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日治時台灣人留學日本的家境?

作者: ledsopp (已經壞掉的宅狼)   2016-04-09 21:41:13
※ 引述《jcrevecoeur (J. Crevecoeur)》之銘言:
: 我知道很聰明的人例外,所以我想問資質一般的
: 日治時期台灣人要到日本留學家境要多優渥才能供養?
: 非鄉紳,無田產,只有爸爸當公務員或巡查佐或鐵路人員或教師的家庭能在經濟上給自己
: 的小孩去日本讀中學或大學嗎?累世佃農的家庭有可能嗎?
: 畢竟台灣本地的教育在日治時期是採行差別待遇的,台灣人就學不容易,種類又少。
: 一般家世的人有可能給小孩去日本留學嗎?
我去年剛過世的祖父(享壽92歲)當年便有去日本留學
小學中學他是跟日本人的小孩一起上學,之後是念當年的南一中(這是他非常自豪的事)
後來他也有去日本留學,而且有家裡給予的零用金(多少我已經不記得了)
但因為戰爭學業就被迫暫停而回來台灣
當然能這樣就代表我曾祖父確實挺富有的,但祖父當年有提過曾祖父年少就獨立打拼了
算是白手起家的人,致富之後他很注重子女的教育,除了最小的叔公自己的問題外
祖父其他的弟妹都算是有念過書的人
已過世的叔公簡直堪稱活生生ACG那種日本傳統的紳士(溫文有禮)
但這樣的關係也導致後來228之後,曾祖父被KMT抓去審問
在動用一切關係後才得以獲釋(不過沒有被抄家就是了)
不過因為後來曾祖父執著於從政,最後家族也散盡家財,也沒留給我祖父什麼遺產了
在那個年代也只有擁有一定財富的人才能得到教育的機會
作者: hizuki (ayaka)   2016-04-09 22:21:00
你阿祖是ACG中的紳士,那你有見到他和小女孩很親近嗎?
作者: julianscorpi (各打五十大板流 免許皆傳)   2016-04-09 23:47:00
只有我看這串一直注意那些日治時期很有錢的人在光復後好像都越來越走下坡了嗎?XD
作者: Lordaeron (Terry)   2016-04-09 23:53:00
土改的關係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6-04-09 23:55:00
走下坡好啊!這樣下層才會往上爬
作者: j815062 (齊川)   2016-04-10 09:02:00
我家在民國68~80的確很低潮,直接說就是家道中落,但其他伯公叔公姑婆日子都過的不錯(財產皆分到不少),雖然走了好一陣子下坡,但是伯父連任了三屆縣議員,是還未到早年的輝煌,但也算重振家聲了
作者: poltmer990 (翰君)   2016-04-10 15:18:00
當時有政治天花板吧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6-04-10 15:54:00
推。現在講可能會覺得誇張,不過國民黨威權統治時期,真的是外省人佔據高位,本省人沉淪下僚,最多做個副手民國40、50、60年代,這種情形都相當明顯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6-04-10 15:57:00
阿廢話 高位就比年資的 年資高的「各省都有」不是「單一種」外省人 反而是早早去混國民黨台灣人爬到高位也被當半山而認定不是「本省人」還是臺灣人因為是本省人所以應該空降到服務幾十年的各省公務員頭上才是台灣人最愛的「公平」?相比之下日本時代臺灣人想當什麼公務員? 有沒有比較「不誇張」?臺灣總督府內有幾個本省人要不要算一下?
作者: Swallow43 (絕對領域命者)   2016-04-10 16:36:00
就一種我來做就是公平,他人來做就是不公的心態
作者: Lordaeron (Terry)   2016-04-10 16:42:00
講什麼人? 連家算本省外省?當年逃來台的高官中有原本就是台灣的嗎? 有吧.這不就是BITCOIN一樣,你早早進去玩,就早發財.歷史不就是這樣的嗎? 想不玩也要發財,這風險別人的利益歸自已, 這麼好?
