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台灣人"的概念是那時開始有的?

作者: allgod (歐尬德)   2016-06-13 16:23:20
推文的連橫例子,是台灣史作為移民史中比較特殊的存在
早期來台漢人,不論是春來秋去,或是定居,主要為原鄉認同(漳,泉),然而這樣的原鄉認同更重要的原因是:台灣是不是中國?
中國的國族疆域想像,一直是文化的。即使清初台灣已是皇清新附之地,是不是中國,仍有待商榷。在清代初期,台灣還是被認為斷髮紋身之鄉,高拱乾的台灣府志很明白了昭示了一個中國官員,挾著「殖民母國」裡觀看他者的視野,甚至他眼下的這些中國移民風俗,都存在跟原生中國不太一樣的文化景觀。在當時的移民裡,面對著一條黑水溝與荒山原民,恐怕也存在對於原生母國極大的落差。諸羅縣志這樣形容移民們心境:
「舍祖宗之丘墓、族黨之團圓,隔重洋而渡險,竄處於天盡海飛之地。」
這很能精確地說出一個移民的文化認同在原鄉,是「祖宗」的、「宗族」的,而台灣的身份卻是「隔重洋而渡險」,才能到達的「天盡海飛之地」。
而在中國官員眼裡,台灣的地位也一直是「固海疆之外圉,為閩、粵、江、浙四省之屏蔽」。
在這些文字裡,很清楚的看見了對於台灣與大陸,內外的心態,如果大陸稱為內地,那台灣就是不折不扣的「外地」了,在早期的台灣移民史裡,對於台灣的想像跟後來南洋移民裡對南洋的想像差不了多少,總之不是中國,所以對於中國移民而言,自然產生不了認同。就像不會有人去了美國日本,就說自己是美國人日本人了。
而到了連橫的時代,台灣認同卻產生了質的轉變:
臺灣固無史也。荷人啟之,鄭氏作之,清代營之,開物成務,以立我丕基,至於今三百有餘年矣。
值得注意的是,固無史,所提的史,只是單指沒有文字記載嗎?顯然不是這麼簡單,否則也不會提到轉折點為「清代營之,開物成務」,換句話說,連橫提到的台灣史,是一個台灣內化為中國一境的歷史,也只有到了這個時候,台灣才出現了「台灣人」這樣的詞彙。
總之,連橫口裡的台灣人,是建立於台灣成為中國一部分,已與中國形成共有的文化認同後出現的。這跟日本時代的台灣人並不一樣。也只有台灣社會文化到了這個時候(一些學者說的內地化、土著化)後,台灣人的認同才由原鄉開基祖轉到了新鄉開台祖。
日本時代的台灣人是個很特殊的名詞,既聯繫了中國,又必須自隔於中國之外,既與日本對抗,又存在殖民母國與殖民地矛盾的關係。這個語境在此時萌芽,且延續下來,形成了現代「台灣人」這個詞彙概念。從這個概念說,c版友的說法是對的。
這個語境的目的是對抗,如同我們所見,無論是日本時代的議會請願運動,或是國府時代的228,台灣人一詞都存在著各種曖昧度,進可攻退可守。不得不佩服這些使用者,將語言運用至如此化境,緩和了許多衝突,並且有效達到了目的。
至於被當成國族概念,與中國成為對立兩個詞彙,那是晚近之事,除了早期台獨,台灣人這詞基本上沒有太多這樣的概念,這個詞的演變發展至今,也是另一個善用語言的地方。
※ 引述《carrothead (イズミ)》之銘言:
: ※ 引述《noonee ()》之銘言:
: : 因為上面在討論中國人的定義與概念 讓我聯想到這個問題
: : 中國人的概念顯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 即使到今天也沒有明確well define的定義
: : 很顯然是經過時間的演變的
: : 同樣的問題
: : 台灣人的概念是那時形成的? 還有他定義的變遷是如何?
