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心理師教4步驟 走過至親離世悲傷

作者: sony577 (雙姓:《姓名權》平等!)   2022-10-21 07:09:12
2022/10/20 文/陳冠伶
日前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辭世,使得英國民眾陷入空前的集體悲傷,台灣民眾雖非大英
國協子民,但如何處理悲傷,卻是我們共同需面對的議題。
人一生中,總會面臨摯愛親友的離世經驗,會讓生者感到不真實進而產生否認或抗拒反應
,尤其當死亡來得突然時,會因缺乏預期性,無法好好跟對方說再見的情況之下,不願意
承認事實的發生,刻意或不自覺的選擇性記憶或扭曲認知,想像著有天醒來,逝者再次出
現在眼前的景象。當情緒問題未能獲得解決,悲傷的過程可能會因此走得更長久,嚴重時
將傷害我們的心理健康。
此時,第1步是「體認失落已經確實發生」,才能接續處理失落後的悲傷情緒,不僅是認
知層面承認逝者已死的事實,需要情感層面接納自己處於悲傷情緒經驗中,允許自己悲傷
,不再刻意壓抑或忽略、掩飾傷痛。
第2步是「體驗情感並命名」,悲傷是1種包含許多情緒的狀態:憤怒、愧疚、孤單、憂鬱
或焦慮等。嘗試為自己提供安靜時刻,透過內在對話或文字書寫的方式標示出事件引發了
我們怎麼樣的感受或想法,梳理悲傷造成的內在混亂,疼惜自己這段時間內經歷的苦痛,
學會溫柔地善待、照顧自己。
第3步是「重新定義失落」,藉由回顧、追憶自己與逝者交織而成的無數生命篇章,針對
那些雙方留有未能實現的承諾、約定或心願等,在逝者將永遠缺席的條件下,找到新的方
法履行約定,消除對於逝者情感上的遺憾或愧疚感。同時,也在心中為逝者找到1個具意
義性的位置,持續維持雙方間的連結感,卻不會阻礙我們過未來的生活。
最後「辨識身邊的資源」也是相當重要的1步驟,即使我們憑藉自己的力量逐漸朝往正常
化的生活,但一接近特殊節日,仍可能會反覆陷於悲傷泥淖中,若適時向親友尋求協助,
藉由相互的支持,則能避免無限度地陷入哀傷的情緒中。
透過理解悲傷與接受悲傷的歷程,並不是要我們徹底遺忘,也不是恢復悲傷發生前的狀態
。畢竟摯愛對象曾與我們擁有共同的記憶,事實上也已經永遠離開我們。如何在沒有「他
/她」的世界裡再次創造屬於自己的嶄新生活,才是活著的我們,更重要的事情。
(作者為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臨床心理師)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paper/1546663
作者: marathons ( 豆娘 囊鼠 蜂鳥 )   2022-10-21 10:36:00
教母在多板被水桶,到處流竄洗文貼簽名檔宣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