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資管所跨考心得

作者: edward0329 (sec)   2021-05-07 18:07:13
(代po)
一.考生跨考背景:
中央企管應屆生,班排41%、系排37%,無資訊相關證照,亦無比賽或實習經驗。只有因對資訊有興趣所以雙主修資管系,然而卻發現資管系辦的抵免要求過於嚴苛,多門修過的課需再修一次,無法接受重修的我在只能取得輔系的情況下,決定直接跨考資管研究所。在選考科目方面,由於本身讀企管,對管理知識較好上手,且報名時才在修資料結構,未修過演算法,程式連Java都還不會,因此選擇資管組(計算機概論+MIS)。而在報名考試入學前,我就已推上本系的研究所且找好教授了,但我認為既然已經補資管的考科就再努力幾個月去考試看看,除了希望考上更好的校系,也
驗收自己這段時間努力的成果。
二.各所考試成績:
由於校名、地點等因素考量,我只報考了臺、交、政、中央的資管所,皆為管理組,以下為四校考試結果:
校系 計概 MIS 英文 口試/備審 一階門檻 結果
臺大資管 52 33 72 70.57 230 二階下去
交大資管乙組 84 55 74 82.14 190.75 備1(已報到)
政大資管資管組 67 64 73 X 35.2 一階沒過
中央資管乙組 31 62 X X X 備62
各科權重與計分方式為:
臺大資管: (計概*2+MIS*2+英文*1)*0.5+(口試*5)*0.5。
交大資管乙組: (計概*1.75+MIS*1.75)+(備審*2.5+英文*1)。
政大資管資管組: (計概*0.2+MIS*0.2+英文*0.1)+(備審*0.2+口試*0.3)
中央資管: 計概*1+MIS*1
由以上得出:
除中央外,臺、交、政的計概、MIS等考科雖為重要,但筆試只是通過一階的門檻,其比重仍較口試/備審來得低很多,對無專題/比賽/實習、跨考的考生較為不利,建議欲跨考的同學考前多準備資訊相關證照,認真做專題並參加比賽,累積實習經驗(臺大系主任似乎非常重視),且要比本科生更認真準備考科。在筆試通過後一定要好好準備口試,隨時follow時事新聞,練習如何表達自己的優勢,複習基礎科目如統計、作業研究、管理/離散數學,於二階才能取得較優異的成績,本人身邊便有臺大一階近290分卻於二階落榜的案例。
另外英文亦須花點時間準備,我雖考得不是很好,卻仍贏回不少分數,去交大找教授時,我便認識一位一階分數高於我卻輸在英文而可能備不上的同學。
三.時間規劃分配:
˙報名至暑假: 我在大三上的12月底時報名了中壢光南樓上的補習班,但因為輔系課程繁多,加上本人有拖延症一直到4月才看完先修課程(函授),一開始看課真的很辛苦,計概的數位系統跟計算機組織、資結都是我幾乎沒有接觸過的新知識,3小時不到的課程我卻需花快5個小時才能完成,遇到不會的問題多是請教同學和古歌大神,在上完先修課後我就較少翻閱補習班所提供的教材,多在忙學校的課業如網路、資料庫及電子商務,直到正課開始。而正課我總共報了5科,其中MIS、資結為面授課,計概、網路、資料庫為數位課(網院上課),時間為7月中至10月中。
˙7、8月: 剛放暑假2週就資結、計概、MIS就陸續開課了,還沒收心的我沒太大壓力,給自己的要求只有全勤到課,盡可能的保持專注在課堂上把基礎打好,並開始養成自己的讀書習慣。當時每週資結4堂(一三整天)、計概2堂(五整天)、MIS2堂(二四晚上),課程安排的非常緊實,補足了我前面讀書時間不夠多的問題。
˙9、10月: 因為暑假結束,我得回到學校上課,不過還好學校的課程只選了9學分,仍有不少時間可以自己分配,沒課時我除了會到圖書館複習暑期課程,也安排時間到補習班去繼續完成正課。而我在校修習的課程為資料結構和管理資訊系統,讓我能在學校及補習班兩邊同時進行,達到雙倍複習的效果。而在10月計概、MIS、資結的正課進入尾聲時,網路和資料庫的正課開課了,幫我再複習了一次,使得我的基礎更加穩固。