作者: kani (中華民國要百年了喔)   2016-04-10 16:57:00
按省取人到78年才正式廢止阿...講的只是先來後到。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6-04-10 17:00:00
78年「正式」廢止? 那78年以前非本省籍錄用有絕對優勢?
作者: unclefucka (冰不汁醬,醬不汁冰,難吃!)   2016-04-10 17:03:00
一開始哪知道會被鎖這回不去,所以就沿用大國體制....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6-04-10 17:03:00
民國51年以後高普考錄取人數都是本省籍佔絕對多數了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6-04-10 17:04:00
談到這個話題總要把駱明慶的論文抬出來http://homepage.ntu.edu.tw/~luohm/selection.pdf
作者: unclefucka (冰不汁醬,醬不汁冰,難吃!)   2016-04-10 17:06:00
上命下從的行政體制哪來這能力/狗膽來改? 叫台灣人把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6-04-10 17:07:00
再說民國45年時所謂外省人只有在「中央」公務員有優勢
作者: unclefucka (冰不汁醬,醬不汁冰,難吃!)   2016-04-10 17:07:00
現在看起來大家享受的5%所得稅立刻廢了,改成一般潮流的20%以上起跳看看....由後見之明很正確唷....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6-04-10 17:08:00
而在地方(台灣省)公務員則是100%錄用台灣籍 人數約中央的8成結論:至少從民國51年度後本省籍在高普考上就沒有顯著劣勢78年說是廢除規定 但該規定在51年前已經因為外省籍報考人
作者: unclefucka (冰不汁醬,醬不汁冰,難吃!)   2016-04-10 17:12:00
要不要連升學一起比一下?民國46年次出生的才是九年國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6-04-10 17:13:00
數嚴重不足下名存實亡(只有各省"1人"享降低錄取標準優惠)
作者: unclefucka (冰不汁醬,醬不汁冰,難吃!)   2016-04-10 17:13:00
教第一屆的樣子,不要幹叫了老半天,根本就是學歷不足
作者: EvoLancer (伊地知幸介)   2016-04-10 20:33:00
都已經土斷了 在法制上早就沒本省外省 現在本省外省純粹是政治問題
作者: poltmer990 (翰君)   2016-04-10 21:08:00
姑且整合一下1.外省優惠狀況:1950-61高普考(分區定額),1958-81退伍軍人轉任特考2.戰後出生的世代沒有優惠情形,也就是不再區分基層公務員大概就是這樣了
作者: IridescentX (天橋下說書的)   2016-04-11 02:15:00
既然已經是純粹政治問題,那麼再炒冷飯,以今律古的人不就心態可議?不盡可能的考慮時空條件的差異狀況,只憑一己之見便妄下定論,實在不可取。
作者: liddle (Guderian)   2016-04-11 07:10:00
要爬高位就學連震東嘛。一起打過仗又投對派系。還是有人沒出過社會,不知道人脈的重要性和怎麼來的?
作者: EvoLancer (伊地知幸介)   2016-04-11 09:34:00
本來就心態可議,現在除離島原民,戶籍的身分好處都消失了。真正在公職有優待只剩原民,連金馬也都跟大家公平競爭。
作者: IBIZA (溫一壺月光作酒)   2016-04-12 10:33:00
"按省取人到78年才正式廢止" 但1952年起第二次高普考之後就不再採用分省定額了
作者: huang19898 (huang19898)   2016-04-12 20:45:00
是說把持中央把地方分一點肉屑出去就皇恩浩蕩了喔?按省區分別規定名額1992年才終止1991年高普考定額數,合計取599名,台灣人只分配21人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6-04-12 20:52:00
一 1962年後不管中央地方高普考本省籍錄用比例佔8成以上算什麼「肉屑」二 1961年前地方公務員高普考本省籍錄取百分之百 人數佔中央的八成 這也不算「肉屑」三 1962年前之所以會有差別是因為大中國政府架構 曲解為歧視是狀況外
作者: huang19898 (huang19898)   2016-04-12 20:55:00
在你貼的論文91頁,因外省人不夠只好作調整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6-04-12 20:56:00
四 1962年的變革更不是什麼皇恩 完全是因為現實問題:外省籍報考人數嚴重不足五 所以到1991年報考人數不足的情況只有更嚴重 所謂臺灣人只分配21人根本是狗屁 實際錄用的台籍人數遠超過此數六 既然實際錄用的台籍人數遠超過此數 還在吵什麼只分配幾人?
