都出現了。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提到的林
回林類都有出現,還給國籍不詳的林回安排的虢國戶籍。
左傳中的不想同車的林雍被說是「奮不顧身」;桓子勸說很久才聽話的林楚被說是「義不
辭艱」;不跑不停的戰場奇行種林不狃被說是「誓不怯戰」
這三人,照理說只能算魯國卿士。但是這個仕籍考卻給林雍加了「畿內閭正」、給林楚加
了「太僕正」……然後再派出去當魯國卿士大夫?
漢朝以後的官職還符合時代,只是灌水很嚴重。除非有加註解,我看大概都不是真人。
原PO很好奇的三國時代,漢獻帝初平2年,有位林農任司隸校尉錄尚書事。但史書上
當時的司隸校尉是黃琬
建安24年,有位林祇使持節大將軍中書令左僕射。史書上當年無大將軍、次年大將軍是夏
侯惇;中書令當時仍為宦官職;左僕射為魏王屬官。
曹丕稱帝後的魏國有十位,我懶得一一考證
《三國志》中試圖謀殺吳國孫峻失敗的林恂,反而沒被林獻堂記載在這裡
先跳到後面的族系表,這邊寫明林堅官職是三監、公爵,食邑博陵,古名冀州,又名西河
三監、公爵和博陵我都吐槽過了,周朝行政區劃沒有冀州,假如〈禹貢〉為真,那麼這時
的冀州應該包含整個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半部。維基百科上有人把這個「西河北」的地方
稱作西河,但實際上我還沒在哪本史書看過
現在林氏祠堂和墓地,普遍用西河作為堂號,反過來棄用濟南、平涼、廣陵、魏郡和晉安
等郡望。久之反而讓人以為西河是林氏郡望
西河郡其實在今天的晉陝大峽谷一代,位在龍門峽以北的黃河段直至內蒙古,跟博陵郡隔
了一整個山西省。歷代族譜作者都沒考證這點,大概是將錯就錯吧
順帶一提,族系表中也有一位林開,時間大約也在東西周之間。書中沒說明和王子開是否
為同一人。網路上有人解釋稱王子開被過繼給林氏後人為養子,但我還沒聽說過周朝有這
樣的過繼制度,因此先不採納
網路上有一篇〈唐故處士濟南林君墓誌銘序〉,還附上拓本,但是光從那個網站我找不到
拓本出處。由於懶得翻唐朝墓誌銘彙編,我就先不考證真偽了。那篇墓誌銘年代為晚唐,
比林寶晚,主張的源流是出自魯國公室,公子林的孫子。
出土文物中,小學堂族徽資料庫有一個「林亞艅卣」,目前我找不到任何有關這個青銅器
的發掘處、推定年代和物主。
網路上有人說商代有方國叫「林方」,引用陳夢家的說法稱其為在淮南。似乎是依據《甲
骨文合集》36968。但是我真的不會用甲骨文綴合的資料庫,而且懶得動身去查陳夢家的
書,所以就先不細查了。
整理一下,總共有幾種起源
1.比干說
最早只能追溯到中唐林寶《元和姓纂》,距離牧野之戰已逾1800年,始祖林堅的官職、采
邑、爵位皆為族譜虛構。比干本人的事跡,最早只見於《論語》,《詩》、《書》、《易
》、《左傳》。只能說證據不怎麼充分
2.公子林說
只見於一篇晚唐墓誌銘,距炊鼻之戰逾1300年。公子林名不見經傳。但是此說法最容易銜
接左傳
3.王子開說
最早見於南宋鄭樵《通志》,元代胡三省曾引用盛唐孫愐,但未見書名。其子孫名字不符
東周命名習慣。但王子開名不見經傳
4.王子克說
出處同上,算是自相矛盾的論述。但是鑒於王子克流亡南燕國,其父周桓王名為林等因素
,可信度相對前者較高
5.林方說
目前這個方國的推測都是位於淮南,與魯國有相當距離。且沒有人物記載,難以確認
這些說法其實根據都不怎麼充分,所以我也無法斷定哪個才是真正的起源。若只從《左傳
》來看,甚至可以猜測林氏只不過是季孫氏的分支而已。所以在找到更多考古證據前,選
一個自己開心的比較重要吧!
作者: Anjou (小潔我愛妳)   2021-09-08 16:14:00
我還是覺得林比較像是依附在殷商遺民的姓氏就類似宋國一樣 是殷商之後的一支所以才會有比干之說反正可以確定的是林不是姬姓系統
作者: moonlike (Thema & Variationen)   2021-09-08 18:04:00
推!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1-09-08 18:36:00
西河可能是哪裡的河之西也沒有可能平埔族在攀附漢化,都有把山之西或山西同音,變成山西省也不是不可能
作者: yoho (竹密何妨流水過)   2021-09-08 19:09:00
作者: jason222333 (發呆)   2021-09-08 20:33:00
應該是林方 畢竟有甲骨文佐證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1-09-08 20:40:00
林方說機會是很大的,畢竟大多林姓幾乎都南方人為主
作者: DarthCod (鱈魚)   2021-09-08 22:06:00
但是左傳、論語等人物都在北方,漢唐也以濟南為主其實也不排除二重起源
作者: Nakata0911 (夏亞 阿茲納布 )   2021-09-08 22:57:00
其實我是覺得這種起源非常....有趣你的祖先往前推十代 那一代總共有1024人從父母開始算是2046個人 然後只關注其中10個人從哪來也許扣掉那十個還會比較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1-09-08 23:12:00
問題是上千的很多都是一生無名,根本留不下痕跡
作者: Clarkliu (noname)   2021-09-09 00:07:00
一個跳車一個開車的 怎麼那麼有趣 ww
作者: RLH (我們很近也很遠)   2021-09-09 00:25:00
顏鳴人也太好了
作者: gundamx7812 (台灣沒人看足球)   2021-09-09 00:52:00
作者: articlebear (政治真的滿狗屁的)   2021-09-09 02:21:00
好文推
作者: KangSuat   2021-09-09 13:17:00
早期中國東南原住人群——以山越和姓氏為例的探討東南人群至遲從東漢晚期就普遍使用漢姓或漢式姓氏流傳了很久 隨著這些昔日的邊區開始發達 某些姓氏才爆增在歷史文獻中
作者: cht1234 (cht1234)   2021-09-09 20:39:00
自己的祖先是誰,自己說了算才是歷史常態
作者: a00080245 (啊)   2021-09-10 06:18:00
推~~~
作者: lordguyboy (懶洋洋)   2021-09-11 16:12:00
這種都比文獻嘴砲而已 不如做大規模DNA普查然後就會發現 自己跟家族歷史血脈毫無關係
作者: rocket34 (下個路口)   2021-09-12 12:46:00
推好文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21-09-15 10:08:00
DNA調查本身也不一定能結論出啥 如果種族群體或者能分辨 單一家族特定祖先就很難 經過的代數夠多 單一對象的DNA可能會被洗得一乾二凈 尤其某些基因只傳父系或母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