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中古世紀人們對印度為何高度重視?

作者: Lorenzia (爆走金魚)   2014-05-14 00:01:12
※ 引述《hanhsiangmax (陪我去台東)》之銘言:
: : 沒有"都"想去印度這種事
: : 想去印度的一開始是佛教徒
: : 因為要需要重溯經典跟學戒律
: : 走海路的是比較晚的事
: : 一開始都是穿過帕米爾下到中亞或者切到阿富汗然後走北印度進去
: : 因為這個路線本身就是佛法入中土的路線
: 這邊有個問題(舉手)
: 這幾天念書一直讀到,絲路基本上有三條,
: 一條張騫鑿的,一條阿拉伯海上絲路,另外一條是成都到印度
: 成都 > 西昌 > 南華, 由保山經瑞麗,越過緬甸到達印度
: 因此孔雀王朝文獻中有絲織品,楚墓有印度料珠 (摘自書上)
: 第三條甚至比張騫鑿的早了「兩世紀」,但基本上官方完全不知道
: 就是在地ㄟ商人才知道這樣 http://ppt.cc/rtvB
: 魏晉和唐朝取經完全沒走這條路,是因為難走,還是到唐朝依舊不知道呢XD
書上說的不一定都是正確的...
基本上絲路遇到塔克拉瑪干一定要切開兩條
北邊是草原道、南邊叫啥我忘記了
另外還有一條分支是切進青海走西藏
成都那邊的後來就跟茶馬古道結合在一起
張騫從來就不是個"鑿空"者、是收割的
(容我大腸花一下:幹拎娘咧!西元前四世紀就知道了好嗎?
當我們粟特人大夏人都他媽死人嗎!操!)
取經的路線之所以會走帕米爾到中亞再下切阿富汗
是因為這條路會經過犍陀羅
而犍陀羅在佛教史上有承先啟後的重要意義
所以僧人要經過這裡
至於官方知不知道這些路?
為什麼他們需要知道?(攤手)
他們根本就坐在長安就會有人自動來當小弟
甚至當時的商人還會把自己穿漂亮一點弄高檔一點
組個什麼商業考察觀摩團之類的
自稱是某國王子就來了
你也查不了
然後這些商人很好笑,就用這種近悅遠來的思路買了很多商品
透過中國朝廷的官道跟驛站把東西運回家
: : 哥倫布找印度是因為想找到通往中國的路
: : 為什麼呢?因為他被馬可波羅騙了啊~(攤手)
: 原則上...應該不算騙啦XDDDD
: : 他們認為在東方做生意一定可以賺大錢或者挖到更多金銀財寶
: 轉手之後,倒是真的賺大錢了哈哈
: : 在馬可波羅之前
: : 也有一些更早的書
: : 例如基督教風土記之類的都說東方很有錢金山銀海blabla
: 對於西方來說,東方確實是有錢到炸掉的
: 古羅馬就很愛中國的絲綢,甚至拿等重黃金交換
: 穿在身上 超潮DER~~~ 奢侈到世界盡頭
: 自然而然覺得東方根本就是天堂 paradise oh~~~~
古羅馬拿等重黃金換的事情....我個人頗懷疑
但是中世紀的商業其實沒有一般人想得那麼落後
至少在五六世紀左右
曾經發生過突厥人去跟北齊北周幹來絲綢
然後讓粟特人繞過波斯去東羅馬做生意的事
當然粟特人一開始也跟波斯說:那個~有錢大家賺嘛?我這裡有批絲綢,好便宜的
但是波斯國王覺得粟特人背後是突厥
一定是想用經濟力來壟斷貿易、所以拒絕
然後粟特就從北邊走高加索山也在克里米亞建立了據點
總之,透過轉運的方式,中亞的小國都賺得很開心
: : 另外也是他們在陸路上沒有辦法越過阿拉伯
: 這邊講的應該是土耳其?
: : 走海路比較安全一點點
: 海路就是被阿拉伯獨佔了
: 推 hinenak:西方想找航路通中國,不是因為想繞過阿拉伯世界的壟斷嗎?
: 嚴格來說是「鄂圖曼土耳其」
: 拜占庭被攻破後,整個路上絲路被鄂圖曼堵住
: 但是西方又急缺東方的的香料、瓷器、絲綢 (這邊應是以香料為最大宗)
: 配上文藝復興的地圓說、航海技術的更新、中國羅盤等
: 強烈冒險精神(其實是為了$$)驅使下,造就了地理大發現
: 若最重視的是香料的話,那麼就不難理解印度的重要性了 (中國不產香料)
: 而阿拉伯的海運、地中海貿易也就此沒落
: http://ppt.cc/-rWW
: 阿拉伯人早期就從事香料的貿易,先由印尼的Moluccas香料群島將肉豆蔻、丁香運到印度
: Malabar海岸,然後再船運到波斯灣,沿著Euphrates河谷到巴比倫,最近在此河谷考古遺
: 跡上挖出碳化了的丁香,年代約為3000BC。
: 另一條海域則是由印度沿著阿拉伯海岸,穿過紅海到達埃及,然後再經地中海,賣給希臘
: 羅馬人,亞歷山大大帝於332BC建立亞歷山大城,就成為香料貿易中心。
: 至於到底為什麼印尼要稱作印度尼西亞,跟印度有關嗎??
