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重慶何時取代成都 成為四川一哥的?

作者: DarthCod (鱈魚)   2019-08-01 03:17:25
具體在哪個時間點超車我不敢說,但就起步來說我認為是從開港通商始
畢竟從以往的歷史,重慶比較像是防禦用的要塞
先說一下四川盆地的結構:
1.最西邊緊鄰青藏高原的是成都平原,這邊有李冰的都江堰灌溉,算是主要的農業區
2.成都平原往東越過龍泉山會進入一連串的丘陵區,農業價值低於成都,城市多半沿
著河流或交會處形成。除此之外自貢產鹽。
3.最東邊是重慶的平行山區,有許多谷地,長江在重慶市區與嘉陵江交會。重要的
城市就只有重慶。
就成都而言,它的優勢在於穩定的農業生產。關起門來,以成都為中心的政權就可以
有效控制盆中丘陵的各個小城市。
而從秦漢到北宋,大一統王朝的核心區都在北方。相比於重慶,成都與北方的交通較
為便利。也因此政府會著重在較容易控制的成都,也是理所當然的。
即使是南北朝和南宋,南方王朝為了防止北方的入侵,也會注重成都的農業經營。好支援
守軍抵禦來自關中的攻擊。
重慶的優勢則是經濟和軍事,成都或許能靠農業等實力壓服丘陵和平原上的小城市。但是
重慶剛好是四川境內主要水系的最後交會點。
可以說,只要你是個四川城市,你就能走水路到重慶。必須常常往返長江流域一帶的素材
商人們,就可以從重慶出發前往內地,買蜀錦、買井鹽、買各種貨品、去菊下樓吃豆腐。
但是重慶的缺點在於,它不像長江中下游或是成都平原那樣。擁有大片的腹地,足以承受
大量的人口和農耕面積。也因此,在農業時代,它很難僅靠商業中轉就能領先成都。
也因此,重慶必須要獲得足夠的投資、建設和商業環境,才能超越成都。而這些,就是
開港通商後,由西方引進的實惠。
中國商人或許有聰明的經濟想法、能夠判斷投資的優劣,但是中國王朝可沒有。即使有,
他們也只在乎和北京相關的經濟。
比起作為商業中轉地的重慶,能控制四川以及能被北方控制的成都,才是北京所關心的。
開港通商後,外國商人到達了重慶。沒那麼多廢話和算計,就是為了賺重慶的錢。也因此
他們會更注重重慶的商業環境和相關建設,針對有潛力的產業進行投資。尤其是在重慶的
領事館,也理所當然地會要求清政府對相關的法規進行修正(或是直接用領事裁判權)。
後來進入改革開放,重視經濟發展的共產黨政府(?)也就加速對重慶的投資了。
當然重慶還是比不過上海的,畢竟它已經不是國際通商口岸,而上海能匯集整條長江甚至
中國沿海的經濟成果。最根本的是,長江三角洲有足夠的平原腹地,去給上海發展空間和
人力、物力支撐。
真是太諷刺了,重慶。你離開成都繞了一大圈,最後到達的境界,竟然是你看不起的,
成都的平原。所以說呢,人心最後終究是要回到故鄉來的。這四千里長江的盡頭上海,
或許正是你的極限也說不定。
※ 引述《HAHAcomet (值得信任的彗星小天使)》之銘言:
: 成都一直以來都是蜀地首府 各個蜀地政權都是建都於此
: 但是重慶後來居上 現代成都已經看不到重慶車尾燈了
: 兩地的黃金交叉大約是何時?
: 我的想法是蒙宋戰爭
: 成都被蒙古人攻陷兩次
: 屠完就棄 宋軍收復 隔幾年蒙古又來屠
: 反觀重慶(當時不知道叫什麼名字)因為釣魚城扛住了 免於蒙古東下蹂躪
: 這個設想正確嗎?
我要提醒一下,張獻忠入蜀的時候兩座城都屠了一次
幾百年前屠一次城,影響沒差那麼多
如果有影響的話,通常那座城就廢了,比如像鄴城。
: 另外"重慶"這地名 什麼時候開始用的? 有什麼典故嗎?
維基百科有,直接看就好
作者: undeadsin (レライエ)   2019-08-01 07:24:00
去菊下樓吃阿貝師傅的豆腐(?)
作者: somanyee (Soman)   2019-08-01 13:16:00
從火鍋比川菜流行開始
作者: doverdover (12345)   2019-08-01 18:42:00
從清末道改革開放中間這一段,漏掉二戰時期中日戰爭的重慶,國民政府消失惹
作者: DarthCod (鱈魚)   2019-08-01 21:06:00
其實我覺得改革開放前又歸零了一次
作者: dragonclwd   2019-08-02 19:35:00
1954年,重慶才被降格為省轄市
作者: hit0123 (@@")   2019-08-05 08:20:00
那段台詞真的太經典了 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