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當年玄奘的路線?

作者: macassans (Rel4x)   2014-04-13 23:10:51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銘言:
: ※ 引述《macassans (火焰球)》之銘言:
: : 玄奘的路線是從西安到新疆 阿富汗 巴基斯坦到印度
: : 為什麼不穿越西藏比較快呢
: : 是不是因為唐朝跟吐番在打仗還是怎樣
: 因為兩個原因﹐第一是絲綢之路長期通達﹐第二是西藏苯教阻擋。
: 所以古代從中國中原到印度﹐第一首選之路是順絲綢之路到中亞﹐
: 再折南下到印度﹐從張騫的副使到法顯、玄奘等等﹐都是走這條路去印度。
: 大部分時間內﹐這條道路都是比較安全的﹐除非碰到迷路、天災等情況﹐
: 否則一般不會受到劫掠殺戮。
: 在唐朝中後期等幾個時間段﹐中亞陷於戰亂﹐絲綢之路不通﹐
: 此時主要道路就會變成從中國南方出海﹐繞道馬六甲去印度的海上絲綢之路﹐
: 這也是第二多人走的路﹐但海路在古代算是天災比較多﹐海船常常沉沒﹐
: 死亡率並不低。因此除非是有大量佛經﹐或者陸上絲綢之路不通﹐否則不多人選擇。
: 第三條道路就是走西南茶馬古道﹐從四川、貴州、雲南到緬甸再到印度。
: 這條道路商品運輸也不少﹐但要從頭走到底卻不多﹐大部分商人都是走其中一段﹐
: 然後轉手把商品賣掉又回來﹐不象絲綢之路那樣經常有商人直接從波斯走到長安。
: 原因就是這條道路一直到近代﹐都是各部落各自獨立控制其中的一段﹐
: 他們經常是以壟斷經營的方式經商﹐而不太願意讓外來商人通行﹐
: 因此慧琳在記載這條西南通道時說﹐走這條路要帶上“買道之貨”﹐
: 還需能譯解數種語言﹐再得到當地土人幫助下才能通行。
: 最後一條道路才是經過西藏的道路。
: 但是這條道路雖然可以走人﹐卻不能運送大量貨物﹐因此難以形成商路。
: (古西藏的商路是繞道往西北到西域、中亞帕米爾高原﹐再接入絲綢之路)
: 因為缺乏足夠幫助商人搬運商品的牲畜或勞力(如駱駝)﹐因此路況也就不好。
: 除非是官方的行為﹐得到多於私人所能籌備的準備﹐才容易越過。
: 而對於個人來說﹐西藏當時長期由苯教控制﹐苯教對佛教采取抵制態度﹐
: 因此雖然佛教發源於北印度﹐卻長期(一千兩百年中)沒有傳入西藏﹐
: 直到唐朝初年的吐蕃祖孫三王﹐才有了佛教的前弘期﹐但之後又被滅佛﹐
: 等到後弘期乃至融合佛苯兩教變成現代藏傳佛教並稱為主流﹐又是數百年後。
: 因此僧人很難通過這條道路。按照道宣記載﹐從西藏出發後﹐
: 還要經十三飛梯、十九棧道﹐再“緣葛攀籐﹐野行四十余日”﹐
: 才到達尼泊爾。而走過這條路的玄照﹐還是因為求助於吐蕃﹐得到文成公主幫助。
: 玄照當時遭遇中亞戰亂﹐到達阿富汗地區後被阻﹐再順商路折入西藏求助。
: 後來玄照回國﹐到達尼泊爾後也是得到尼泊爾王幫助﹐才得以回到西藏再回到長安。
: 玄照後來又被唐高宗派去了印度﹐這次走的是西域中亞商路﹐
: 但因為阿拉伯剛興起﹐中亞被阻﹐而西藏鬆讚幹布已死﹐沒有辦法回國而死在印度。
: 由於古人對高原反應不是很了解﹐所以包括西藏人自己在內﹐
: 記載中常常稱翻高山所發生的高原反應、呼吸困難為“惡龍吐毒”、“毒山”等等。
: 在古人看來每走一次都是生死難卜的大冒險(特別還是外地人死亡率更高)。
643年 也就是玄奘回國當年
唐太宗遣王玄策出使印度
目的是帶回印度製糖技術
王玄策是通過拉薩 再到大吉嶺
當時吐蕃是松贊干布當國王
跟唐朝關係應該不錯
所以才能走這條路吧
話說王玄策到北印度後
引尼泊爾跟藏兵攻打北印度
造成北印度失去防衛力量
很長時間被這兩國欺負
作者: lostkimo (累的不想呼吸)   2014-04-13 23:49:00
要去學對方的技術,還找人去揍他,這....XD
作者: lawuwu (鵺野鳴介)   2014-04-14 00:18:00
因為玄奘偷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