: 這點有請神人解答XD
阿拉伯的歷史我不熟
但是阿拉伯跟亞歷山大的關係似乎不太大
至於造成西方的中國熱東方熱
應該是大航海開始的事情
在此之前,沒有這些東西也活得好好的
反正大家透過轉運也可以有這些東西
只是用多用少的問題
反而是大航海之後帶回來的商品刺激了需求
才有了越來越大的船對
作者: JustinTW (DoW FAN)   2014-05-14 00:09:00
由此可見,由奢入儉難,這句話也是有好處地XD
作者: decorum (Festina Lente)   2014-05-14 00:16:00
絲綢是奢侈品,可有可無;香料則大不同,在夏季炎熱的地中
作者: qlz (())   2014-05-14 00:17:00
只聽過中古歐洲人用黃金換香料,加納人用黃金換鹽
作者: decorum (Festina Lente)   2014-05-14 00:18:00
海,肉類沒香料加工保存會迅速腐敗,所以被阿拉伯人掌握香料通路,根本是致命的危險
作者: eric7385 (eric7385)   2014-05-14 00:26:00
推!金魚大的專長是唐代的西北亞嗎?
作者: Lorenzia (爆走金魚)   2014-05-14 00:28:00
主要是中亞,北亞順便懂一點,阿拉伯就超過範圍了
作者: eric7385 (eric7385)   2014-05-14 00:31:00
要叫前輩了!才剛要踏進這領域Q__Q
作者: Lorenzia (爆走金魚)   2014-05-14 00:39:00
趕快左轉出去,這是不歸路(推)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14-05-14 00:53:00
鹽也不是很便宜行事,在製作保久肉品也有完全不靠調味料的,風乾煙薰味道都還行,托斯卡尼某小鎮還有直接任其在地窖發酵的超臭火腿
作者: Lorenzia (爆走金魚)   2014-05-14 00:53:00
風乾其實也很方便~但是要看天氣
作者: PrinceBamboo (竹取駙馬)   2014-05-14 01:30:00
沒香料是致命危險? 沒有電 人類都活幾萬年了XD
作者: abckk (ヽ(゚□。)ノ)   2014-05-14 06:51:00
一層魚一層飯加鹽巴弄出來的醃魚 感覺就超難吃的
作者: PANZER (裝甲共和國)   2014-05-14 08:03:00
絲綢與等重黃金同價,出自史料對西元三世紀時羅馬的描述。
作者: morris2 (大俠 )   2014-05-14 08:07:00
叭噗啦, 都馬是炒起來的 +1那古代的絲綢拿到羅馬到底可以賣多少錢 ?
作者: hanhsiangmax (陪我去台東)   2014-05-14 12:49:00
大腸花我笑了XDDDDDD 立馬google大夏跟栗特人啊!!那段亞歷山大應該只是指亞歷山大城"後來"成為轉運站我滿相信等重換黃金捏 一斤黃金能換不少絲綢啊!!另外能請教PAN所說的史料是哪份嗎?
作者: lifehunter (壟天)   2014-05-14 18:03:00
不對喔 會因為很潮而去吃雷神的人 平常根本沒在吃巧克力呢~~~純粹只是想跟風而已
作者: hanhsiangmax (陪我去台東)   2014-05-14 18:09:00
好險都擺在我前面我還是不想吃 (挺)
作者: PANZER (裝甲共和國)   2014-05-14 18:23:00
我的資料來自一本工具書,裡面資料來源寫得不太清楚。
作者: fukyou (狂野的餓狼)   2014-05-15 02:37:00
金魚大拜託多多發文阿 太精采啦
作者: gangan1101 (馬景濤為什麼這麼激動)   2014-05-15 03:39:00
一層魚一層飯加鹽巴弄出來的醃魚...感覺成本很厚
作者: swpoker (swpoker)   2014-05-15 10:35:00
香料就是香阿~古代吃飯是大事~可以好吃點就不得了啦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2014-05-15 11:17:00
現代吃飯也是大事...
作者: PrinceBamboo (竹取駙馬)   2014-05-15 11:44:00
沒飯吃會餓死 但沒香料,割不正,不得其醬沒有致命危險
作者: vicklin   2014-05-15 23:28:00
教科書讓金魚編小朋友應該就通通都會愛上歷史了ww
作者: wayneshih (漂流虛海的雁太保)   2014-05-17 10:47:00
肚子餓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