˙11、12月: 各科的正課逐漸上完了,開始有更多的時間自己規劃,我仍是以去圖書館讀書、整理筆記的方式進行複習與考試的準備,並且去補習班上題庫班,由於我有報名臺大,因此我計概、MIS和資結三科都有報名。然而,隨著進入冬季,中央的天氣變為濕冷,我逐漸減少去圖書館的時間反而在家偷懶,同時我也面臨了感情問題,導致我超過一個月的時間是沒有心思在準備考試的。
˙1月至考前: 這段期間我開始刷歷屆的題目,並和我的同學兼戰友相互督促複習、一同討論所遇到的問題。而除了複習外,就是養成作息的正常,每天都強迫自己要在1點前睡,讓自己隔天早上能有精神並讓腦袋開機,因為各校考試的時間都滿早的。考前我才發現自己的備審實在太過空虛,連多益都沒有,因此考前一個週末匆忙考了一場,結果不意外775超級爛,對備審完全沒有加到分,甚至有反效果,建議學弟妹在考前就將英語能力證明準備好,才不會像我一樣慌亂。
四.各科準備方式:
˙計算機概論:
課程範圍很廣很雜,包含基礎概論、網路、程式語言、資料結構、作業系統、數位系統、計算機組織及資料庫等章節。我認為不管考資管組還是資結組皆需花很多時間與心力在其中,因為很重要。像是臺大就如同百科一樣,考的範圍非常大,今年的出題方向與前五年完全不同,出了許多與10年前類似的選擇題,此外需多看時事文章,很多沒看過的名詞都可能出現在題目之中;交大今年考了許多網路的題目,甚至出現RAID的應用;政大則出了SQL語法、類神經網路;而中央以網路、交易4大特性我印象最為深刻。我認為汪老師的課上得很好,除了資料庫外都有詳細說明,讓學生能뼊譟|貫通,尤其在作業系統的部分講得非常詳細,但老師再厲害還是得比誰看得多、題目練得多,多花心力下去成績才會高分。
˙管理資訊系統:
雖然在學校上過不少以申論方式回答題目的課程,但若沒上過金乃傑老師的課,遇到各校的MIS題目說真的我什麼東西都寫不出來,還好老師願意認真講解各個名詞,並把他的解題方式傳授給我,讓我慢慢的建構出我解題的邏輯思維。此外老師上課時也常補充科技時事和大家分享,讓我吸收很多課本外的知識。在題庫班中,老師多次親自且認真地將各位學生的答案批改,並在旁給出寶貴的建議,也將優質的答案編成本給大家相互學習,在檢討時向大家分析答案各個部分回答的狀況,讓我從中得到相當大的收穫。而老師也分享了他準備的方式,用張紙記錄自己不熟悉的議題,긊伀`拿出來閱讀,並由同學相互提問,以達到加強記憶的效果。而臺大的題目變化非常大,又考得很細很活,非常不易掌握,今年甚至考了SCRUM的名詞解釋和開發過程,以及高速公路連假塞車如何用非big data方式蒐集資料解決塞車的實際議題,其中還包含使用案例圖的繪圖,而交大今年則考了許多p2p相關的名詞解釋,都是需快速反應並寫出的,因此平常就需多加練習各個議題以及對寫題目時間的概念,並常閱讀時事文章如數位時代,以提升臨場反應能力。選擇題的部分則建議多看Quizlet,政大及中央的許多題目都出自該網站。
˙資料結構:
這個科目應該是很多考資管組的人的罩門,對我來說也是最困難的一科,非常重邏輯思考、對演算法的熟悉度以及臨場反應,即使有大量的基本題,但每年題型都會一直換,像今年臺大計概的資結部分就考了如何將一棵樹的所有leaves刪除的C++程式題,許多人都未能寫出來,而交大與政大的計概亦有出現些基本樹的題目。我的準備方式是將基本題練熟,把基本的演算法背起來並多用紙本方式寫程式,幫助自己的思考。王致強老師上課時會逐行解釋程式和演算法的意義,讓程式能力很弱的我都能聽懂,並且在題庫班有很多練習的機會,使得資結這科魔王不再是我的黑洞。資먊瑊晡爾窱硫陘H性化,難度比較適中,只要掌握老師課程內容與題庫班的補充便足夠了。
˙網路: 就是一個理解後背起來的科目,但範圍大且可以考很深,並且可以說是各校的必考題,從基本的OSI、TCP/IP架構與各層應用、網域分配切割、資訊安全與網路攻擊,到近年熱門的類神經網路、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都有出現在考題之中。今年的網路出現了很多特別、未知的名詞,建議要考交大和中央的同學一定要好好準備。