作者: bobju (枯藤老樹昏鴉)   2016-04-12 21:56:00
有一個重點很少人提, 就是即便是國民黨, 當時需要的是熟悉[英語]的人才, 因為緊接而來的美援, 以及台灣由農業往工業化的轉型, 還是以[英語]為優先, 能跟美國方面交涉, 在美國有人脈, 這才有機會被國民黨真正重用. (當然也有不少政治醜聞). 台灣當時的菁英基本上都是懂日語的, 偏偏日語在當時的(戰後)的影響力就已經遠不及英語了.至於英語後來的影響力就不用說了, 大家都知道. 一路壓著其它語言打, 成為無庸置疑的強勢語言.當時哪些人懂英語? 正是海外華僑, 以及所謂的高級外省人.不少人都會提到台灣在當時日本的統治之下, 比大陸還文明,這點暫且不爭, 不過若要講國際化的話, 台灣應該是無法跟當時中國沿海開放通商, 有列強租借地的城市相比的.那些城市(天津, 上海, etc)的菁英隨著國民黨退到台灣來, 若說要論國際競爭力, 自然還是比台灣本土菁英來得高. 有國際化的見識, 還有跟美國的關係(語言, 人脈).
作者: saram (saram)   2016-04-13 08:44:00
在戰後台日貿易旺盛期間日語是一種重要的商務語言.許多老人還來得及參予進出口買賣生意,陪日本客上酒廊,莫說日語無用了.到那時他才覺得年輕讀日本書真好用.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16-04-13 11:34:00
戰後快二十年才開始榮景,當時日本受益於美國開始放棄低階向外發包採購,戰後軍事工業的轉型經濟蓬勃,原本敏感的日語教學也在此時大量開設
作者: saram (saram)   2016-04-13 12:35:00
日語哪時敏感了?雜誌,電影一直在台灣大賣的.只是沒日文報紙與廣播.直到日本斷交後,電影才慢慢式微.但不久後摔角,職棒球影片又風行起來.日語當時是台灣人常用的國際語言之一.(其他只有英語)近二十年年來日語的補教教學反而衰退了.
作者: shinshong ( )   2016-04-13 12:47:00
日本漫畫的人名要改成中文式名字,算嗎?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6-04-13 12:48:00
1963年中國文化學院東語系首創日文組 1965年日本電影解禁
作者: shinshong ( )   2016-04-13 12:48:00
鐵拳對鋼拳的翻譯人名,我覺得是一絕
作者: yuriaki (百合秋)   2016-04-13 12:49:00
在那之前國民黨要掃除日本的影響力 確是敏感的另外直到1993年10月為止無線電視都禁播日本劇所以說國民黨政府的影響力確實是存在過 不可用哈日風潮後的狀況當成「日語哪時敏感了」的論據
作者: IBIZA (溫一壺月光作酒)   2016-04-13 14:37:00
huang19898你看到91頁,那你有沒有看到92頁?分省定額1992年廢除, 但從1952年起就沒照名額錄取了1952年, 因為有鑒於高普考試分區定額造成不公平, 另外舉辦台灣省公務人員高普考, 此後一直舉辦到1968年, 才因為1962實施加倍錄取後, 分省定額名存實亡, 而停辦也就是說, 實際上照分省定額錄取的只有1950年這一次而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