: : 首先大家都知道 台灣這座島是在日本人手上經過血腥屠殺和高壓統制下
: : 才第一次完全的統一在單一政權底下
: : 但是似乎在此之前 台灣人的概念就已經有了
: 將"台灣人"視為一共同體概念的出現,應該始於日據時期
: 在此之前,台灣島上的住民對自己的身分認同主要以原鄉(漳、泉等)為主
: 至於原住民更不可能有全島人民為一共同體的概念
: 日據時期,由於面對殖民政府等各種不公平待遇,這種原鄉之間的歧異才逐漸消失
: 而產生將台灣漢人視為一共同體的概念
: 至於原住民包不包含在此時的"台灣人"概念中我不清楚,尚待指教
: 不過此時的"台灣人",並沒有強烈的國族意識,至多只是面對殖民政府所作
: 一種區分他我的概念而已,就算有國族概念大概也非常少
: 所以戰後初期,國民政府光復台灣的時候,台灣居民普遍歡迎,也都認定自己是中國人
: 不過,就如課本所述,殖民的經驗造成兩地的隔閡
: 大陸人認為台灣人被奴化,台灣人認為大陸人未能理解自己的特殊性
: 這一點無論在販夫走卒或知識分子中都是如此
: 我認為當時的一篇文學論戰的片段可作此時的代表
: "我並不否認台灣是中國的邊疆之一,但我肯定台灣文學的目標不是在建立邊疆文學。
: 更難承認冠以地名就會使其作品減少價值而終於成為邊疆文學。總之:為了適應台灣
: 的自然底或人文底環境,需推行台灣新文學的運動,但是建立台灣新文學的目標不應
: 在於邊疆文學。我們的目標應該放在構成中國文學的一個成分,而能夠使中國文學更得
: 到富有精彩的內容,並且達到世界文學的水準。" - 瀨南人
: 至於"台灣人"變成一種國族概念,那是國民政府統治後一連串內政外交的打擊所形成
: 的事了
: 所以現在市面上很流行一種"清帝國殖民台灣說",把清帝國認為是與荷、日同性
: 質的殖民者
: 清帝國殖民原住民或台灣(地名)我是同意啦,不過清帝國對島上漢人也算殖民聽起來
: 就跟華盛頓說英國人殖民美國是一樣的事
: "清帝國殖民台灣(人)",又是一個模糊地名與群體的招數
: 啊,台灣島上沒有漢人,只有漢人平埔族的混血不是嗎?
作者: jerick (傑.J)   2016-06-13 17:42:00
不管是日本時代、清代、現代,台灣人的稱呼有什麼好特殊的,不過就是某個地方人的稱呼而以。就跟桃園人,高雄人這類稱呼差不多,哪來的特殊。只不過是後來的獨派誇大了意義。才會出現類似,台灣=中華民國,這種錯亂的國家認同。
作者: g6m3kimo5566 (極為變態的神父)   2016-06-13 18:13:00
沒有國家認同是錯亂的 台灣=中華民國只是其中一種在一個壓迫下或族群不對等的的歷史 尋求新認同並不
作者: SNLee (寧靜星辰)   2016-06-13 18:16:00
有人的台灣人跟台北人是一樣的,有人的台灣人是國族,有人的台灣人是拿來區分彼此的
作者: g6m3kimo5566 (極為變態的神父)   2016-06-13 18:17:00
奇怪 清國轉中華民國的認同即是如此 變更國名也是常態世界上許多國家原本都只是地名 純看該地住民的決斷從「天盡海飛之地」轉化成「天盡海飛之地之人」這樣的變動已經聚集某種共同認同雖然可能不到全島 但若說當只有彰泉之辨 就太武斷了連橫他爸既然自稱台灣人並告誡兒子 顯然這種台灣人
作者: hizuki (ayaka)   2016-06-13 19:12:00
錯了,某政府表示中華台北==中華民國,且未矮化
作者: g6m3kimo5566 (極為變態的神父)   2016-06-13 19:12:00
認同並非突然產生 而是積聚多時 雖不到國族認同但也足以作為一種身分認同
作者: saram (saram)   2016-06-13 20:02:00
台灣人的國家觀念,至少在清代時是沒有的.中國也一樣的.在那之前,只有"天下"和外國而已.外國有國王,但是"我們頭上是皇帝".而中國也沒有民族主義.更別說國族觀念了.在外面碰到講同樣鄉音是"同鄉",聽不懂的是"客(家)人仔".當時不可能有一個閩南裔的對客家人說"我們都是台灣人".更不可能說"我們是中國人"了.那些"熟番,生番"們,連台灣這名詞恐怕都搞不清楚.當時知識分子少得可憐,他們的講法不能完全代表全民.
作者: jerick (傑.J)   2016-06-13 21:28:00
台灣=中華民國,沒錯亂嗎?那麼假若我要說桃園=台灣,也要說沒錯了?