˙資料庫: 也是一個理解後背起來的科目,但也非常重要,雖然沒考得很艱深,但今年各校都有出現考題,資料表示法、SQL指令、資料庫交易、關聯式資料庫與NoSQL的比較、大數據等都是今年有考且需要熟記的議題。
˙英文: 非常依賴個人實力的科目,尤其對有準備過托福、GMAT的同學非常有利,出題方式較為類似。補習班有提供英文單字和文法的課程,但上過後認為幫助不大,還是得靠自己多背多記,我的準備方式是練習臺政的考古題(不含作文),先了解研究所英文題模式,而政大的作文則靠吃老本的方式,因此只能取得普通的成績,建議英文能力待加強的同學提早開始準備。
˙備審與口試: 如第二點所說,超級重要,在準備考試前、甚至考前還有時間的時間多多累積,在考完到一階放榜的期間也不能鬆懈,有時間就找同學一起練習自我介紹,並相互詢問可能在口試時會被問到的問題,讓自己在口試時有充足的準備並減少緊張的問題。
˙補充一下台大資管的面試(印象有點模糊,大致分享一下)
每關約4.5分鐘,分為4關
1.數學關(孔令傑、盧信銘老師): 問到是否修過線代、作業研究跟管理數學最有印象的章節、統計的p vlaue
2.技術關(李瑞庭老師、另一位忘了): 問到big data,open data的定義跟應用
3.管理關(魏志平老師): 1.自我介紹、電子化及數位化與數位轉型的不同 2.忘了但當天已偷題目給後面的同學,應有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4.生涯關(陳建錦、蔡益坤老師): 自我介紹、是否有實習經驗、對臺大資管的了解
五.考取心得分享
因為是跨考,即使有資管輔系,但感覺也是從零開始,我覺得學校的課程是極少能夠應付研究所考試的。其實我沒想過會考上,甚至因分手、疲乏而荒廢了寶貴的時間,也曾因推甄上了一度想放棄考試,但在準備的過程中,真的學到很多知識,更了解資訊管理在做什麼。我認為準備研究所考試最重要的是能有相互陪伴、督促的戰友,看到其他人在認真讀書,自己就會激起鬥志而減少怠惰,也能教學相長,其中我最感謝的就是我的戰友王同學,他總是不吝嗇的跟我分享解題的方式,並回答我所不懂的題目,尤其資料結構、程式語言的部分真的是靠他救起來的,沒有他我是不太
可能考上交大資管的。此外,我也感謝高點的老師與工作人員,特別是輔導廖大哥,總能耐心且詳細的為我解釋、解決補習班的任何問題,甚至協助我們完成學校課程的訪問報告。
再來是壓力和心情的調適,苦悶的讀書總會讓考生讀到心很累,我建議去做些打球、跑步等運動紓壓並讓眼睛適時休息,如果自制力極好的同學也可以選擇打遊戲,只要不沉迷也是個好方法,而面對情場失意我感謝媽媽的開導和眾多同學朋友的陪伴,讓我並沒有因此感到非常孤寂與痛苦,透過忙碌和改變生活重心走出陰霾,建議有男女友的同學提前跟對方溝通好,多多溝通減少爭執並轉為支持的力量,對考試的準備和關係的維持都會有正面的效果。然後是生活作息,每個人生理時鐘不同,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息時間,讓自己在最有效率的時段認真讀書,我認為資管所考試
的準備在正課後一天只需3小時就夠了,其他時間用來做作品訓練程式能力、關心資訊科技相關時事甚至休息與休閒活動都較為實在。
不過我還是建議不要熬夜,並且習慣在早上8點就起床最好,早上才有足夠的腦袋清醒時間,以在考試時身體能夠事適應。最後是考前及各校考試期間得失心不要太重,別因為考古題或前面的考試而影響自己的心,有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只要盡人事認真準備,不愧對於自己,相信學弟妹都能夠有好的成績!
作者: single4565 (leekdumpling韭菜水餃)   2021-05-08 01:53: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