作者: g6m3kimo5566 (極為變態的神父)   2016-06-13 21:37:00
桃園意識如果等於台灣意識 自然可以意識就是自然聚積而成 民主國家可以用公投確認
作者: s952013 (AllenSkywalker)   2016-06-13 21:44:00
多得是對兩邊都雙重認同的人,硬是要人選邊站只會為難而已....不然前幾任總統一直表示臺灣=中華民國是在喊啥
作者: jerick (傑.J)   2016-06-13 21:48:00
台灣有意識?桃園有意識?各縣市有各縣市的意識,又可以等於台灣,好像越來越亂了。或者,你的台灣意識或桃園、高雄等意識,指的是地方文化?
作者: mycallsoft (輕聲細語)   2016-06-13 22:01:00
沒見過世面的鄉巴佬才會在小地方分彼此
作者: carrothead (イズミ)   2016-06-14 00:03:00
推,長知識了,這種名詞的內涵了解似乎頗需要思想史的功夫考證,因此政治人物還蠻容易藉由詮釋影響民意的不過這點全世界都半斤八兩吧(笑我對於這些名詞的流變也不算熟悉,多謝賜教
作者: g6m3kimo5566 (極為變態的神父)   2016-06-14 02:09:00
至於原PO說台灣人目的是對抗 我想這只是其中一部份 對抗的原因是什麼 這值得探究 把原本地名轉成屬於此地的人 顯然是要解決某種問題現在也會是未來的過去歷史 不管贊成或反對 現在的台灣人會是推動歷史的人
作者: goenitzx   2016-06-14 05:19:00
當然是有壓迫才有對抗
作者: WINDHEAD ( )   2016-06-14 12:16:00
日本時代的「台灣人」其實分成三類,內地人/本島人/蕃人內地人的戶籍在日本,本島人與蕃人戶籍在台灣內地人與本島人適用同一套法律,但蕃人適用另一套法律大概是這樣粗分。戰後初期只是把內地人代換成外省人講地方意識的人恐怕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這個地方本身也是一個行政區,他的想像邊界是被現實的行政區邊界所制約下的產物。 在尚未有桃園縣之前只有新竹州下轄的桃園郡/中壢郡/大溪郡。 而桃園郡/中壢郡之爭甚至延續到了今日的桃園直轄市。日本殖民統一全島,就會產生對應的台灣本島意識;而蔣軍敗逃固守台灣後,使台灣本身成為一個實質獨立國家產生對應的台灣意識就是國家等級的台灣意識這種現代化行政系統的影響力有時候遠遠超過前現代的部落鄉土意識。 地方意識並沒有那麼簡單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6-06-14 12:39:00
戸籍法ノ適用ヲ受クル者 / 戸籍法ノ適用ヲ受ケザル者好個「內地人與本島人適用同一套法律」?內地人適用戶籍法 台灣人(本島人)不適用戶籍法內地人也不被認為是「台灣人」
作者: YYOO (回游魚のキャパシティ)   2016-06-14 12:48:00
連個小學都分小學校和公學校 還會適用同一法律喔?
作者: wolfpeter (帥ㄉㄟˊ)   2016-06-14 13:07:00
日本內地人來台灣還是日本內地人,不然怎會有灣生
作者: carrothead (イズミ)   2016-06-14 13:51:00
WIN講得並非無理,但是想像邊界與想像內涵終究有所不同吧?將想像的邊界推及台灣全島,與其內涵置身中國範圍之下應是不衝突的兩件事,"台灣"的內涵突破中國限制終究應該是光復以後的事
作者: goenitzx   2016-06-14 16:57:00
灣生是出生在台灣的日本人 可能一輩子沒去過日本
作者: wolfpeter (帥ㄉㄟˊ)   2016-06-14 17:06:00
沒錯阿,日本人來台拓殖洽公經商時生的小孩叫灣生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6-06-14 17:52:00
常常講灣生的不見得多了解灣生啊,比起來在東北出生的日本人那個故事精采多了最有影響力的灣生說不定是日航的小倉寬太郎沒有他就少一部不沉的太陽可以看,說不定日航名聲就跟韓航華航差不多臭我看維基那個條目還是一年前很新的,大概是最近攀關係很勤,但遺華日僑才是日本人相對比較關注的問題很多漫畫跟電影都在做這塊,比魏德聖那部早多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